11.12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著名的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0—6岁童年期可以说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作者李芷怡如是说。她发现,在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智力也会迅速发育!孩子的思考能力、安全感以及自信心方面也会有很大提升。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对敏感期也给出了明确定义: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对光特别敏感,那个时期就是孩子的视觉发育敏感初期。视觉发育从出生会持续到孩子1岁左右,所有视觉成像才能发育完成。但要到4-5岁以后,视觉发育才会完全成熟。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按照蒙台梭利对0-6岁孩子敏感期的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九种,它们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的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

0-2岁半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发育最快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语言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的发育。0-6岁孩子要经历的九大敏感期,2.5岁的孩子就要经历三个,而这三个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孩子3岁时入园就不会再哭哭啼啼!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一、感官敏感期:让孩子多看多听,为下一步“说”跟“行”做准备!

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眼是视觉,耳是听觉,鼻是嗅觉,舌是味觉,身是触觉。这里重点讨论视觉和听觉。

1、视觉敏感期,爸爸妈妈要怎么做?

孩子从一出生就进入了视觉敏感期,此时,需要爸爸妈妈给宝宝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帮助孩子发育视力。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1)比起五颜六色,宝宝更喜欢黑白两色

何为好的视觉环境?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误以为小孩子喜欢色彩,通常都将婴儿房布置的五颜六色。其实,真正对孩子视力发展有帮助的恰恰是黑白相间、明暗反差较大的物品颜色!比如斑马条纹、大熊猫玩偶、黑白绘本等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亲子游戏,已然开始

爸爸可以在宝宝醒着、精神较好的时候,拿着斑马或熊猫玩偶在宝宝眼前轻轻晃动,同时对宝宝温柔地说话。妈妈可以多穿黑白色条纹服装,比如,斑点狗睡衣或月子服。这样,当妈妈在给宝宝换尿布或者抱起宝宝的时候,宝宝就可以看到了。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3)母婴房不要拉遮光性太好的窗帘

我看到过北方农村的月子房,被厚窗帘遮得严严实实,白天犹如黑夜,他们看到婴儿对光敏感,认为婴儿不喜欢光呢,同时想给孩子创造在母体里昏暗的环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一天中从早到晚,天色的变化。这样才有利于他的视觉发展!

孩子出生后,为了要适应大自然的光线环境,他的眼睛会自动调节对光的敏感度,不需要人为地额外保护!只要爸爸妈妈不要错误的加以阻止就好。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在感官中,视觉最先发育,然后是听觉。

2、听觉敏感期,爸爸妈妈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听觉环境呢?

(1)不是越安静越好,适度噪音助力听觉发育

这里也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新手爸妈误以为小婴儿喜欢安静,特意为孩子准备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卧房。《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书中提出:最好的方法是,在家里制造一些噪音。比如,和孩子说话时,打开电视或者音乐播放器,让孩子努力听你在说什么。但是注意噪音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孩子心绪不宁。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可以多给孩子准备些能发声的玩具

(3)对一岁以后能听懂妈妈话的宝宝,妈妈要尽量使用清晰、缓慢、重复、简短的语言跟孩子说话

在语速上,要尽量慢,太快了,孩子反应不过来。听都听不懂的话,就更不用提学着说了。如果你已经说得很慢了,孩子还是不明白,没关系,再说一遍!多重复几遍,孩子就懂了。孩子能够听懂并模仿,才能为他学语言做好准备!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二、语言敏感期:给孩子足够地耐心,让孩子多说多练,不必在意完美

1、学说话从“吃吃吃”开始,并非咿呀学语

(1)爸爸妈妈不要阻止孩子吃手,大不了帮他把手洗干净

孩子喜欢“吃手”,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想要尝尝,这些口欲的表现,都是孩子在用口腔认识和探索周边世界,同时也是在为日后学习语言做准备!

也不要阻止孩子啃这个,舔那个,口欲的满足也是为说话做准备。只需要注意把家里危险物品收好。比如小珠子、胶水、油漆这些。别学我那么粗心,我儿子那可是吃过油漆,喝过胶水的选手。作为过来人,听我一句劝。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半岁内孩子咬手指甚至咬人这些行为都很正常

孩子喜欢咬手指、咬人,一是满足他自己的心理需求,比如吮吸需求;二是出牙期,牙龈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

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这个敏感期就会往后推迟,直到满足为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能看到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年人还有咬手指、啃指甲等习惯。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爸爸妈妈只要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咬咬玩具、磨牙棒等,帮他度过这一时期自然就好了。当然,不排除孩子不喜欢你买的这些东西的可能性。那么只能辛苦爸爸了——我们家爸爸就是小女儿最喜欢的咬咬玩具,孩子咬的开心,爸爸咬牙坚持!

孩子的口欲得到了充分地满足之后,进入语言敏感期就会更自如一些。

2、面对孩子语言敏感期频发的小状况,爸爸妈妈无须过度惊慌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语言是人类的本能,虽说如此,在语言敏感期,爸爸妈妈如若不慎,还是会给孩子造成不能挽回的痛苦。比如,有的小朋友刚学说话时会口吃。这时候,爸爸妈妈万万不可觉得好玩加以取笑,也不能在孩子面前着急焦虑,总是纠正孩子或者带他去看医生。

(1)孩子说话总是停顿,有口吃倾向怎么办?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作者,早教育儿专家李芷怡表示:两三岁的孩子口吃很少会与心理障碍有关。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只需要给予孩子微笑与耐心。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同时,也不要跟孩子说“别着急,慢慢说”之类的话,这等于在暗示孩子说得不好。即使孩子说错了,也不要说“你错了”,可以给孩子示范如何正确表达。如,“你是想说……对吗?”此外,平日里可以多跟孩子一起说童谣、唱儿歌,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区分孩子是真口吃还是暂时性口吃有一点,真口吃的孩子说出一个字都很困难,而且在说话时会伴有挤眼、甩胳膊、歪头、歪嘴、拍大腿等多余动作,出现尴尬和沮丧的表情。如果没有这些,就属于暂时性的,不需要就医。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除去口吃,孩子爱骂人、说脏话、抢着接电话、爱说悄悄话,以及爱重复别人的话,这些现象也是在孩子语言敏感期容易出现的,爸爸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这只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而已。爸爸妈妈只需要给足耐心,让孩子充分感受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和自由。孩子熟练掌握语言后,这些小状况就会自动消失。

三、动作敏感期:少对孩子“say no”,多鼓励孩子“try it”

动作敏感期包含手的敏感期和行走敏感期。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有意识地玩自己的小手,到4-6个月时就可以主动抓握住身边的东西了。慢慢地练习,差不到在一岁左右,小手指捏起小豆子、玉米粒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绘本读物翻起来也是易如反掌。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1、手的敏感期:孩子喜欢打人不是暴力,而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1)0—2岁的孩子爱打人,不需要严厉纠正,更不要在别人面前特意提起。孩子本来就是想以此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对此毫不在意。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放弃用打人吸引注意力。

(2)孩子喜欢玩水、玩泥沙,甚至会在土地上打滚,这些行为都是他对大自然的好奇。此外,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控制欲也在显现,他需要通过对泥沙、水的控制,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玩水、玩泥沙的条件,孩子就会感到很满足,心情也会更愉悦!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行走敏感期:学走路,先要从爬行开始

(1)孩子如果没有经历爬行就直接过渡为直立行走,那么他以后跑步会更容易摔跤。一般11个月时,孩子试图学步,通常在9月时孩子就会匍匐。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地板上爬,因为怕脏,更有的孩子从半岁开始使用学步车,到一岁多换学步带,直接过渡到孩子能独立行走,根本就没爬过。

我女儿就是这样。那时候,女儿寄养在奶奶家,一是农村地面脏,奶奶怕不卫生;二是正赶上冬天,奶奶怕地板凉,就一直抱在手上。所以,当开春后,女儿脱离了奶奶的怀抱和学步车,就会踉跄走路了。导致的后果就是:第一,孩子一跑就摔;第二,空间感不强。爬着抬头看见的物品摆放跟走着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所以,孩子错过了爬行期,代价很大!不过,如果能让孩子把这课补回来,还是可以稍稍挽回一些损失的。所以,当我女儿5岁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一观念后,就鼓励她跟着1岁的弟弟一起爬。现在她9岁,跑步成绩在班上第三名。

0-2.5岁孩子敏感期:爸爸妈妈做对了这3方面,孩子入园不成问题

(2)在孩子行走敏感期,溜娃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而是要跟着孩子的节奏。有本书叫《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本书我没看过,但书名的这个理念我很赞同!小孩不像大人,他走路没有目的性。纯属于随心情,是带有一种探索地意味走着玩的,走累了为止。所以你会发现,孩子有时候故意去走马路边凹凸不平的十字路,喜欢走坡道,踩小水洼,不断上下楼梯等等。这些都不需要去纠正。只要爸爸妈妈提供好必要地保护,其他的就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在的速度慢慢来。

0-2.5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只要在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这三大敏感期当中得以顺利发展,那么,3岁时进入幼儿园便能应付自如。《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提出孩子在敏感期学到的一切,成年人即使花上50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学得好!爸爸妈妈任重道远,敏感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