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麼看待有些大學生變成只為混學分的人?

黑夜傳說的我


可能大多數大學生,從小到大,上學的目的就是考一個好大學。反而是上了大學,就沒有目標了,一種是混學分畢業。如果大學能給學生再樹立一個好的動力放向,就好了。


一天只說七千字


我是2006年上大學的,我深能感悟在大學裡,認真學習和只為混學分的差別,我們是大專學校,但到大三畢業時,我們宿舍就出了一個研究生,同樣的起點,為什麼有些學生畢業時候簡歷上面有榮譽、有實習、有獎學金、有證書,而有些學生學生簡歷上都不知道該怎麼寫,這就是大學生和混學分的區別。

那為什麼同樣的起點,但四年過後確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呢,在我看來有一下幾點:

1.家庭背景好的學生,他認為他畢業後不愁找工作,所以學不學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混混學分正常畢業就可以了。

2.高中太大壓力的原因,有些學生認為,高中最"苦難"的日子終於過去了,大學自由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覺得,好日子來了,所以他們就瀟瀟灑灑,策馬奔騰起來了,導致成為混學分的人。

3.美好的大學戀愛生活,當然我認為,大學談一場理想中的戀愛是很美好的,但有些學生也因為這方面耽誤了學業。

所以上認真上四年大學和混四年真的很不一樣,希望現在的大學生要好好珍惜大學生活,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閒雲俠鶴


我是2012年畢業的,混學分在哪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

有些人連學分都不想混,不知道你們遇到過沒有,而我們宿舍就有一個。

同學M

同學M是我們班級高考分數最高的同學,而且是2008年的山東考生,分數完全可以考上一個非常不錯的一本學校,入學後所有同學都變得懶散,我想這是剛入大學新生的通病。高中時老師就教育我們,考上大學就好了,想怎麼玩都行,不過你要先考上大學。

M同學開始各種放縱,打遊戲不上課,同學幫忙點名,考試不去考,還很瀟灑,在我們同學眼裡神一樣的存在,就連體育課也掛科了,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玩遊戲的熱情。畢業後由於學分不夠,第二年又重新開始修學分,純粹的修學分,把該交的作業,該考的試都通過了,最後也拿到了畢業證。

同學D

只為拿到畢業證,我們專業是偏技術型專業,學好專業知識尤為重要,但是學校的考核都是以考試是否合格為標準線,只要在期末能順利的把分數考到60分,你就可以拿到學分。所以這就造成了,同學D應付上課,應付點名。只要期末想辦法拿到60分就行,不過他還是真的有辦法,幾乎都能通過考試。

為什麼出現只為拿學分的學生

我們知道,本科以下的學歷只要拿到學分就能畢業,順利拿到畢業證後就相當於拿到了企業的入場券。本科畢業的學生幾乎是學不到太多的知識的,企業也心知肚明,所以入場券很重要。

這樣的學生目前很符合我國大學生的現狀,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所改變。而我們自己要做好自己,不要把自己也歸類為混學分的大學生。


桔皮


不過我要說聲抱歉。不好意思我只是一個沒有畢業初中生,也沒有資格去評價一個大學生。更何況我連"學分"二子的意義都不知道,談何回答。

既然是官方邀請到我,我就說兩句。"混學分"學分我是說不上來,我就拿"混"舉例吧。

想起讀書時就心酸,小時候家裡條件特差,走一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記得有一次被留校複習,回來時已經天黑,一個人看見前面的路黑漆一片,我不知不覺的嚇住了,後面還是有個老伯看見了把我送回家。

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讀書,我也讀不進去,各科成績不到65,一塌糊塗。

到了初一轉學了,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和班長成績非常優秀,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一到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居然點名叫他倆在外面玩直到下課,想在回想起來都不敢相信。

我就是那位成績差的。那時候感覺就像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

我知道自己在讀書方面肯定沒有出路,所以早點放棄了。

後來出來工作了,老闆和我的學歷差不多。從那時起很佩服老闆的,自信心也上來了。

我不知道我說這些對這個問題是否有幫助,能力有限可能跑題了。

最後我想說,既然你們都上的起大學,那就珍惜在大學的日子,不要混什麼學分了。


宅男森哥


我是一年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我把在一起玩樂混日子的大學生分為兩類人,牧民和樵夫。源自於我之前看到的一個故事:

樵夫上山去砍柴,看到了一個牧羊人在一旁休息,牧羊人無聊便拉他一起聊天,聊到天黑牧羊人帶著吃了一天草的羊回了家,而樵夫這才意識到自己什麼都沒有做。

牧民指的就是那些家裡已經給他們安排好乾嘛的大學生,樵夫指的就是什麼準備都沒有的大學生。雖然大家平時都在一起玩,你看著他也沒有學習,但畢業之後別人有著按部就班的工作,而你卻迷茫的不知所措。

曾經我也在和牧民聊天,但我後來意識到了,我家裡沒羊,所以我一邊聊天一邊砍柴,維持著我的大學之道。


夢裡視頻剪輯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素質越來越參差不齊,難免岀現混學分、混文憑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

有的是因為剛剛升入大學,經歷了高中的埋頭苦幹,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

有的是因為斦學專業不喜歡,不是自己所報的專業,被調劑到這個專業,所以岀現了混日子的現象。

多年以來,大學管理是“嚴進寬出”,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畢業,加之大學教師授課方式比較傳統,實踐性、針對性不強,不能吸引學生,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學校之外的誘惑很多,物質的慾望,戀愛的誘惑,網絡的空間,佔去大學生很多時間。

但是耐得寂寞好讀書,嚼得菜根苦百事可做,社會越來越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否則,未來有一天走向社會,方知自己虛度了人生,今天怎麼混過去的,未來需要花幾倍的氣力去彌補今天的沉淪。

奉勸今天的大學生要珍惜擁有,不虛度光陰,美好生活自己創造,誰也代替不了你,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有風雨兼程。






臨流濯足


有些大學生大學期間只為混學分這種現象確實存在,特別是在2000年之後,這種現象變得較為嚴重些。下面談一下我看法:

第一,2000年之後的大學擴招,導致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上大學不再是過獨木橋,因此在大學生的群體裡,就有部分的學生的綜合素質較以前的下降些。人的綜合素質不高,會導致他本人就對事情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出現偏差,也缺乏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從而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未來方向含糊不清,不知所措,得過且過。

第二,有些大學生混學分,我認為與目前升學制度有關,從小學到大學,學生每升一個學段的學習,靠的就是分數,高學校需要好分數。為了上一個好初中、高中,學生們真的煞費苦心,懸樑刺股、挑燈夜讀,屬於自己玩的時間很少,當考上大學了,不少的學生開始拼命玩,因為絕大部分的學生的讀書生涯就是止步於大學,從此再也不用為升學而苦苦奮鬥,於是就將童年時代本該屬於他們快樂玩耍時間最大限度地彌補回來,加上大學的管理相對自由,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的學生,就很容易混進了混學分的群體中。

第三,變成混學分的這些學生,也受到之前一些不良觀念的影響,認為讀大學只要合格就行,60分萬歲,分數不重要,能力才最重要.....,其實他們也是被誤導了,上世紀90年代之前,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能進入大學都是人才,那個時候國家需要大學生,所以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畢業就被安排去工作了,那個時候分數真的與現在不一樣,單位、企業可能真的不那麼在乎你60分還是90的。可現在一樣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一大批,學分合格只是證明你是正常畢業的,現在的企業、單位很多還是看重你的分數或績點,這麼人才供我選擇,我為何不挑個真正的人才呢?或許,還有大學生會反駁說:我能力很強的,雖然分數不高。可笑了,什麼叫能力?能力強的人,什麼都不會落後的,學習好、會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所以,勸告那些還只為混學分的大學生們,希望你們能認清現實,多些理性,多些責任,多些擔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你該做的事情,做個真正的大學生。









大海王699


看到這個標題,有讀者肯定不服氣,覺得自己大學過得很用功很充實,但是相信大部分人會覺得自己的大學是混過去的,在我國的大學裡混日子也能輕鬆畢業,那是因為你出身在中國算你的運氣好,要知道,去了國外,如果上的是正式的大學,想混日子混到畢業,門都沒有的事!

中國的學生在上大學前要經歷中考高考兩大升學考試,可以說,六年的緊張的中學學習,不但沒能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還透支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學生到了大學裡,就不會再會像備戰高考的學習勁了,而在美國,學生在上大學前的學習任務相對中國學生來說是比較輕鬆的,以至於流傳出了這樣的一句話:“中國的小學生就能熟練的計算多位數的加減乘除,而美國的中學生孩子數學課上扳手指頭算數”。

中國大學的畢業率在世界範圍內是非常高的,學習年限是定死了的,學生選修靈活性比較差,很多院校或者專業甚至不允許學生參加選修課。而美國的大學畢業指標看的是總學分,美國學生為了畢業不得不選修大量的課程來修夠學分以能夠順利畢業,美國大學裡選修課程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美國的大學畢業率很低,寬進嚴出,美國大學裡的選修課非常豐富,學生自主選擇範圍大,在美國大學裡,一個學生能否畢業主要看他能否在規定時間內修完足夠的畢業學分,而對學制時長就沒有很嚴格的限制,如同我國的自考學歷,比如四年制的本科,如果你學習能力強的,在三年內修完了畢業所需學分,那麼就允許學生在大學第三年畢業,如果四年沒修足夠的學分,則要留級直到修滿學分為止。

美國部分著名高校的大學生畢業率

即使這樣,美國的四年制大學很多讀了6年還沒法畢業,而在我們中國,大學更像是流水線的的產品,而且對於不合格的產品還不會回爐重煉,而照樣直接丟進社會這個大熔爐裡去。

美國的大學低畢業率嚇退了不少留學生

讀過大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被大學笑臉迎進來,然後在被冷臉趕出去。在大多數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才是每個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院系的主管和班級輔導員的績效考核最重要的一個參考依據,特別是層次相對比較差的學校,其對外的口碑宣傳也是靠拿學生就業率來做文章。

課堂上沉睡中的大學生

若是學生因為成績差而沒拿到畢業證,那就會影響其找工作就業,所以,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差,掛了很多課的學生,學校會給很多次的補考機會,而且補考試題的難度也比平時容易的很多,可以說完全就是給差生放水,做做樣子罷了,就是儘可能的讓他們畢業,可是即使這樣,有些人還是未能通過,學校方也真的算是“仁至義盡”。對於那些實在差的連補考都不過的學生,學校還是會給其畢業證,但不會發放學位證。畢業關口把得太鬆,也是學生們在大學裡容易對學習懈怠自我放縱的一個主要因素,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其後果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發生在美國的大學裡,學習考試成績太差,連上到大四的機會都沒有,以為在大一大二期間,要是學習成績太差,則就會被學校直接要求轉學甚至勸退。和中國差不多,美國也有很多的學生在大學裡不思進取,混日子的也不少,但這中好日子不會持續到他們大學畢業。所以在美國,高校學生勸退率是很高的。

美國是個重知識產權的國家,對學術造假一直實施高壓打擊,所以在美國高校裡混,一旦被查出學術造假,對個人未來的求學生涯將是災難性的後果,這種負面記錄會載入個人的誠信檔案,轉學和升學基本上都會被拒收,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個人的社會信用度,而美國又同時是一個非常重個人信用的國家。

雖然我國這些年也在跟國際接軌,努力打擊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但是高度依賴於計算機系統雲端的大數據檢索檢測技術,而情況總是這樣,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論文代寫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了,同時論人代寫從業人員也會利用大數據檢索系統來規避檢測。一紙論文往往就可以讓學生順利地畢業了。


LYRan


怎樣看待“有些大學生變成只為混學分的人”?

作為“80”後,我想從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角度解讀“混學分”現象。按理說,大學生是我們中國馬上要用人才,而今天有的大學生恰恰又令我們失望。歸其原因:

1、家庭教育走偏,現在的父母天天拼命的讓孩子學習,盯著分數看,不用觀世界的格局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學生時代學習壓力大,最後終於考上了一所大學,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活變成了“晚上一場遊戲、白天一場夢!”四年下來,又有幾個大學生給自己贏得了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當走出社會碰壁那一天,當自己學歷和能力不匹配時,混出來的“文憑”就是一張廢紙!

殊不知,所有混日子的人,都只在乎及時的享樂,缺少長遠的眼光和自我約束。

這些年,各大院校本碩博學生被勸退、被開除的事情屢見不鮮。

2019年4月,深圳大學有317名研究生因為學業成績不及格或者論文未能通過等原因被勸退。學生時代“混學分”,走出校門會被“日子混”!所以在大學期間擁有走向社會具備人才的能力至關重要!

2、只為“混學分”體現了大學教育中理想信念的缺失。

學分用處是很大 ,比如保研 、評獎,學分高優先。但以現有的“學分”體制來評價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會讓有些大學生為“分”首是瞻,學分雖高能力卻低,所以要反思學分評價體系中的優劣。

一個真正有使命感的大學生會珍惜時間、學有所成、造福社會的!(圖片來自百度、如侵刪)





羊媽帶牛娃


說實在由於大學及格則過,而且及格還涉及平時成績的記入,讓學生輕輕鬆鬆的能夠在期末考中順利過關,這一系列的現象造就了大部分學生平時懶散,考前突擊。而且經歷了高中的高壓學習,一到大學裡面有各種誘惑,又加上不用怎麼用功就可以過關,所以基本經歷完全可以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有些學生還好,把時間花在實踐和接觸學生的一些團體活動上,為出入社會提早做準備,或者自己特長才藝上,提升自己其他能力,但是有部分同學完全把時間花在刷劇,遊戲,看小說上,宅寢室叫外賣,渾渾噩噩的就到大四了,結果沒有一點可以拿出手的,成績飄過,才藝沒有,學生會活動沒參與,社會實踐沒經歷,然後找的工作也隨便湊合,一輩子就湊合了。我認為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大學生自己的自制力是一方面,所以對於自制力差的可以自己針對自己的情況出一份規劃,然後每一學期任務目標分解下來,按時完成;還有一些方面就是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沒有方向,迷茫中,不曉得怎樣為後面打基礎,所以劉混過來了,這一方面首先學校可以多開展這方面課程,或者高年級低年級多溝通傳授經驗,讓低年級學生明白自己專業參與工作需要怎樣的資歷,或者怎樣的成績,或者資格證,或者需要哪些額外技能,讓他們提前努力;當然學校教育層面也需要給與學生更加嚴厲的考核標準,和更加嚴格的考勤標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以及課後學習中,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學習環境。我也經歷過大學,也曾荒廢過光陰,所以如果你是大學生,請你早點為自己打算,當今就業簡單,但想高收入就業而且還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還是比較難的,所以趁現在嚴格要求自己,科學安排時間,多學習,多實踐,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感謝你的瀏覽,如果覺得我的觀點對你有幫助請幫我點一個贊謝謝![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