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中华文明起源自大江大河,是标准的“大河文明”,稳定持重地灿烂了五千年,近代,却在外来“海洋文明”的侵入下,被迫走向世界。

宁波,一头连着东海,一头连着大陆,在两种不同文明特质的碰撞下,宁波人成了最早出海拼搏的商人之一。他们经过近百年来,对上海、香港甚至是海外的不断开拓,形成了“宁波帮”。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尤其在上海、香港这两座国际大都市,宁波籍人氏的份量更是举足轻重。从商界上讲,民国上海滩四大亨,三位是宁波人;现代香港前十的上市公司,也有三位是宁波籍。从政界上讲,民国时有蒋介石从上海滩起家,现代则有特首董建华建设香港……

相比起在杭州,马云系的一家独大;从宁波走出去的众多大佬,却把宁波帮的势力散播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邵 逸 夫

香港娱乐业大亨、杰出慈善家。

邵逸夫已逝,逸夫楼还在

邵逸夫于1907年出生在宁波市镇海,一生历经清朝、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

他创立邵氏影业,拍了千余部电影。也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比如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武侠片,第一部有声粤语片……他创立的TVB是最大的华语商营电视台。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邵氏兄弟二十多年的辉煌,几乎独霸了整个香港影坛。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香港华语影视名人,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这个名字有联系。

目前香港娱乐圈70%的人物都是出自“邵氏王朝”和后来的无线电视。更惊人的是:某次金马奖颁奖晚会,台上19位颁奖影星和影人,竟有18位是发迹于邵氏。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但对于邵逸夫先生,我们已经不能用单纯的企业家来称呼他了,他更是一名杰出的慈善家。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持续捐资办学,捐资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在地图上搜索逸夫楼,结果是近3万条信息,密密麻麻地遍布全中国。

更让人钦佩的是,邵逸夫有着宁波商人特有的精明,他不让慈善仅仅止步于捐献资金,而是慈善当作是一项惠及后代的事业来做。

一来,邵逸夫不顾耆耋之躯,晚年曾多次亲临、视察自己捐赠的项目,确保资金都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二来,他对自己的捐资,还有其独特的要求:

原来他对教育、医疗的捐赠,并不是单纯的金钱支援,而是以“政府配套投资”作为条件的。每一笔他投入的钱,都要求政府投入相应比例的钱,利用这种杠杆效应,既防止了腐败、资金挪用,又“迫使”财政额外投资教育、医疗事业,着眼于长远。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对于自己的善举,邵逸夫曾说: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或许数百年后,陷于争产的富豪都已湮没无闻,但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仍为人所铭记。

董 浩 云

“现代郑和”、世界船王之一、董建华的父亲

现代郑和的航运梦想

1912年,董浩云出生于宁波定海。从小就以郑和为人生偶像,理想就是投身大海,创立自己的船队。在他纽约的办公室,一艘15世纪时郑和船队的旗舰模型就放在当眼处。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他在29岁时成立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开始航运事业。到了1946年,终于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船队,但纵观董浩云的一生,他远远不只是一个成功的航运巨子,给人以更深印象的是:他的理想主义。

董浩云有个绰号叫“现代郑和”,就是因为他用中国人的船渡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船上的雇员,从船长、大副到水手,都是中国人!以当时的历史环境,远洋航行肯定是用洋人更稳妥,但他偏不,只因为有着同郑和一样的梦想。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在一艘邮轮上开办大学,是董浩云在战时的异想天开,但战后他真的把这个梦想给实现了!1970年,他花320万美金买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要建一所独一无二的海上巡回大学,命名为“海上学府”。船上将云集世界顶尖学者,可以让青年学子放眼世界,亲自见识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

天不遂人愿,邮轮未及出航就不幸被烧毁。但董浩云后来又买了一艘“大西洋号”,命名为“宇宙学府”。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从前,中国人的船总是又老又旧,董浩云要让中国人用上最好新船。1976年,他造出“海上巨人”,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比当时的美国尼米兹航空母舰还要长120米,56万吨的排水量至今未被后人超过。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董浩云给自己的长子命名为“建华”,盼他将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而且从小言传身教,让董建华“以中国人为骄傲。”在董浩云去世后,董建华替他完成了建设中华的梦想,成为了第一届香港特首,并亲自参与了建设香港的进程当中。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包 玉 刚

世界船王第一把交椅、李嘉诚之前的一代香港首富。

推动“香港回归”的包爵士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庄市,童年时除上学读书外,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梦想着当个船长驾船周游世界。

后来他与父亲一起到香港另闯天下,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于是花16万英镑买下自己的第一艘船“金安号”,开始了海上航运事业。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担任了香港航运集团主席,到了1981年底,包玉刚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胜过了的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国有船队的总和!美国《新闻周刊》两杂志把他称为“海上之王”。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但对香港来说,包玉刚更大的贡献,是协助促成了“香港回归”。

当时,包玉刚与邓小平关系密切,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私交也不错。在中英谈判陷于僵局时,包玉刚出面邀请撒切尔夫人以非官方形式访问上海,参观“世谊号”。这次事件使谈判出现了转机。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每当中英两国在谈判中出现一波三折时,包玉刚便发挥了缓冲及中介角色,成了非常出色的“民间外交官”。他也多次飞往伦敦,到撒切尔夫人家中作客。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包玉刚应邀参加,成为这一重大历史的见证者。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在推动“香港回归”这件事情上,“宁波帮”居功甚伟!

虞 洽 卿

民国船王、华商领袖,当时人称“海上闻人”。

创意不断的经商奇才

1867年,虞洽卿出生在浙江宁波府镇海县,自小家境贫寒,只靠到海滩上捡拾退潮时遗留的蚌蛤、泥螺等贝类海产补贴家用。海浪暴躁多变、海里充满未知、海边的馈赠也十分丰富,大海令他养成了敢于冒险的精神和随机应变的商业头脑。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虞洽卿(右二)与洋人合影

满了15岁之后,他循着宁波帮前辈的足迹闯荡上海滩,他的商业创意,直到今天依然不显得过时:

虞洽卿曾经为国家举办中国首届商品交易博览会,当时清政府各层层剥皮,拨款到他手中,只剩下30万大洋,眼看着就要办不成了。但虞洽卿是个经商奇才啊!他把那些王公贵族明星的照片印成精美的画册,买够50元商品凭票根可兑换,而且对外宣称只印几千册。这样一来,博览会不仅卖出了门票,而且销售了很多商品;

某年,西洋的青春再造丸在上海滩滞销。虞洽卿想到了一个妙计:举办一场名妓之间的选美比赛,但概念一定要时新。因为当时民国刚刚建立,于是把名头却换成了:“花国选举”,跟政府选举一样,选总统、选议长、选总理……选举办得轰轰烈烈,虞洽卿也赚得盆满钵满。后来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还把这场选举搬上了荧幕;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民国时花国总统王莲英 与 舒淇在《一步之遥》中饰演的完颜英

缺钱缺船的虞洽卿,还曾经出其不意打破了西方航运公司对上海航线的垄断。因为他用了现在很火的“众筹”模式:五个大洋就可以做股东。在顶峰时期,虞洽卿的船运公司有52艘船,比清朝招商局的船还要多,成为了中国的一代船王和“宁波帮”中的领袖人物。

和“宁波帮”比起来,杭州的马云都只能算小弟

后来,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在滇缅线进行抗战物资运输,而且死后还捐出黄金千两,出钱也出力。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授予他“输财报国”的牌匾,这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肯定。

——————————————————————————

“宁波帮”的创业活动,在过去,为上海、香港两座大都会添上了绚丽的色彩;在未来,还将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左右中国的发展。

如果你是创业者,请到宁波去。看看这个百年商帮,在其它商帮与时代脱节、渐渐式微的当下,如何能后来居上;

如果你是宁波人,请常回家看看。多年之前,邓小平就跟宁波人包玉刚谈到:“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毕竟潮起潮落,游子总有泊岸归来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