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剛出獄恐怖分子再施恐襲 約翰遜面臨兩難抉擇

與歐盟“離婚”後的第二天,英國首都倫敦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 據BBC報道,當地時間2月2日下午,一名男子在倫敦南部持刀刺傷3人,隨後被警方當場擊斃。 英媒披露,該男子是現年20歲的蘇德西·安曼(Sudesh Amman)。大約一週前,因恐怖主義罪行被判3年零4個月監禁的安曼在服刑一半後被釋放,案發時他仍處於警方的監控之下。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兩個月前發生於倫敦橋的恐怖襲擊,襲擊者烏斯曼·汗也曾因恐怖主義罪行被判刑,也是在服刑一半後被釋放,隨後發起了倫敦橋的襲擊,導致2人死亡。

刚出狱恐怖分子再施恐袭 约翰逊面临两难抉择

襲擊現場視頻截圖。

襲擊者是被判刑的恐怖分子?

當地時間2020年2月2日下午2點左右,英國倫敦南部的斯特里漢姆(Streatham)商業街上響起了槍聲。 據報道,安曼進入了市區一間商店,持刀襲擊店內人員。不久之後,他離開了商店,又用刀刺傷了一名女子。 視頻顯示,穿著便服的警察快速趕至現場,大約射擊了5次,最終將安曼擊斃。據《衛報》報道,擊斃安曼的這類手槍,一般由監控警察使用。 警方表示,被刺傷的三人目前都沒有生命危險,他們相信這“是一起單獨事件,目前情況都在掌控中”。倫敦警方反恐指揮部正在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事件發生後,英媒迅速披露襲擊者的身份。

刚出狱恐怖分子再施恐袭 约翰逊面临两难抉择

據BBC報道,襲擊者是現年20歲的蘇德西·安曼。2018年12月,已滿18歲的他因為非法擁有含恐怖主義信息的文件、傳播恐怖主義出版物等罪名被判處3年零4個月監禁。 據報道,服刑期間,安曼還曾向他的女友承認和“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聯繫,並表示希望實施恐怖襲擊。他當時寫信稱,“如果因為家人、朋友、監視者在監視或懷疑你,你無法制作炸彈,你可以在晚上拿上刀、燃燒彈或駕駛汽車實施襲擊……” 基於安曼的表現,警方認為安曼對公眾依然存在高風險,且他有著極強的以恐怖主義者的身份死亡的決心。但警方也表示,“沒有任何機構有權力繼續讓他蹲在監獄中”。今年1月底,服刑一半的安曼被自動假釋,隨後他一直處於警方的監控之下。 也正是因為他一直處於警方監控下,警方才能對此次襲擊迅速作出反應。

此次襲擊和倫敦橋襲擊有何相似之處?

英媒指出,此次襲擊和去年11月倫敦橋的恐怖襲擊有很多相似之處。 去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一名男子持刀在倫敦橋上襲擊路人,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襲擊者被趕到的警方當場擊斃。 與此次恐襲的襲擊者一樣,倫敦橋恐襲的襲擊者是28歲的烏斯曼·汗,也曾因參與策劃恐怖主義活動被判入獄、在服刑一半後被自動假釋。當時負責烏斯曼·汗案件的法官曾表示,烏斯曼·汗可能會對公眾造成持續的威脅。 兩人的襲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身穿一件假的自殺式炸彈背心,兩人都持刀傷人,兩人都被警方當場擊斃。 不過,烏斯曼·汗的襲擊造成2人死亡,但蘇德西·安曼的襲擊未造成人員死亡,受傷的3人目前都無生命危險。

刚出狱恐怖分子再施恐袭 约翰逊面临两难抉择

約翰遜面臨何種難題?

BBC記者克里斯·梅森稱,鑑於11月的恐襲和此次襲擊存在眾多相似之處,民眾對於政府儘快採取行動有著“迫切的願望”。 據報道,在襲擊發生後,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與內政部、警方召開了緊急會議,表示“我們將於週一(當地時間2月3日)宣佈針對已被定罪恐怖分子處置系統的根本性改革計劃”。

刚出狱恐怖分子再施恐袭 约翰逊面临两难抉择

約翰遜推特截圖。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的恐怖襲擊後,英國國內就掀起了對罪犯刑期過半自動假釋的討論。 英國工黨政府2005年提出“不確定刑期”政策,即法官將確定罪犯服刑的最短年限,刑滿後罪犯可向假釋委員會申請假釋。假釋委員會在評估罪犯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後決定是否允許罪犯提前假釋。2013年,這條政策被廢,新法規定,刑事罪犯刑期確定後,罪犯在服刑滿一半時可以不經假釋委員會批准自動假釋出獄。 烏斯曼·汗、蘇德西·安曼都是服刑滿一半後自動假釋出獄。 在烏斯曼·汗恐襲事件後,英國政府提出一些新的舉措,包括加強對恐怖襲擊的應對、延長恐怖分子的刑期、增加警方預算等。但是,英國《每日電報》指出,由於約翰遜延長恐怖分子刑期至最少14年的建議,並不適用於此前已被判刑的恐怖分子,因此形成了當前的“漏洞”。 據報道,英國目前有224名恐怖分子正在服刑,除了那些被判終身監禁的罪犯,其餘罪犯都適用於刑期過半自動假釋的政策。一些批評人士稱,監獄中的改造項目很難真正改變這些罪犯——就像烏斯曼·汗和安曼一樣,許多人提前假釋後依然對公眾存在威脅。 因此,約翰遜的難題在於,若是其阻止罪犯自動假釋,將違反法律;但若是不阻止,類似的恐怖襲擊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刚出狱恐怖分子再施恐袭 约翰逊面临两难抉择

《每日電報》稱,約翰遜自上臺後一直承諾要打擊恐怖主義犯罪和暴力犯罪,而在此次恐怖襲擊後,他必須向公眾證明,他有能力改革目前問題重重的刑事司法系統。

新京報記者 謝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