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秀才举兵,三年不成。”所以《水浒》里的那些草莽英雄多是武将或习武出身,难觅知识分子影踪。即使个别秀才出身的,也不过是干着伪造文书、私刻公章的勾当,蝇营狗苟,不值一提。

其实,知识分子在《水浒》全书中人数虽寡,但却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梁山泊三代首领,两代都是知识分子出身。正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王伦:从高考落榜生到山大王

水泊梁山的第一代领导人白衣秀士王伦就是知识分子出身。书中说他是个“不及第的秀才”,至于他如何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落草为寇的心路历程,就不得而知了。但相信他的灵魂深处一定挣扎过,如果不是出于无奈,决不会选择去做一个令人不齿的江湖强盗。

高考落榜生王伦穷困潦倒,于是来拜见那位见人就撒钱的柴进,得其资助了第一笔创业金。他没有拿这笔钱去做正经营生(估计也什么都不会),而是选择了当强盗。书中写王伦后来曾寻思:“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看来是因为杜迁的缘故,王伦加入了打家劫舍的行当。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对王伦的评价历来都是说他“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其实这完全是林冲出于自己立场的说辞。王伦不想收留林冲,因为他对自己和班子成员有很准确的了解:“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而林冲武艺高强,在江湖上,拳头代表话语权,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林冲的到来直接威胁到王伦的地位,他自觉能力无法驾驭此人,所以不愿收留。

再加之,林冲是朝廷要犯,王伦不想让梁山参与到朝堂争斗中去,只想自保。客观来说,王伦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能给江湖人士当老大,把和自己不是一股道上的杜迁、宋万等人凝聚起来,总有几把刷子才行。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至少王伦在选择水泊梁山当革命根据地这一点上十分具有战略眼光。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水系四通八达,水域宽阔,退守自如,比较安全。而且靠水吃水,给养有保障,生活不愁。阮小七曾对吴用说:“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强人占了,不容打鱼。”说明梁山泊水产十分丰富。宛子城、蓼儿洼地势独特。自金沙滩上岸,“两岸都是合抱的大树”,环境优美;“四面高山”,地势险峻;“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方可三五百丈”,便于生存。王伦带人在这里开创根据地,在半山建了一座断金亭、“再转将过来,见座大关。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三关雄壮”、“靠着山口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经过一番经营,水泊梁山已经成为具有战略地位的土匪寨子。

王伦虽然失败了,但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榜上无名不等于脚下无路,至少可以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落草。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宋江:一心想“回归”的知识分子

梁山集团第三代领导宋江高举“替天行道”大旗,在他身边聚集了107位头领和数万名喽啰,一呼百应,风光无比。这位宋大王并非草莽出身,亦是“自幼曾攻经史”。如果没有误杀阎婆惜,大概还会凭着高情商为自己谋划一条从吏转官的正道,跻身于“满朝朱紫贵”的行列也未可知。可是在命运的捉弄下,宋江落草梁山。在他全盘掌握梁山大权后,开始为自己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回归”而努力,即招安,曲线实现自己的“仕途”。

要说宋江的江湖手段一点儿也不比彻头彻尾的江湖人士差,论心机、心狠程度甚至有过之。他唯一有别于梁山大老粗们的地方就是喜欢舞文弄墨,体现读书人的与众不同。每当几盏黄汤下肚,他就灵感四射,借着酒劲儿开始搞创作。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在浔阳楼写了首《西江月》,结果遇到“文人相轻”的黄通判将此抓了个“反诗”的典型,差点儿掉了脑袋。

梁山排完座次后,一派歌舞升平。宋江与大老粗们开始故作风雅赏菊花,体现了宋江所具有的文人士大夫情怀,有别于那些只会喝酒吃肉的好汉。“梅兰竹菊”四君子乃中国传统士大夫心目中的高洁偶像,宋江自然要去欣赏。赏菊之余,宋江又“乘着酒兴”写下《满江红》,表达了哭着喊着想招安的迫切愿望,结果被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抢白了一通,开启了关于“招安”的第一轮论战。

在京城天上人间夜总会约会李师师小姐时,花月正春风。宋江再次“乘着酒兴,索纸笔来,磨得墨浓,蘸得笔饱,拂开花笺”遂成乐府词一首。“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他本想借此向花魁“尽诉胸中郁结”,谁知李师师文化水平有限,“反复看了,不晓其意”。正待他进一步讲解说明,李小姐又没空闲。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在北征辽国凯旋后,宋江路过双林渡。当时空中有数行雁飞过,不长眼的燕青为了显示箭法精湛,射杀了几只。由此让动物保护主义者宋江内心更为悲戚。在他眼里,鸿雁乃“仁义之禽”,这群鸿雁好比梁山众兄弟,射杀正犹如失去了兄弟,有不祥之兆。于是宋江写下《解连环》一词。

书中几次出现的宋江作品,写得文从句顺,颇有意味,符合宋江 “曾攻经史”的文化水平。然而,这位一心想回归正道的知识分子不过是朝廷使的一把枪而已,“鸟尽弓藏”的悲剧还是落在了他身上。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吴用:忘记知识分子初心的读书人

吴用是知识分子出身,但读过原著的人会觉得此人出馊主意、搞阴谋诡计,与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要求相悖甚远。

吴用在村里靠给财主家的小孩儿教书混饭,被称作“教授”、“学究”。是不是秀才还不好说。因为书中说他是“似秀才打扮”。幸亏他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外表看上去还有几分书卷气。此人惯使阴谋诡计,尤其是后来帮助宋江赚人上山,都是无底线、无节操的事,实在不像是读圣贤书之人所为。吴用头脑灵活,鬼点子多,有“智多星”称号。他为cosplay诸葛亮,给自己起了个“加亮先生”的号,羽扇纶巾打扮,没事儿爱拿把扇子扇来扇去。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文武双全,吴用还有件武器——两个铜链。至于他武功如何,书中只是提到刘唐和雷横对打时,吴用“便把铜链就中一隔。两个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来,立住了脚”。后人多由此说吴用武艺高强。其实,铜链多是作秀之用,两个人正打架时忽然跳出个外人来拦架,总会下意识地暂停。

有意思的是,吴用的落草纯属自愿,而不是像王伦因生计所迫。他本身就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喝五吆六,着迷黑道。除了自小结交的晁盖外,他还认得阮家三兄弟、戴宗等人。所以他早已被江湖气所浸染,脱离了读书人的行事作风。

知识分子在《水浒传》中人数虽寡,但“杀伤力”绝对占据梁山首位

当刘唐将“一套富贵说于哥哥”时,吴用立马像打了鸡血,为打劫生辰纲出谋划策。虽说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但是圣贤并没说“不义之财”就可以用“不义”手段取之。孔夫子教导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在吴用眼里没这个分别。而且打劫的生辰纲也根本不是用来“劫富济贫”,而是犯罪团伙私分,这不过是贪吏不义之财的一次转手而已。

体现吴用内心包藏着一颗知识分子心的唯一一件事,那就是他为“招安”而忙乎。科举是封建时代底层知识分子跳龙门转变身份的大好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是没有可能。“学而优则仕”,为底层人士打开了通往官场仕途的大门。但是,学习不好的吴用显然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进入官场体系,那么由土匪身份招安进入体制内不啻为一条终南捷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招安一事上吴用与宋江一拍即合。

参考文献:《水浒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