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全国鲁藜诗歌奖 深圳创佳绩

全国鲁藜诗歌奖  深圳创佳绩

深圳获奖者合影:(后自左:曾淑倪、姜馨贺、郭金牛;前:姜二嫚)

由《中国文化报》、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于9月24日在天津揭晓,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深圳7位作者获奖,其中6人作品为市文化馆推荐作品。

13岁的姜馨贺和8岁的姜二嫚姐妹俩双双获“新人新作奖”, 郭金牛获“诗集一等奖”。

全国鲁藜诗歌奖  深圳创佳绩

姜馨贺,2003年5月生于深圳,共创作诗歌300余首,另有散文、剧本等20万字。其作品曾发表于《诗刊》、《南方都市报》和《深圳晚报》等报刊;入选2014年、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邱华栋主编),《深圳30年新诗选》,《新世纪诗典》(第五季,伊沙主编)等权威选本。曾荣获“深圳少年偶像”(10强)称号。湖南卫视为其拍摄的专题纪录片《非常少年——诗童馨贺》,被广电总局评选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向全国推介。

全国鲁藜诗歌奖  深圳创佳绩

姜二嫚,2007年12月生于深圳,是鲁藜诗歌奖创办以来,获奖年龄最小的作者。共创作诗歌300余首,作品曾发表于《诗刊》、《青年文摘》和《深圳晚报》等报刊,并入选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邱华栋主编)、《新世纪诗典》(第五季,伊沙主编)、《中国诗歌地理:00后九人诗选》(郭思思主编)等多个全国性权威选本。

姜馨贺、姜二嫚诗人姐妹花还共同创办了知名的诗歌公众号“AA糖00后”,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反响强烈。

《文艺报》总编辑、本届诗歌奖评委梁鸿鹰先生在授奖辞中写到:“姜馨贺、姜二嫚两人均写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精彩诗句,写出了我们成人为之忽略的东西,比如忧伤、仁慈、痛楚等等,姐姐能够站在世界的另一面开始冷静观察,而不是用人性的善恶美丑做评判,而妹妹以极为短小的形式,表述了对世界与人生的思考,《月亮》的精巧,《梦》、《小猎狗》的俏皮,以及《光》、《饿》的机智,反映了小诗人出色的才华,可并列新人第一。”

全国鲁藜诗歌奖  深圳创佳绩

郭金牛,湖北浠水人,现居深圳龙华,其诗作曾被翻译成德、英、荷兰、捷克等多种语言。诗作《纸上还乡》曾参加第44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捷克国际书展、德国奥古斯堡市和平节、上海国际书展。2015年参加第46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和柏林世界文化宫(HKW)“100 YEARS OF NOW”。并曾多次获国内外诗歌奖。

针对郭金牛的诗歌成就,组委会在授奖辞中写到:“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显著特征很多,其中人的地域流动是最精彩的一章。从最早的洋插队,到今天的打工者,几乎充斥着我们所有的生活。近些年,打工文学已经成为文学类型的一道风景,其内涵专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在城市里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之余,他们拿起笔去描写他们的悲怆与艰辛。对文学而言,这样的界定表面以题材区分,而个中仍然有着隐隐的歧视。写作与劳动一样,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怎样表达是作者的权利。透过《纸上还乡》,我看到了还乡于作者已是一种渴望,事实上,即使你真的回到故乡,故乡也未必接纳你。打工者,俨然成了城乡的边缘人,他们期待秋天的收获,所以他们活在嘶哑的春天里。”

此外,在本届评选中,深圳市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深圳市文化馆曾淑倪获优秀个人组织奖。

本届评选,深圳市获奖量多、面广、质优,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赢得了大会组织者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据悉,鲁藜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以鲁藜先生命名的此项诗歌评选活动,在国内文化界颇具影响,已持续举办了25届,成为全国诗歌评选活动中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本次颁奖活动期间,组织方还举办了全国群众文学诗歌讨论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