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眾裡尋她,一拍即合

沾上”藝術”倆字的事物總有點神秘而又令人想往的魅力。

如果說產品的設計是設計師研究用戶特徵與喜好,併為之量體裁衣打造最適體驗的過程,那麼與前者相比,純粹的藝術家在締造藝術作品時則顯得高冷與含蓄,他們似乎從不刻意營造話題。不主動寒暄的他們,卻總是智慧又巧妙地將自己的見解與感悟隱藏在畫面一隅。而偏偏此時,總有明眼人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墨彩之間發現匠心。

然而,尋覓到一見傾心的藝術珍寶並不是件容易事。一是,愛淘寶的人總是很挑剔,而珍寶也總是藏地很隱蔽。二是,茫茫大千世界,若沒有一位能夠指引收藏者前行的光亮,在有限的人生光景之中,愛好收藏之人與珍品相遇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收藏 | 眾裡尋她,一拍即合

鍾基明《多福》

可值得慶幸的是,收藏者似乎對事物都有著頗高的感受與悟性,以及旁人所沒有的前瞻性。有一次,畫廊裡來了一對藏家夫婦。兩人饒有興致地在畫廊觀賞了許久之後,駐足於章飛然的一幅字前,男的指著字對身旁的愛人說:“好!這幅字寫得好。”他聲音裡透著對字的鐘愛。我應聲走過去。他接著說,“你看整幅字氣運亨通,渾然一體,字體大小錯落有致,枯筆溼筆參差跌宕,有看頭!”這位先生見周圍的人聽的聚精會神,自己也說的愈發有興致:“書法,不是單個字練的好就是好,字寫得好的人太多了,能讓字在整張紙上相互呼應才有意思。這樣的字會有很大的空間。”我聽了心裡默默讚許,欽佩這位藏家精闢的見解。想必,觀賞者的這番評價,怕是與章飛然先生的心性一拍即合了。如此這般藏家與字畫的相遇,美妙又讓人欣喜。他們更像是志同道合的老友的久別重逢。

覓到珍寶後,便要開始收藏了。

收藏 | 眾裡尋她,一拍即合

鍾基明《祥和》

收藏。不在於收,而在於藏。若是僅僅關注”收“字,怕是會落入”多多益善“這個地牢。世間萬物,美好之物紛繁不絕。一旦起了貪心,恨不得全部攬入囊中,且不說這其中有贗品真品。就單單如此這般想將珍品佔為己有的架勢,就讓人覺得不踏實。往後逐漸瞭解自己的品性之後,怕是會認為當時收藏的物品為何如此不和自己胃口,於是棄之不理。如此這般後果,於收藏者本身來說是種失落,對藝術品本身來說也是種褻瀆,應當避而遠之。

收藏 | 眾裡尋她,一拍即合

寇月朋《清淨世界》

然而“藏”字的要訣何處有之?藏,顧名思義,必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金屋藏嬌,如何藏對,如何藏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如果說,藏對藝術品的藏家對自己的喜好品性都有非常深刻的瞭解,那麼能將藝術品藏好,並由“死”藏“活”的收藏者才是收藏界的泰斗。

藏與被藏是相互的,收藏之初因品味相近,互相吸引,藏家與藏品一拍即合,而久而久之,好的藝術品不啻福澤,籠罩著藏家,而好的收藏家也深諳以藏養藏之道:將藝術品納入囊中不是終點。將寶藏在收藏中越藏越寶,才是他們對藏品真正的厚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