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中西家庭教育”找到了力量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龙应台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事实,的确如此。

小桃对父母小时候的“绝情”特别深刻,尤其是不小心跌倒了,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就没有过来扶过,有时候哭了大半天都没人搭理,最后只得屁颠屁颠地自个爬起来。

那时候屋外面都是泥地,每天就在泥地里爬来爬去,每到晚上,衣服上、手上、脸上就都是泥巴,甚至还会不小心被划出血,父母就当没看见,每天照例换套衣服就了事了,要是渴了,就直接打开门口的水龙头,把嘴靠过去大口大口地喝,喝着可过瘾了,竟也从来没有拉过肚子,而且现在肠胃特别好。

有时候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长大后才发现,父母看似绝情,却无形之中却锻炼了自己的逆商,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事情,对木木而言,不过是云淡风轻罢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原来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让孩子做家务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家务,是孩子成为精英的第一步。

从三岁开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了:

  • 自己丢垃圾、收拾玩具、刷牙、整理床铺、自己穿衣服;(3-4岁)

  • 摆碗筷、收拾饭桌、清洗蔬菜;(4-7岁)

  • 自己上学、打扫房间、垃圾分类;(6-8岁)

  • 使用电饭煲、洗碗;(7-9岁)

  • 会做简单的饭菜、用洗衣机洗衣服。(8-10岁)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逆商高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太差。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保罗·斯托茨给出了六点建议:

1.鼓励教育,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2.包容放错,告诉孩子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很重要;

4.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5.情绪控制教育额,不要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发脾气;

6.长跑,长跑是训练耐力最有效果的方式。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让孩子学会理财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王胜说:“5-6岁是比较适合进行财商教育启蒙的黄金年龄。”

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理解要完成一件事,需要考虑:“目标-资源-计划-行动”之间的联系。

  • 目标

比如包一次饺子;

  • 资源

需要的材料:面粉、蔬菜、鸡蛋等。

  • 计划

即如何根据现有资源,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列出预算;

  • 行动

最后则是一起动手实施,达成目标。

其实就是让孩子明白如何制定目标,如何盘点资源,再如何根据现有资源做出合适的计划,预算多少?手头的钱有多少?不够的话怎么办?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如何最有效的分配资源和金钱。

让孩子远行

永远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身边,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你的孩子终将会选择离你而去。

你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他们远行,就像龙应台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边,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