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将打造成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田”

——访洪林镇党委书记刘光飞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洪林镇,是“皖南大包干”的发源地,早在40年前,该镇鸽子山村吴村组20多户村民就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冒着巨大风险,在分田到户的“生死契”上郑重地按下了红手印,由此揭开了“皖南大包干”的序幕。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大多已老去,但敢于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在洪林这片大地上却得到了很好传承和发扬光大,全镇农村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区乃至全市乡镇前列,2017年8月该镇被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域,成为宣州两个国家级试点乡镇之一,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美、生态环境美、群众生活美、社会和谐美的“四美”洪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笔者专访了洪林镇党委书记刘光飞。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刘光飞说,对洪林镇而言,可以将改革开放40周年划分为四个时间阶段,大致勾勒出全镇改革发展的路径和走向。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8年,在“大包干”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全镇农民积极开展分田到户,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吨粮田”、“万粮户”不断涌现,农民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家有存款、户有余粮,甚至有的家庭还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第二阶段为1988年至1998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与转变,特别是“打工潮”的蓬勃兴起,广大农民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而是把视野投向外面的世界,全镇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青壮劳力涌向沪苏浙等城市的建筑工地、服装加工厂及家政行业,农民收入来源中新增了“务工收入”重要一项;第三阶段为1998年至2008年,在“打工潮”的影响带动下,全镇部分土地出现了代耕代种现象,土地朝着适度规模经营方向转变,通过土地流转相继产生了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全镇农田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四阶段为2008年至2018年,镇党委、政府勇开风气之先,在全区第一个大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获得区委、区政府强力支持。自2009年10月正式实施以来,共争取省农发项目资金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累计投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4亿元,实现田间沟、渠、路、电、林综合配套,形成高标准农田核心区3.78万亩,土地集中流转率达94.1%,亩均土地流转价格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40%左右。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刘光飞介绍说,洪林镇素有宣州“东大门”之称,集镇商贸业一直较为繁荣发达,但囿于以往建设规模限制,导致部分集镇规划不够合理、产业特色不太明显,与新时代大力发展边贸经济要求不相适应。为此,早在2017年初即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任务正式下达前,镇党委、政府就邀请了安徽省规划设计院专家高质量编制完成《安徽洪林·田园小镇》发展规划,明确了“三纵”(洪青路、青棋路、滨河路)“四横”(洪林路、宣华路、政德路、汇景路)道路框架,田园小镇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兼具居住、商务、办公、投资和商业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设计居住人口2.5万。与此同时,结合沙河治理项目和集镇棚户区改造,启动征地拆迁前期工作,确保田园小镇各项规划能落地见效,并通过3-5年建设发展,致力将洪林镇建成

宜居宜业宜游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集镇。“去年8月,正当我们田园小镇规划文本编制工作即将完成之际,得知上级将我镇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乡镇,这与我们谋划全镇发展‘一盘棋’的思路高度契合,真正做到了镇村一体、全域推进,为全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专访中,刘光飞告诉笔者,“改革”二字早已深深融入到4.7万洪林人民的血脉和心灵,是洪林镇新时期实现蓄势待发、加速发展的最大优势,洪林镇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

“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正因为如此,当获悉洪林镇被列入全国农村综改试点乡镇后,我们既感到巨大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坚定了“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据了解,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是由财政部牵头,围绕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农民持续增收、完善乡村治理和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四大机制”,在全国范围遴选1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试验工作,同时配套专项综改资金,旨在利用三年时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模式,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探索新路。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近年来,洪林镇抢抓“农综改”重要契机,坚持“四个聚焦”,统筹施策、精准发力,确保综改工作行稳致远、卓有成效。一是聚焦“项目建设”。2017年,全镇共申报农村综改项目37个,计划投入资金7048.3万元,目前已完成或在建项目33个,投入资金5030.57万元;2018年,共申报农村综改项目48个,计划投入资金7782.94万元,目前已完成或在建项目21个。二是

聚焦“四大机制”。在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棋盘村利用综改试点资金以入股分红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了棋盘塔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集中流转土地9000余亩,其中4000亩为稻虾轮作及小龙虾种苗繁殖基地,4000亩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1000亩为生态水果种植基地,自2018年起确保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20万元;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宣城市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带动发展虾稻轮作产业并参与分红方式实现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入股贫困户近200户,实现贫困户增收20万元;在完善乡村治理方面,投入资金174万元,构建融基层综合指挥、干部日常管理、综治管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等五大基础平台于一体的乡村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着力提高乡村治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预计,该系统将于9月份投入运营;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率先出台了土地增减挂和新增耕地奖励办法和文明创建、农村清洁工程、乡村公路养护“三合一”办法,不断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去年以来,全镇共完成土地整治100亩,新增耕地862亩。三是聚焦“电商工程”。以农村综改资金为撬动,采取多村联动、项目打捆方式,整体盘活原佳因特电器3140平方米闲置厂房和76亩空地,斥资4000余万元建设洪林镇电子商务产业园,计划三年内引进电商企业不少于50家,同时配套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不断拓宽网上销售“主渠道”,积极打造一支网销“铁军”。四是
聚焦“组织建设”。通过开展跨村任职、机关选派、公开招考、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增强党建组织活力;通过实施“新三乡工程”(能人返乡、资本下乡、企业兴乡),黄朝斌、陈章超等一大批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大放异彩,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排头兵、主攻手”。

“皖南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宣城洪林镇的今朝现状

刘光飞最后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洪林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按照打造宣州农村改革“试验田”和“样板区”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砥砺奋进,

为致力建成“现代农业强镇”、打造“四美”洪林积极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