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腊肉是健康食品还是致癌食品?

yy灰


腊肉不是致癌食品,只能说腊肉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腊肉是一种腌肉,在四川、湖南和广东比较流行,加工方式大概为:先将肉类进行腌制,等到充分入味后,再进行烘烤或阳光暴晒,这样基本就制作而成了。

其实,腊肉的发明主要是为了肉类的储存,因为当时没有冰箱之类的保存设备,肉制品很容易腐烂变质,而腊肉这种经过处理的肉类防腐能力非常强,保存的时间可以达到数年之久。

不过,腊肉确实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首先,腊肉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而这种物质会在体内转化为一类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

此外,在制作腊肉时如果用到烘烤这种工艺,那产生的烟雾也具有一定致癌性,而在烟熏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像多环芳烃等之类的致癌物质。

所以,如果长期食用这种的食物的话,会增加致癌风险。

此外,长时间保存的腊肉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定几率被肉毒杆菌“看上”。而这种菌类是非常难缠的,它的芽苞不仅对高温、高压有很好的抵抗性,就连对强酸都具有较高的耐性,所以在我们平时食用的时候,也很难通过普通的烹饪将其去除。如果一不小心吃到了这种菌类的腊肉,有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十分危险。

总之,对于腊肉这种食物,还是少吃一些吧,毕竟现在不需要用这种的方式保存肉类了,如果你习惯吃的话,大概每周吃上一两次就好了,千万不要天天吃。


人类事儿多


我们在吃腊肉时,最担心的其实是2点:酸价超标和亚硝酸超标!

什么是酸价超标呢?

专家告诉记者,酸价是表示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腊肉酸败的状况。一般来说,酸价越小,说明腊肉脂肪的质量越好,新鲜度也好。

亚硝酸超标

腊味食品还存在亚硝酸盐超标、微生物超标、脂肪氧化和苯并芘超标的隐患。腊味食品一般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主要是为了让腊味颜色鲜红亮丽,但有些企业过量添加,会增加致癌风险;还有些腊味因加工储存不当,导致微生物超标,甚至霉变。

腊肉吃多了会导致哪些疾病?

1.吃腊肉过多易患胃癌

很多家庭买了腊肉不是即买即食,一般都要存放一段时间。为保持新鲜的口感,腊肉在加工和腌制的过程中都放入了大量的盐。这些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人体的致癌因素,很多爱吃腌肉的地区同时也是胃癌高发的地区。

2.腊肉过多当心患脂肪肝

腊肉多为猪肉腌制而成,根据猪的不同部位,肥肉分量最少的里脊肉,每百克也要含55毫克的胆固醇,而每百克肥猪肉更是含109毫克胆固醇。高含量的胆固醇会沉淀、聚集在胆汁中形成结石。此外,动物性脂肪不易为人体所吸收,过多食用腊肉会增加脂肪肝风险。注意高血压患者慎食腊肉。

总之,腊肉美味,不可多食!


百科名医


腊肉是很多人都比较爱吃的美食,当然我也爱吃,尤其是湘西腊肉和四川广元的腊猪肉。腊肉的”腊“字透露出了重要信息,那就是腊月里用年猪肉制作的肉制品,等到第二年春节时再吃的。腊肉源自古代和近代我们没有靠谱的冷藏冷冻设备时期,我们的先辈们无法安全的储藏肉类食物,为了避免肉类的快速腐败变质而创造出的一种肉类加工工艺,这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湿热的地区尤为盛行,当然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肉制品,比如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德国的熏肠等等。

腊肉,可以是具体的指一种肉类食物,也可以代表一类加工肉类食品,比如咸肉、腊鱼、腊肠、熏腊肠、风鸡、板鸭、风鹅、腊猪手、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咸鱼.......它们有基本的共同特点,就是用多量的盐,或添加其他香料来腌渍禽畜肉类或鱼类,用于常温长时间储存。真正的农家腊肉腊鱼,是需要在初步腌渍和熏制后挂在自家火塘上方的房梁上,经过一年烧火做饭时的烟熏火燎,到了腊月和正月的时候用来款待家人和亲友的。

书归正传,腊肉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但可惜不适于健康食品,甚至很多腊肉或咸鱼还是致癌物含量较高的食品。开篇时,我也承认自己爱吃,但仅仅是喜欢腊肉的风味,还能够克制自己,基本上每年只是吃三两次,每次也就吃几口品尝一下,找找感觉而已。是不是很多人会觉得,真亏!

腊肉在加工的时候会用大量的盐来腌渍,这是最基本的做法,当然有些现代的小作坊也会添加亚硝酸盐,这样防腐的效果更好,尤其是一些小餐馆进货的便宜腊肉,根本不是腌渍很久的肉类,而是用食盐、亚硝酸盐、色素和熏肉香精混合腌渍的,很重很湿的那种。

腊肉加工和陈放的过程中,用高盐和烟熏的方法来防腐处理,之后肉类就进入了缓慢的脂肪分解和氧化的过程,腊肉的香气主要来自于脂肪,所以越陈年的腊肉或火腿越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肉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是逐渐损失的。在细菌的作用下,肉中天然存在的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这是天然的亚硝酸盐,不是人工添加的,此时腊肉的风味开始变得浓郁。其实,食物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并不可怕,也正是因为有了亚硝酸盐才有了食品工业。但让人担忧的是亚硝酸盐和肉类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结合为亚硝胺,这是真正的致癌物!

检测研究发现,咸鱼、腊肉、熏腊肠等食物是亚硝胺含量最高的食物。这又快到年节了,那咸鱼、腊肉、腊鱼、腊肠这样的美食还让不让人吃了啊!?我还是给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吧:

1️⃣能忍住不吃当然最好(对有些人来说基本没戏)

2️⃣能少吃就少吃(有点痛苦吧?)

3️⃣要吃就吃真正的腊肉,不图便宜!

4️⃣吃的时候一定要去除表层的氧化脂肪

5️⃣腊肉片用沸水焯烫后再炒可以去除一部分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基本等于没说,人家吃的就是那个味儿,呵呵!)

6️⃣吃腊肉、腊鱼、腊肠等食物的时候,尽量多吃一些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物含量高的食物,如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宜与过于辛辣的调料一起烹制,以免刺激消化道黏膜;多喝水也可以加快有害物质代谢。(很累是吧?还有更悲催的呢!)

7️⃣吃腊肉等腌渍肉类食物或酸白菜、酸豆角等腌渍蔬菜的时候,建议不要喝酒,尤其是白酒,因为酒精摄入过多会损伤胃黏膜和肝细胞,降低机体抵御有害物质的能力。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呢!因为很多过年有吃腊肉、腊鱼风俗的地区,年节的时候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碗喝酒、大块吃腊肉,让人少吃肉,还不喝酒?这让爱吃腊肉的人还怎么活啊?!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中慢慢度过,一切皆由选择引起和结束。人所共知,投胎是门技术,但我们无从选择,可是对于一种食物吃还是不吃、吃多还是吃少,以及怎么吃还是可以选择的吧?

本文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在此向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营养师于仁文


说起腊肉来就有一股浓烈的过年气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腊肉香肠伺候。腊肉和香肠是一种传统美食,有独特风味,也是流传已久的美食。虽说味道不错,但它们到底是不是健康食品呢?

腊肉和香肠其实属于加工类肉制品,国际卫生组织给它俩安了一个不太好的名号:加工类肉制品属于一类致癌食品。意思就是说,如果长期过多食用它们的话,肯定是会致癌的!看到这个消息,爱吃香肠腊肉的小伙伴们瞬间惊呆了,完了,我之前吃了这么多腊肉香肠,我是不是命不久矣??



不过说句公道话,其实这则宣言还真有点危言耸听。很多山村和郊野居住的人们很爱吃腊肉香肠,甚至于是每天都必吃的食物,不过他们的生活依然很美好,人也没啥严重的健康问题。有时候家中来客,大家你一坨香肠我一坨腊肉地吃,那怎么没事呐,这个怎么解释呐!WHO你也在逗我吗?


当然,WHO也不是在逗我们玩,WHO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上也都是老外们说了为准,毕竟国外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比我们强多了,大家的生活也都很富足,加工类肉制品随时围绕着人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摄入过多。这些富足的人群里可以更容易摄入热量、脂肪、胆固醇,如果再来吃这些加工类肉制品,很容易对健康造成威胁。但中国山嘎达里的居民们朴素节俭,长期可能都清淡为主,劳动多,热量摄入可能还不足,吃点这些加工肉品其实也并没什么威胁,而且别人的腊肉香肠都是自家做的,不会添加什么防腐剂,也不会有坏肉掩人耳目,自然更天然卫生。


相对于别人山嘎达里的居民来说,城市里就复杂多了,这边做腊肉大部分都是高温烘烤,这高温很容易让腊肉香肠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长期摄入对人体可能就有点威胁了。另外,很多商家为了让腊肉保质期延长,可能会给腊肉加点“亚硝酸盐”(能防腐增嫩),亚硝酸盐也是2A类致癌物质,吃多了也可能诱发癌症。

另外,腊肉香肠的确也不宜过多食用,因为含盐量较高,需要腌制。如果我们摄入过多钠离子的话,可能会造成血管外渗透压升高,引起高血压的情况,长期如此,可能会演化为心脑血管疾病。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说,适当吃点腊肉香肠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腊肉香肠油脂确实有点高,因为外面卖的大部分都爱多加肥肉,肥肉成本低,而且会让人觉得香,推荐自己灌肠自己晒肉,多给自己加点瘦肉进去,一样很香,而且更健康。吃腊肉香肠的时候注意量的摄入,因为油脂较多,含盐量高,所以的确不宜过多摄入。肉类的摄入量本来也是膳食指南限制的,最好不超过一个手心大小每天,我们吃腊肉来个四五片左右就够了,再多吃点其他肉类混合来,营养也会更加丰富。


袁欣营养师


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近些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腊肉是致癌食品,不建议食用,事实上,这些都是需要以实际情况而定,虽然有致癌的危险,适量食用正规企业的食品是无妨的。


腊肉是猪肉经过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重要的致癌物质,因此,如果长时间过量的食用腊肉,的确是有致癌性。同时,因为腊肉是腌制食品,里面含有大量盐,所以也不能每顿都吃,不然超过人体每天摄入的最大盐量,过量摄入食盐,对身体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一些不法商贩,并不按照腊肉的制作程序,造成腊肉食品不合格,酸价超标。酸价是表示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腊肉酸败的状况。一般来说,酸价越小,说明腊肉脂肪的质量越好,新鲜度也好。腊味食品一般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主要是为了让腊味颜色鲜红亮丽,但有些企业过量添加,会增加致癌风险。还有些腊味因加工储存不当,导致微生物超标,甚至霉变;腊味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哈喇味,同时产生醛类和酮类等有害化学物,长期食用有害健康;如果是熏制的腊味,还可能导致苯丙芘超标。而且,腊味高脂高盐,也基本不含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价值着实不高。虽然说风味独特,但是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是不建议食用的。


当然,如果是正规企业的产品,那么品尝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放水,多煮。水煮能让腊肉中的亚硝酸盐、过多的盐和脂肪等溶于水中,煮的时间长一点更好,每次不要低于30分钟,这样少量食用问题不大。其实,对于任何食品,尤其是加工的食物,在食用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是需要新鲜,二是不能过量。腊肉尤其如此,不健康就是会把健康食品吃成致癌食品。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首先,腊肉肯定不是健康的食品,长期吃是有可能致癌的。在古代,我们没有冰箱,过年杀猪了,吃不完,那就要想办法长期保存猪肉呀。古代人智慧无穷,发明了腊肉,先用大量盐腌制腊肉,然后用烟熏腊肉或者晒,水分被烘干后,制成腊肉,可以长时间的保存。虽然我们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冰箱了,但是腊肉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很多人都喜欢吃腊肉,特别是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制备腊肉,腊肠。

腊肉对人健康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

第一,腊肉的盐分严重超标,长期吃可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盐对胃粘膜也不好,可引起胃损伤,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等。

第二,腊鱼在腌制和烟熏的过程中,可产生有害物质,例如亚硝酸盐和苯并芘,这些物质是有可能致癌的。

所以,腊肉要适量吃,而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腊肉用清水漂洗,这样可以去掉一些盐分。

(2)腊肉先用水煮熟,这样可以再去掉一些盐分。

(3)腊肉最好是清蒸或者清炒,不要油炸或者烧烤。

(4)清炒腊肉的时候,可以放一些蔬菜,这样就可以吸收盐分,而且蔬菜可以降低致癌物对身体的影响。

致癌物都是有剂量效应的,偶尔吃腊肉肯定没事,如果长期大量的吃,一定要小心了,按照我上面的做法,可以把这种损伤降到最低。


普外科曾医生


腊肉,对有些人说很美味,但是绝对谈不上健康。

第一,腊肉很闲咸,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大量的盐。

高盐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饮食方式。高盐饮食(每天摄入量大于5g)不仅可以造成高血压的风险增高(因为摄入高盐,可以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引起高血压),同时,高盐还可以破坏胃壁的防胃酸系统,增加胃溃疡、胃癌的发生风险,还与食道癌的发病有关。

第二、腌制熏烤肉制品这种烹饪方式本身并不健康。在烹饪过程中,肉、高温产生化学变化,可以形成致癌物,另外,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也会附着在腊肉表面。

腊肉,是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和物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一种保证肉不腐烂,从而长期保存的方法。并不能增加肉本身的营养,而且还有上述诸多问题。所以啊,还是吃新鲜肉吧,偶尔尝尝腊肉解解馋就好了


人体探索者


腊肉在中国是一种十分传统的肉制品,属于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腊肉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腊肉的口感香浓独特,深受众多人的喜爱,尤其逢年过节、朋友聚会,餐桌上几乎都离不开腊肉的影子。但是,近段时间在社会舆论中却开始流传起“腊肉致癌”的话题,认为腊肉吃多了会引发癌症。腊肉真的会致癌吗?腊肉到底是健康食品还是致癌食品呢?

腊肉致癌?

制作腊肉猪肉需要先经过腌制,腌制食品本身就含有亚硝酸盐,同时,生产商为了增加腊肉的卖肉,也会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烟硝酸盐,所以腊肉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进入人体后,又可转化为重要致癌物亚硝胺。因此,经常吃腊肉,的确会增加身体患癌的风险。腊肉的生产过程中,猪肉在被腌制过后,还需经过高温烘烤的过程,因为在高温熏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环芳香烃”和强致癌物“苯并芘”,腊肉中也往往会附着有这些有害物质,从而也会增加经常吃腊肉的人患癌的几率。

经常吃腊肉,除了会增加致癌风险外,还存在其他不健康的因素,如腊肉属于高盐食品,经常吃腊肉会导致盐摄入超标,从而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症;腊肉中含有大量的肥肉,经常吃腊肉可能会导致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从而引发或促成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许多不法商贩为了减少成本,并不按正规的腊肉加工程序进行,或者因为保存不当,都可能会使腊肉出现微生物超标甚至发生腐败变质,从而引起进食者食物中毒等。

腊肉虽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存在,但只要能坚持以下正确的食用原则,腊肉还是可以照样吃起来的。在吃腊肉之前,把腊肉放水中煮一下,且要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达到30分钟甚至以上,这样可以使腊肉中大部分的盐、亚硝酸盐、脂肪、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溶于水中,从而减少了将有害物吃进体内的机会。

购买腊肉时,应选择正规企业生产出的食品,这些企业在腊肉的生产用料、加工过程、保存运输等环节一般不会出现漏洞,从而能保证人们买到可放心食用的腊肉。烹调腊肉时,最好选择与其他蔬菜一起烹调,这样既能做到荤素均衡,也能减少一次性食用腊肉过量。另外,吃完腊肉后,应多喝水并配以新鲜的水果,水能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泄,而水果中的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致癌物对人体的伤害;

再好的食物,都不宜过多食用,腊肉更是如此。平时吃腊肉时,应该控制好摄入的量,且不宜长期、大量、无节制的吃,偶尔品尝既可达到解馋的效果,又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营养师


腊肉是健康食品还是致癌食品

腊肉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一年四季都有人在吃,特别是在四川、湖南以及两广地区,那么腊肉是健康食品还是致癌食品?答案是:致癌食品


为什么说腊肉是致癌食品

因为腊肉的美味,有的地方每年都会自己熏制腊肉的,一般都是采用木材燃烧后产生的高温进行熏制,在此过程中就会有苯化物产生,苯化物就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由于长时间的熏制,就有可能沉淀在腊肉中,过量的食用会危害健康的。加上现在市场上很多腊肉都是工业生产的,有的商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甚至会使用死猪肉来进行熏制,那这些食品的健康程度就更加让人质疑了。在两广地区,他们的腊肉制作方法就是用盐腌制之后,就是防止通风处自然风干或者晒干了,虽然这种腊肉没有烟熏的那么香,可是在自然风干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的含量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过量食用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胃癌、肠癌等癌症。

如何健康食用腊肉

1:尽量不要到外面市场超市购买,市场超市销售的大部分是工业生产的,可以选择向熟人购买,因为他们自家制作的,这样的腊肉在卫生安全方面远高于市场销售的。

2:煮腊肉前最好多清洗几遍,把多余的盐分清洗干净,然后选择大蒜进行配炒,大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除腊肉上的亚硝酸盐,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3.高血压患者、肥胖患者、肝病患者以及孕妇这些人群,建议少食用腊肉或者不食用腊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FF影歌


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答案非常明确了:

1、腊肉不是健康食品,的确是致癌食品。但是致癌也需要达到一定的量。


根据权威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给出的致癌物报告指出:

红肉为2A类致癌物,而加工肉制品为1类致癌物


这是什么意思呢?“1 类致癌物”的意思,就是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而“2A类致癌物”的意思是指,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体作用尚不明确的食物。

所以,非常明确的是,腊肉一点都不是健康食物,的确是致癌食物,而且还是等级最高的1类致癌食物。


但,还是那句说烂了的话: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腊肉,虽然致癌,但也不是说一点儿都不能吃,得吃到一定剂量才会致癌。


2、除了致癌,腊肉中高含量的盐,也对身体不好


吃过腊肉的人,尤其是做过腊肉的人,一定非常清楚,腊肉中盐的含量实在太高了,齁咸齁咸的。


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人们没有冰箱,食物放久了因为细菌微生物繁殖会发生腐败,就不能吃了。于是,古人想到了用盐高渗抑菌的原理,让肉里充满大量的盐分,这样食物就不会腐败,可以长期保存。


所以,腊肉都是齁咸齁咸的,做菜的之前都要专门的泡水,甚至反复煮才能做菜吃。


即便是多次泡水和反复的水煮,腊肉中盐分的按量也远远高于鲜肉做菜。这对于如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人群,会进一步加重疾病,非常不健康。



所以,综上,腊肉一点都不健康,不仅致癌,而且其中的高盐也不适合我们长期过多食用,偶尔吃一点,解解馋就行了。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