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古代都要放金银财宝陪葬,近代却没有人放了?

爱好养猪仔


第一眼看到问题,我脑子立即有一个疑问:题主怎么知道现代人没有放?难道你知道?如果知道了,就可怕,没知道,就有点武断。

再进一步想,古人为什么要放金银财宝陪葬?且看享受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吗?能够享受得起吗?

所以陪葬的对象是达官贵人,目的是彰显身份。瞅瞅当年慈禧的葬礼,那是轰动全国,陪葬品也是够丰厚!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运行着一套规则,叫礼法,以区别等级。最明显的是黄色只能皇家甚至仅仅皇帝享受,其余人能够享受吗?龙的图案也是如此。该是什么等级,只能享受这种东西,白纸黑字写着,不能够越矩。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封建迷信。秦帝国之前,很流行一种陪葬方式,叫殉葬,就是让活人陪葬,光朱元璋就有近四十人!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那就是迷信思想,他们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些东西则是他们的享用品。后来,殉葬制被废除,但葬品制一直没废除。



而现在呢?

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尽管人们畏惧死亡,但对死亡还是有一定认识。还有一点就是“房子”贵啊,哪里还有钱搞点陪葬品?就算有,也怕别人掘墓“拿”宝。与其这样,还不如请个好点的风水师,相块好地,风风光光办一场葬礼,让人体面的离去。更或者身前好好享受!

生前为房奔波,死后也是,苦着……当然,那种富豪就不一样,或许他们用了陪葬品吧。

还是那句话:尘归尘,土归土,死亡,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三叔小记


古人,为了死后不孤单,来生能够应有尽有。所以,在死后会搞很多金银财宝给自己陪葬。甚至,还会让活人给自己殉葬。

也是因为这些黑暗的陪葬制度,很多珍贵的文物被发现。题主放的第一张图,就是著名的陪葬品“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的丧葬殓服,代表了死者的身份地位。最出名的,就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使用玉片2498块,金丝重1100克。刘胜妻子窦绾的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

其实,古人陪葬金银财宝一类东西,我还能理解。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钱,只要子孙乐意就行。哪怕他们家上坟烧真钱,我也不反对。但是,我坚决反对灭绝人性的活人殉葬制度。

古人的殉葬制度,可以分为自愿和强迫两种。有的人,天生奴才命,怕主子寂寞,就想给主子殉葬。例如:秦穆公死后,有177人给他殉葬了。其中,包括他最亲近的三位大臣:奄息,仲行,针虎。传说,有一天,这三人配穆公喝酒,喝嗨了。穆公说,要和他们“生时同乐,死后也要同哀”。君王这么看的其他门,他们当然同意。结果,等穆公死了,他们三人真的“自愿”陪葬了。

其实,绝大多数被殉葬的人,都是被迫的。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奴隶或者战俘。生杀大权在别人手里,也就只能“从死”了。1987年,考古学家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现三名少年遗体。三名少年都是在活着的时候,被灌了一肚子水银。身上有很多洞眼。而且,还涂有银粉。

建文帝朱允炆就在朱元璋死后,将46名妃妾、宫女弄死,给他爷爷殉葬。而且,传说,这些被强迫殉葬的嫔妃都被灌了水银,目的是为了保持妃子的容颜。

再说说,现在没有那么多陪葬品的事。

首先,1997年,我国发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开始推行火葬。在这种制度下,殉葬品就成了“纪念”性质。

其次,古代殉葬品太丰富,太贵重,造成后来盗墓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很多有钱人也就开始不用那么多陪葬品,省的贼惦记。坟墓被盗,死了还不安生。

民国初年,孙殿英盗慈禧墓的事,人尽皆知。生前那么风光的慈禧老佛爷,死后,尸体上的衣服都被扒光了。这都是陪葬品惹的祸。最后,哪些宝贝都被孙殿英送人了。九龙宝剑给了蒋介石;夜明珠给了宋美龄;慈禧的头枕翡翠西瓜给了宋子文;慈禧鞋子上的宝石给了孔祥熙;等等

最后,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信“来生”和“鬼魂”一说。所以,就是放陪葬品,也是以“纪念性”为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呀,为啥古代陪葬多,现在没有了,因为古代是封建王朝,认为死了还有阴朝地府,王孙贵族多,为了体现出和普通平民不一样就会修建地宫一样的陵寝,然后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宝贝什么的都陪葬到另外一个世界接着用。


现在没有人陪葬金银了是因为现在好多人都实行火葬,而且现在也没有人会大兴土木的去建设陵寝,直接挖个坑一副棺材一放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