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编者按:日前,

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在通州运河畔如期举行,本届比赛吸引了8000名参赛者同场竞技。300名残疾人运动员首先起跑,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参赛学生众多,其中有4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无论我们的人生旅途有什么不同,残障生都不想获得同情的标签,他们只想说:我们缺的不是关爱,是真正的接纳……

2018年的通州半程马拉松比赛,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较量。

与正常人一起,大家奔跑在同一个跑道上,呼吸着一样的空气,互相鼓励,没有生疏,没有区别。

参加这次马拉松的两位选手,房皖冬和郭鑫民,都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盲生。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当问到为何参赛?房皖冬说:“我一开始不准备参加。但听旁人说‘你没戏的,21公里,地铁都要开1个小时,你去了也跑不完’,我就不服气,于是便报名参加了这次的马拉松”。郭鑫民说:“因为这是第一次举办残疾人的半马比赛,我觉得这是一次能证明我也能参加马拉松的机会,能证明我们残障人士是“身残志坚,残障有为”的机会,能让大家看到,我们也能做一些正常人能做的事”。

他们想证明自己,他们想让社会各界知道盲人不是弱势群体,不是只能待在家里,连门都不能出的人。他们想用实力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听着马拉松赛场上大家的加油声,和健全人在同一条赛道上跑,哪怕小腿开始酸了,跑不动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房皖冬和所有的运动员们都一起坚持,凭着自己的实力跑完全程。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实际上跑步对于视障的同学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平时因为视力残疾,我们很少去操场跑步,怕撞到别人也怕误伤自己”郭鑫民说出了他们的苦衷。虽然这次比赛对于他们来说毫无准备,但是,他们用坚持战胜了恐惧

对于这次比赛,郭鑫民的家人说:“我们会无条件的支持他,因为有时候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做每一件事情,会导致心理的失落感,所以我们觉得他通过这次马拉松比赛会对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家人的鼓励让郭鑫民看到了机会,看到了未来……

郭鑫民十分想感谢在场的观众、跑伴以及领跑志愿者。“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歧视,他们在遇到我们之后就会喊加油,给我们鼓励。让我有了更多想向前冲的动力。”比赛结束后,郭鑫民感触很深,他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回了信心。以前因为我是残疾人,就很少接触正常人,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也包括我自己考大学,虽然做到了很多残疾人没有做到的,进入了大学,但我还是缺乏自信。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残健融合的马拉松的比赛,更是对我们

意志的磨练。别人觉得马拉松是一种锻炼,而我觉得身体不是重要的,你要有坚持下来的意志。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马拉松,一个饱含着汗水和泪水的比赛,在通州有了新的意义

它给无数的残疾朋友们带来了机会,带来了梦想,他们和健全人一同拼搏,没有一点的外在因素,仅仅是凭着自己的实力……

也许,你以为他们的生活很艰辛,很枯燥,但其实,他们也有绚烂的梦想。

房皖冬说:“我可能会想要在音乐这方面发展,比如学编曲,然后自己写歌,帮电视剧电影配乐。其实我自己还创作了一首歌——《梦在北京》。如果我的视力正常,我可能会选择去参军,因为我真正的梦想是守卫祖国。”《梦在北京》这首歌写出了房皖冬从2016年到2018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怀着梦想,不断努力,不到生命的尽头,永远不放弃生命的精彩。

郭鑫民也拥有平凡而又崇高的理想。“我目前的想法是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想学好确实很难。我希望自己未来能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对于残障人士的政策越来越好,今后的特殊教育事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未来从事这个行业,我想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残疾人内心的想法,更容易与他们沟通、交流”

也许,你觉得对他们的最好帮助,是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然而,在他们看来,那些事也是力所能及的,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哇!你真的好厉害,能够自己做这个事”“你好坚强”这样的鼓励,而是想要你能够敞开心扉的和他交朋友。

北京联合大学多名学子在“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

或许在你看来,他们的生命是黑夜,但是你可知道“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和星星就愈是美丽”。

惊叹不能为而为之的勇敢,惊叹创造奇迹的艰难。惊叹之余静思其奥,其实残障只是人的一种身体行动受限的状态,只要社会协力扫清生活中的障碍,“残障”将不复存在,残疾人将同健全人一样,可以自主地创造理想的生活。就像在校园内,我们的手势与搀扶就是他们的“拐杖”。虽然身体行动受限,但他们依旧能够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强大,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给更多人带来的不只是励志、感动、精神,更是对残障人士认识观念的转变,要留下更多为残疾人搭建的融入社会的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