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接通祝福之海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听众:您第一天讲到形与神俱,如果一个人朝思暮想,神放在别的人或某件事情上的时候,神就不在自己这里了。我想问,如果神放在别人身上的话,会补到那个人吗?

李辛:会的,比如我们经常写信会说“祝您快乐”。这像中医的祝由科,是有力量的。我们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里不光是一个意念,意念只是一个password,它背后接通的是一个很大的力量。

我们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和每一句话,都会接通其背后的力量。如果你给人的祝福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很单纯的,那个力量是非常大的。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当我们和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环境相处,即使有你认为欠缺的地方,不要轻易全盘否定。无论是不是至亲好友,我们对人不要有很强烈的伤害或者怨恨的念头。

现代人熟悉法律,只关注行为和语言上的伤害,因为会被控告和承担后果。但其实,伤害人的念头和想法同样有后果。

如果你一直陷在这样的念头和思想中,意味着你接通了无量无边的“怨毒之海”,于人于己都是更大的伤害。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珍贵的空白

只是陪他(们)在一起,不一定要找个话题,不那么用力,不那么有目的,不是总想要去做什么,就随便聊聊,看看书报,坐一坐,大家都挺舒服的。

听众:神的状态,成人可以自我察觉,那孩子呢?很多孩子不能够自我表述,而且很多家庭是隔代喂养,老年人对孩子的神可能更加不会关注。

现代儿童的问题蛮多的,比如很小就得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的慢性病,这类孩子应该怎么帮助呢?

李辛:成人之间,是在语言、行为水平交流的。我给你个桃子,你还我一个李子;我说了这个,你回应那个。比如领导会问,这事你怎么看?工作完成没有?但成人之间大多是表层交流。

跟孩子交流的模式不是这样的。比如你看了一个电影,心里有点难受,你和某人聊聊体会,这是比较深层的交流,也说明你们是比较亲近的。

再深入一点的,是更细微的情感交流、内心呼应,比如两人在喝茶,刚开始在喝,在说话,过一会,好像没什么要说的了,但是心里面不会急着找个什么话题说,找个事情做,不会惊慌。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很多成年人会惊慌这个突然出现的“空白”,比如饭桌上本来热火朝天,突然没声音了,很多人会心里发慌,赶紧说个笑话再把场子暖起来,这个要注意。

当有机会一个人独处,或者一群人的表面风尘退去的时候,很多人又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电视,把这个珍贵的、安静的“空白”填满。

其实,当“空白”出现,表面的习惯性社会约定模式才开始散掉,人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才开始显现。这时,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交流和谈话。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有一点是现代成年人需要留意的,除了听他说什么、要什么,更要体会的是在这样说话的时候,孩子内心的状态。

这个很简单。比如说当你去跟人谈判的时候,能够直觉地知道跟这个人谈话,不能太咄咄逼人,不然会僵局,或跟那个人一定不能说话太重,会伤到他,对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所以对孩子也是这样,要用心体会。但是我们很难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去看问题、去交流。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现代人节奏太快,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往往总是处在救市应急的焦虑状态,一看到孩子某个情况,就会有很多担心,会顺着大众思路想一二三四五……未来的那些可怕的事情,往往忘了当下和孩子共处、联通、一体的那种感觉。

跟父母长辈的交流也会有这个问题,无论是对父母或者孩子,我们都担心他们不够健康、不够好。所以,看到父母的时候,看他怎么又这样了,总想要管制或者改变,会要求很多。

如果家人的交流只有这些“预防性”“治疗性”等目的很强的言行,会失去当下的真实交流,我们会忽略父母长辈和孩子真实的需求。

什么是当下的真实交流?

可能只是陪他(们)在一起,不一定要找个话题说,不那么用力、不那么有目的、不是总想要去做什么,就随便聊聊,看看书报,坐一坐,大家都挺舒服的。

李辛:健康就是“平常”,祝您天天“平常”|《经典中医启蒙》

《经典中医启蒙》

上 架 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