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房价涨个不停,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刚需房,对此你怎么看?

黑寡妇村村长


买房子一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福利分房制度。所谓福利分房制度,是指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各级政府和单位统一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住房建设,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90%主要靠政府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住房建好后,按级别、工龄、年龄、居住人口、辈数、人数、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分给员工居住。单位只收取极低廉的租金。住房是单位的一种福利,其弊端是容易形成大锅饭的现象。

在20年前的1998年6月29日,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原定截止期为6月底,一时之间机关单位抢购住房风起。自1998年7月1日起,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40年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从这一天起,中国的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中国人在住房上获得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中国住房分配商品化改革,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出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完全商品化”这五个字上。中国人一般都要面对三件大事——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和住房商品化。你可以不去上学,也可以不看病,但你不能不住房!

“居者有其屋”,房子本来是用来住的,但现在却成为利益集团手中炒作赚钱的工具。住房全面商品化成为这一代难以化解的悲剧!房价只涨不跌,令社会综合成本上升,政府的调控政策发生失灵!

有房者心苦,无房者心慌。有房的人盼望房价赶快涨,涨了出手好赚钱。没房的人希望房价赶快跌,跌了才够首付款。有少数人拥有多套房,多数人至今无房可住。住宅空置率或为全球第一。许多劳动者终其一生也买不到一间房。

不过,深圳“二次房改”给人以希望。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6月发布通告,公布了《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规定:到2035年,全市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万套,人才房、公租房、安居房和商品房的建设比例定为2:2:2:4。政府保障部分达到60%,而市场化部分仅占40%。很显然,这不是一个以市场为主导来解决未来住房问题的改革新思路。

此项规定彻底颠覆了过去20年以商品房销售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使住房供给主体走向多元化,这是意见稿中最值得圈阅的亮点。

可见,住房非市场化改革,将是刚需们的希望。

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居者有其屋”。


深圳股哥


这是不会的,国家会保障中低端人群的住房问题。

首先,房价经过前两年的暴涨,未来涨幅会趋于平稳。因为国家已经表示要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房价暴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甚至许多地区可以小幅回落,但不会大跌。现在的房价,在国家严格调控下,保持平稳,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这也就相当于房价下降了,买房是越来越容易的。


其次,国家陆续出台的租住同权政策,保障低端人群在城市的住房需求。动用国家力量和市场机制把租赁市场搞大,让人民改变对商品房的依赖。改变人民的居住观念,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不会关注房价的高低了,有自己的廉租房还考虑商品房干什么,商品房的产权也只有七十年。


最后,我国商品房市场的份额太高,部分地区房价太贵,就是你们常说的社会问题。国家提出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满足中低端人群的住房需求。未来房地产的供给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只有商品房提供居住,其它方式的供给方式可能也会出现。老百姓根本不用操心住房问题。

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历史的豪情


我认为买不起房,只能先租房了,等房价降了或者有钱了再买。



没有买房子,可以享受无房一身轻的两袖轻松。有没有房不重要,租房也是可以的,只要生活快乐就可以。手里有钱可以在任何地方居住,享受不同地方的美好。

现在买房是高投资,所以买房要慎重,不要着急买房,先租房,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事业好了有钱了,就可以买房了。要知道房子的使用权只有70年,贷款买房的话,如果还不起贷款,房子就被银行收了。



买不起房就先租房或者住廉租房,房子不会越来越贵的,总会降下来的,有钱了再买房也是可以的。不用为了买房每天纠结的不行,房子只是累了的时候休息一下。

我们要知道房地产是有泡沫了,说不好那天就大跌了,所以不要着急。房子饱和之后就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了,应该把钱投资到其它行业中,才有保值增值的机会。



不买房没有关系,有能力再买吧!只要一家人有吃有住快乐的生活就可以了,中国这么大,换换地方居住也是不错的,最后选择一个全家人喜欢的地方居住就可以了。


虎奥


对于这个问题,首席投资官评论员周婷婷认为,现如今,房价一直在涨,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刚需房。

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够首付,然后得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用来还房贷。先说说首付,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举全家之力才勉强凑够首付,仅仅靠自己那微薄的工资,不知道要攒到猴年马月,而且工资上涨永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仿佛永远也攒不够。然后说一下房贷,一般都愿意贷款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每个月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却要成为大半辈子的房奴。但是没办法,现如今能够自称为房奴的人也是拥有一定资产的人了,还有那么多人都没资格成为房奴。灯火阑珊处,谁不愿意在背井离乡为之奋斗的大城市中有一扇温暖的称之为家的大门永远为自己敞开。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越来越想得开了,既然买不起,那就租房呗,走哪租哪,非常灵活压力还没那么大。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但是如果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可能想法会改变。


首席投资官


刚需,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这是任大炮的名言。



其实,对于房价来说,确实有些高,再加上利率的上浮是的更多的人对房子望而却步。

但是,买房如果只靠存钱那么真的很困难了。所以,对于刚需买房大多还是要靠父母接济,亲朋出手的。这样首先可以解决首付的问题。其他问题后期只要自己肯努力那么一定可以改善生活的同时也把房贷还好的。

怎么说房子是现代人的必需品,或租或买都必须要有的,而租房时间久了就显得不切实际。而买房可以化解租房漂泊的尴尬处境。

其实,买不起房也是大环境所致,并非个人原因。但是房价已经开始走上稳定增长的路线。基本不会出现反转的情况。所以,房子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完成买房的梦想。


房产老J


9年地产黎沛沛来答: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趋势。

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是为刚需服务的。

且不要骂我,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1)国家不放弃土地财政收入

我在之前的问答里分析过,土地成本占房地产总成本的30-40%,税费成本占12-15%。也就是说,交给国家的钱,占房地产成本的42-55%。

而建安成本是刚性的,你不给工人钱,人家不给你干活。

你不给人材料钱,人家不卖你钢筋。

压缩不了。

而销售管理成本压缩异常有限——建示范区、售楼处、人员工资、物业保洁、营销代理、打广告,不给钱就不给你干活。

基于此,如果国家不降低地价,房价只能是越来越高。

现在地王频现现象,对普通百姓而言,就是噩耗。

(2)成本上涨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人力密集型行业,而近几年,贷款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综上,商品的成本决定商品的售价。

在成本提升的基础上,价格也将随之提升。

(3)高土地成本使刚需房成为梦想

当开发商以3万/平、5万/平的价格拿到地后,根本别想建刚需房。

因为刚需的售价根本支撑不起拿地成本。

开发商只能通过做精装、做配套、建学校、做规划、做环境,把附加值提上去。此时的房子只能成为豪宅。

基于此,在高地价的情况下,刚需房根本不可能出现,价格只能越来越高。

除非国家把地价降下来,才可能有刚需房。


已注销1985


二十年前只要2000元一平方,你还是买不起,十年前只要4500你也买不起!80年前小日本来了,造价万两银子的大宅子只要500大洋,你太爷爷还是买不起,房子不是随手能买的!任何时候都不便宜!除非你是贪污来的钞票。都需要咬牙狠心买房!


DJX009


过年串门走亲戚,有些旧村改造或者叫新农村建设,还有黄河滩区拆迁等国家政策,不少家庭分的的楼房有两三套之多,自己家庭差不多人均一套。不少同龄人在前两年陆续贷款购买二套房,加上国家即将推出房产税等消息影响,房价估计在未来几年可能真和马云说的房价如葱了。房子涨价,物极必反,千古不变的真理。2006年股市暴跌之前也是一片狂热……


自耕农7


土地是国有的只是出让了使用权把房价炒上了天让更多的人处在负债之中。这样人人都在挣钱还贷,也不会有人去关心社会问题,和谐了、稳定了。是否能抵御外敌入侵,还贷压力之下是否还会热血青年为国分忧。


气量宽大1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差距就越来越拉大。买不起的刚需必然就越来越多,这本来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哪有平等不分上下之理由。因为人的思维素质教育不一样,起码要从这点说起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全面一种看法。不同人群应该归于不同选择的住处,何必作出无谓的矛盾相争呢?按价格问题也是归于市场的变化,也是公平交易的,没有存在剥削的矛盾。买不起的商品多的,生活方面不平衡难道住处会有平衡吗?除非房子不用钱买的。如果利益事情不是血汗换出来的,才是天下大乱,买不起问题其实人人都懂,都是炒作企图从中作梗,挑拨离间引起社会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