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世界上哪些國家對區塊鏈和ICO比較友好?

世界上哪些國家對區塊鏈和ICO比較友好?

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德國、瑞士:對數字貨幣不僅完全支持,推行各種政策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美國、英國:保持謹慎的態度。

泰國:堅決抵制。

1、 各國對區塊鏈的已有的或者正在討論的監管措施:

1)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出臺《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 ICO 定性為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並要求 ICO 項目進行清退。

2)韓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在 2017 年 9 月禁止國內公司和創企參與 ICO。韓國從1月30日起,在數字貨幣交易中禁止使用匿名銀行賬戶。此舉旨在防止數字貨幣被用於洗錢和其他犯罪活動。據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副主席金永布表示,新規的發佈代表韓國公民如果想要在韓國交易所存入保證金進行數字貨幣交易,這一開設的數字貨幣交易賬號名字與信息需要與其本人銀行賬戶信息相一致。

3)2018 年 3 月,泰國政府的行政部門泰國內閣,為監管加密貨幣已經臨時通過兩項皇家法令草案。法案涉及加密貨幣及 ICO,可能會對加密資產的資本利得徵稅。

2、對區塊鏈和ICO比較友好的國家: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

1)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曾經公開督促新加坡金融部門需要跟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的步伐,因此,新加坡在對於區塊鏈證券金融創新監管政策的開放程度遠超亞洲其他國家。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6年6月,推出了沙盒機制Sandbox,只要任何在法律規定的受保護中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允許從事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衝突的業務,並且及時以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其相關的法律責任。通過這種沙盒的機制,新加坡政府能夠在可控範圍內鼓勵企業進行各種區塊鏈的金融創新。

2)日本作為比特幣跟區塊鏈技術的“發源國”,日本政府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發展十分重視。目前,日本已經將比特幣合法化。日本監管機構與交易所也出臺政策大力發展數字貨幣。據悉,日本金融監管人員在考慮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視為與現金等價的貨幣,此舉將強化消費者保護機制,鋪設一條虛擬經濟增長的發展道路。在日本比特幣現在仍被視為商品,無法收到其他同類產品相同的待遇,然而照此發展速度,日本未來或視比特幣為現金的構想並不會是隻是空談。

日本對數字貨幣的發展非常重視,已經將比特幣合法化,目前日本已是全球比特幣流通交易最大的國家,並且發放了比特幣交易所牌照。

3)加拿大政府很早就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世界首個比特幣ATM機就是在溫哥華投入使用的,這臺機器部署在一個咖啡廳裡。目前,這臺機器的交易額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很多美國本土的比特幣創業者,由於國內不同州的法律監管問題,選擇搬遷到加拿大創業。

4)德國在2013年8月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已經納入國家監管體系。德國也成為世界上收割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國家。德國政府表示,比特幣可以當做私人貨幣和貨幣單位,比特幣個人使用一年內免稅,但是進行商業用途要徵稅。等過金融監管局Bafin,發佈報告支出,湧過來交換真是經濟品或者服務在物物交換俱樂部(barter-club)、私人集市或者他支付系統流通的價值代幣,比如比特幣。

在德國,電子貨幣的法律概念只適用於那些最終源於真實貨幣的金融工農工具,因此比特幣實際上被定義為商品,這類似於最近一些政府決定把比特幣捐贈當做實物捐贈的做法。目前德國的比特幣的政策相對明朗,等過本土的比特幣交易平也已經與Fidor銀行展開合作。

5)俄羅斯普京多次公開表示俄國不能在區塊鏈競賽中落伍,俄羅斯可以效仿委內瑞拉腳步,使用區塊鏈技術推動俄國的資源發展,普京列舉了資源後表示,區塊鏈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俄羅斯擁有體面的區塊鏈技術人才基礎,但其使用和實施需要加快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