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倪翠坪


圣历元年(西元 698年),流放了十四年之久的废帝李显被自己的母亲,大周皇帝武则天给接回了洛阳。当时武则天已经七十四岁了,此时接回自己的儿子,难道是想还位于李唐江山么?一时间,洛阳城内流言蜚语四起。同年的九月,消息被证实,李显被武则天重新立为了皇太子。此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都在心中暗喜,看来李唐复国十拿九稳了呀。

然而在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看来,这事八字还没一撇,离成功还差的很远。只要房产证上不写上李显的名字,这事始终是不靠谱的!



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从历史教训和当时的实际政治情况来看,其实还真不是的。

首先是李显,他的皇位为什么被废,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了。这次被复立太子,其实是二进宫。既然自己坐在皇位上都能被废掉,区区一个太子之位算个毛啊!废与不废还不是自己老妈一句话。所以回到洛阳之后的李显非常小心谨慎,尤其是在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跟武姓家人的关系。

出于这一动机,李显把自己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把另一个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通过用出嫁女儿结亲的办法,李显跟武家人的关系维持的还不错。但也只是还不错而已,李显自己本身没有一丁点权力。能不能当皇帝,其实还要能武则天和实权派大臣的颜色。



接着是李唐皇室当时的处境,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人丁凋零,完全不具备威胁。

早在武则天称帝之前,李氏皇族就已经非常虚弱了。在唐高祖时代,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杀了,同时李二还把李建成、李元吉十个儿子也都杀了。这意味着李氏皇族的两个重要的支系被连根拔了。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那王承业、渔阳王承弯、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屈籍。——《新唐书》

到了唐太宗时代,太子承乾谋反,又被李世民废掉。汉王李元昌参与太子谋反,也被李世民灭了。之后齐王李祐造反,魏王李泰参与夺储失败,也分别被李世民灭掉和边缘化处理。这一下,四个王又没了。

到了唐高宗时代,长孙无忌又把吴王恪、荆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惜也给一并剪灭了。这种结果,就导致本来就先天不足的李氏皇族更加的实力虚弱了。这一下,又有四个王被搞死了。

诏废太子承乾为麻人;汉王玩昌死.,群臣固争,乃赐自尽于家;齐州都督齐王祐,性轻器,祐至京师,赐死于内侍者;魏王素,并削爵士,降为东菜那王。——《新唐书》

而接下来,在武则天当太后的时候,又接连剪灭李唐皇族成员。这一通组合拳下来。李唐皇族有点影响的诸王,全部被清洗出局了。当时还能喘气的,还有影响力的李氏皇族,其实就只剩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而这两个儿子又都是典型的软蛋,纵然武则天有意传位,谁能保证他俩又能坐得稳皇位呢?


最后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暗流涌动。

武则天把李显废而复立,其实就是在像天下人表明一个态度,天下已是我武家的了,能不能回李家,要看我的意思!但是,武家的人没一个争气的。大臣也倾向于让李显登基。所以武则天她希望还是让自己儿子当皇位继承人,但是要与自己的侄子们和平共处。

她的这种心理想法,看似没什么,其实很难办到。李显弱,所以他表面上跟武家的人相处的很好。但是如果李显变强了呢?谁能保证他不会铲除武家的人?!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李显的皇位还是不稳,能否恢复李氏江山还是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在神龙政变前,起码有三点不可控的因素影响李显上位:

第一:武则天的态度,阴晴不定;

第二:李显和李氏皇族本身的实力不强;

第三:外部势力实力太强,张氏兄弟、武氏家族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特别是第三点,武则天实际上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小白脸,其次是武家的人。如果,我是说如果,武则天突然不行了,张氏兄弟利用武则天病重,神智不清晰的机会,突然发矫诏让李显自尽,李显是该奉诏还是不奉诏?

这一点也不稀奇,李显的女儿、女婿、儿子就曾经因为反对武则天宠幸张氏兄弟而谋反,结果全被武则天给杀了。李显和张氏兄弟是有仇的!虽说张氏兄弟只是小白脸,看起来不算什么很大的威胁。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造成威胁呢?

所以张柬之之所以要发动神龙政变,其实就是要把这种潜在的威胁全部铲除掉!举一个比较粗俗的例子。这就相当于我老爸老妈开了一家公司,现在老妈是董事长。她很想把位置传给我,但是公司里面还有很强大的竞争者也想接这个位置。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自然是想办法攻关呀!老妈,老妈的娘家亲戚,公司的老干部,同都去要公关!只有让老妈把任命书签了,才能让人安心。


毕竟只有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才敢说这是自己的钱。只要别人一天不递过来,交到我的手上捏着,那都不是自己的。



所以从方面的角度来说,神龙政变是很有必要的。虽说神龙政变前,李显是太子了,如果没有意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了。问题是,万一发生了意外呢?所以,李氏家族和忠于李氏家族的人都希望李显赶紧登上皇位。不要再闹什么幺蛾子了!结合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的政治斗争来看,出幺蛾子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最后再说说政变之后发生的事。政变后,参与人员都受到了重赏。其中张柬之被封为了汉阳王、敬晖被封为了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这五人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但是神龙政变只是一场关于皇位继承权的小政变,整个武氏家族在政变后还是活的有滋有味的。策划政变的首领,张柬之就被武三思和韦后谮毁,惨被贬官。政变仅一年后就被流放出京,并气死在了流放地;策划政变的二把手敬晖,他也遭到了降职处理,被贬到海南崖州当司马,后被武三思派人虐杀。

另外三人,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彦范、袁恕己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总之就是每一个人有好下场都没有。

由此来看,尽管神龙政变了,尽管武则天退位了。但实际上,武家人在朝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李显对此不闻不问,纵容武三思和韦皇后迫害忠良,妥妥的昏君形象。后来他被自己老婆毒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Mer86


1

李显已经是太子了,武则天这时候八十多了,生了几场大病,眼看未来的日子就不多了,为什么还要发动神龙政变,还政于唐朝呢?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等不及了,不是李显等不及,依照他的性格他会很耐心的等下去,直到他妈龙御归天,反正过了许多年担惊受怕的日子,他已经习惯了。


但是大臣们等不及啊。

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眼看着则天大帝一天不如一天,她的两个小鲜肉男宠则借着他的势力到处扬威逞凶,他们既怕这两个不开眼的毛头小子借着武后的势力危及到自己,又怕一旦武后去了自己的富贵也会随着远去。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皆然。


现在朝廷里武家和李家走的很近,武则天用了一手李武合流的手段,让李家人和武家人你总有无我中有你,一旦她去世,则天下李家做皇帝,武家当权臣,他们这些大臣们分到的蛋糕一定会很小。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只有一个办法,发动政变逼皇帝让位恢复前朝正朔,这样自己这些前朝旧臣就会变成从龙功臣,身份不同了,分到的蛋糕自然会更多,更大。


但是发动政变得有个理由,张易之兄弟的飞扬跋扈正好为群臣提供这个理由,清君侧历来是夺权的一个最好理由。


神龙元年,群臣以张易之兄弟谋反为名诛杀了他们,张易之兄弟被杀的地方也很有意思:


入禁中诛之。


跑到皇宫里,诛杀了武则天最爱的两个小鲜肉,这种行为是群臣对老去皇帝的宣战,也表明武则天失去了对朝臣控制,四十天后武则天传旨让太子监国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

这件事她早就想做,当她下决心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时就已经想好了,但是比她预想的早了几个月。


她原想着自己死后皇位顺利传承,但是这时候有人等不及,那就早点归还皇位吧,反正她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她知道死神带走她的日子不远了。


2


关于立自己儿子还是立自己侄子为皇位继承人,狄仁杰曾经和武则天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狄仁杰劝谏武则天说:


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立你儿子为皇帝,他们是会世世代代祭奠你,不会对你戕害李家人夺了李家天下这件事儿追究,但是立侄子当继承人就不一定了。


其实即使没有狄仁杰这段话,大约武则天也会立自己的儿子的。


武则天和娘家人关系并不好。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家里本是商人,因为资助李渊起兵,这笔天使投资很成功,获利丰厚,他阴差阳错成了大唐的开国功臣。


武士彟原配夫人相里氏,给他生了俩孩子,后来相里氏因病去世了:


始士彟娶相里氏,生子元庆、元爽


李渊对自己这位投资人很关心,牵线搭桥让他娶了隋朝贵族杨达的女儿杨氏为妻,武士彟因为这桩婚姻和关陇贵族搭上了关系。

杨氏给他生了三女儿,老二就是武则天。


武士彟原配的孩子和后妈的关系并不好,武士彟刚死家里就发生了争产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原配杨氏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他们母女一气之下回到了京城,寄居在舅舅家。


数年后武则天成了皇后,杨氏还没有忘记当年之仇,向女婿李治进言把武元庆武元爽贬戍。


后来在武则天的帮助下更是害死了这两个当年夺产成功的幸运儿。看来心狠手辣这件事武则天还是有遗传的。


武元庆武元爽死后他们更是剥夺了其后代姓武的权力,把武则天大姐的儿子贺兰敏之过继给武家叫武敏之,继承武士彟的爵位。


这位贺兰敏之真的很争气,除了正经事,啥损阴丧德的龌龊事情都干,烂泥扶不上墙,后来因为贺兰敏之太荒唐,武则天没办法只能赐死了他。


当上皇帝后,武则天深感自己一个人孤掌难鸣,这时候她想起自己死去的俩同父异母的哥哥还有后代可以帮自己一把,于是她下令恢复了武氏族人的姓氏,并且开始重用他们。


严格说武则天和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有着杀父之仇,自己活着这些侄子们极尽巴结之能事,如果立了自己侄子武承嗣,自己百年之后,会不会被翻旧账,这都是未知之数。


而立自己的儿子其实就安全的多了。


不过她也替武家安排了一条后路,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女儿和武家人互相嫁娶,裙带关系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好到都睡到一个被窝里了,好意思互相砍杀吗?


所以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中宗李显的几个女儿嫁到武家,甚至武三思和中宗的皇后还不清不楚的,在这种用婚姻架构起来的畸形关系网中,有一个人成了漏网之鱼,这就是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儿子李旦。

李旦和他的儿子们既没有娶武家的姑娘,李旦家也没有姑娘嫁入武家。


武则天算计的挺好,所以神龙政变中她很痛快的交出了皇帝位,并且下遗诏,自己死后用皇后的礼仪下葬,大约她觉得自己把李家和武家身后事安排的明明白白了,今后的格局就是李家武家共治天下。


不过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


===============



薛白袍


历史上所谓神龙政变是个最为吊诡的政变,武则天掌权后倒行逆施,大唐上下性别倒错,女性地位貌高实空,大量女性诡异的沦为妓女却越来越难以步入婚姻,人口凋敝,唐朝主力人口生育率空前低下,

一些女性成为极端女权主义的受害者,上官婉儿,和韦氏以及一些中青年女性成为推动神龙政变的主力,青春易逝花开有时,

各路深受极端女权所害的女性新生代,穿针引线四方奔走,发动并促成了诡异的神龙政变,

而事实上神龙政变来的已经太晚,大唐在周武一代几十年内少生了一代半甚至两代人,

神龙政变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势已难以扭转,大唐不得不严重依赖五胡外番兵员,到李隆基时代,唐朝主力人口占比已经发生倒挂,

安史之乱五胡乱华,在这样的人口背景下发生,

神龙政变表面上是皇权政权,背后却是人口危机所推动,

武周,神龙,李隆基,安史之乱,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跨越历史几十年,却是有深刻的人口因果,李隆基时代国家迫切需要的兵员和劳动力,恰恰应该在武周时代父母结婚生育。但可惜没有。

性别文化的倒错,和汉礼的幼稚结合孕育了初唐到中唐的奇葩文化,百花空放。

史称“镜花缘,水月劫”。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安史之乱异族崛起,中原涂炭,大唐为人口空心化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唐朝在周武和李隆基时代逐渐走向了性别倒错人口萎缩,

李世民时代大唐佛道相争,代表死人利益的佛教与代表活人的争地,

墓地殡葬业佛教占用耕地,墓地与农民抢耕地,李世民兴起宗教整顿,殡葬改革,

武李之争,武则天哄抬佛教,导致出家盛行,

人口结构性问题矛盾激化。

中唐武宗灭佛,回归佛教的殡葬业本职,

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打击了佛教邪信,使佛教回归殡葬业本职。收缴佛教占用的土地田产。回复生产。


AUTUYG


神龙政变对于李唐江山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只手回天,后来政变五功臣无人善终一一惨死,与此次政变的重要意义及伤害人群也大有关系。武则天在李治死后,大肆铲除异已,变易政治官制,万事具备后,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周,后人称为武周。当了皇帝后,作为女人,在立太子事上颇费思量,最终听从狄仁杰等人的劝说立了三子李显为皇太子。


李显在李治在位时便被立为太子,李治临终也把他交托与武则天让她襄助,武则天以李显岳丈韦玄贞事废帝,再立四子李旦,完成系列动作后再建武周,待到后来征讨突厥时,无人响应,而以李显为河北道元帅,则天下欢呼,募兵应征者云集,武则天也知人心不可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至此再立李显为太子。但此时却不是彼时了,第一次李显当的是李唐的太子,这一次再当皇太子,却是武周朝的了。这是非常重大的政治问题,在极重名份的古人眼里尤其如此,这是神龙政变最大的依托。


武则天让李治当太子后,志得意满,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和佛寺,朝政大事托付给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打理,二张不学无术,毫无长策,注重蝇头小利,四处结怨,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他们,即被处死。连宰相魏元忠也被构陷。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武承嗣也不敢撄其锋,争着为他们执鞭牵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二张自以为得势,肆无忌惮,开始有插手有更换皇储的心思,局势复杂化起来,这是必须发动神龙政变的重要原因,夜长梦多。

从698年李显立为皇太子,到704年张柬之等人开始策划,中间前后有六年时间,武则天已经是八十一二岁的老人了,在这几年中,李显与众臣未必没有顺理成章继位的打算,只是武则天太能拖,而政局变幻莫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太子着想,为李唐江山着想,拖不起。705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人,以张昌宗张易之谋反为由将他们诛杀,逼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武则天无奈,势成骑虎,只得下诏退位,李显继位当上皇帝。在当上皇帝的第二个月,李显宣布国号改回大唐。至此武周天下再回到李唐天下。因这次政变有改朝换代的意义,史上也称其为神龙革命。后来的武则天去帝号归陵等事,才得以顺理成章进行,也为扳正李唐江山打好基础。


南方鹏


李显,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唐高宗驾崩后,李显登基为帝,是为唐中宗,同时武则天垂帘听政,但是没多久,唐中宗李显就被废去皇帝位,改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之后唐睿宗李旦迫于武则天的压力,让出皇位于武则天。武则天晚年,经过考虑,又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但是之后张柬之等人还是发动政变,逼武则天让出皇位,让李显登基!



那为什么李显被立为太子后,张柬之等人还是发动政变呢?

武则天曾经想传于武家!

武则天做皇帝后,处处打击李姓宗亲,同时大封武家之人。

并且曾经也想传位于武家,但是经过自己的考虑,和狄仁杰的劝说,说自古都是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可以得到供奉,没有听说过侄子做了皇帝,姑姑可以享受供奉的。

同时,武则天觉得天下毕竟是李家的,天下人也心里向着大唐,所以才立李显为太子!

但是李显虽为太子,毕竟并不牢固!还是危机四伏的。



事事难料,虽为太子,但不一定能顺利登基为帝!

武则天能以女子身份而登地位,可见武则天的能力很厉害,晚年立李显为太子,也很难保发生变故!并不能保证李显能顺利登基的!

同时武则天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很难保中间不会有人向武则天进言改立太子,如果这样就麻烦了!

所以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则天传位于李显,以武力逼宫于武则天。同时李显为已经为太子,让他提前登基为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政局不稳,防患于未然!

在武则天为皇帝的时候,大封武家之人,所以当时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同时武则天又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所以当时二张的势力也是很大的!

在加上别的李氏宗亲,和太平公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这些势力都是能影响朝廷和能让朝廷动乱的!若是武则天一死,没人能压的住这些势力,那样李显就很难顺利登基,可能会出面更加动乱的局面,更加严重的可能是李显不能顺利登基!



所以,在李显当上太子之后,张柬之等人还是发动政变,让武则天传位于李显!

只不过李显做上皇帝后,宠用韦皇后。让韦氏发展成一股很强大的势力,甚至于把持朝政,更加悲剧的是,唐中宗李显最终也被皇后韦氏和他女儿毒杀!韦氏就开始专权,最后经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才除去韦氏之乱,后尊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中孚鉴


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如果从表面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武则天一天不死,就会有很多变数,太子党怕夜长梦多,所以发动了神龙政变。但是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必须要提到的。

武则天携百官回东都洛阳

公元698年,武则天册封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同年武承嗣抑郁而终。

公元701年,武则天携太子、相王及文武百官从洛阳回到了长安,并大赦天下,改元长安。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从洛阳回到了长安。

随后,为了加强李氏皇族的权利,武则天任命相王李旦为雍州牧(京畿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又任命魏元忠、韦安石等宰相兼任太子李显的东宫属官。

也就是说,虽然武氏族人依旧占据朝中要津之位,但此时太子党的势力完全可以与之抗衡。另外,武则天为了维护武氏和李氏之间政治利益平衡,还通过立誓和互相联姻的方式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武则天正在做权利交接。如无其他意外,武则天百年之后,太子李显可顺利继承皇位,李唐江山即可匡复。

但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却抽动了太子党的神经。

公元703年10月,武则天突然又带着整个朝廷回到了东都洛阳。

我们暂且不论武则天突然带着满朝文武回到洛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在拥护李唐的朝臣们看来武则天这样的行为传达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

长安是李氏大堂的象征,而洛阳确实武则天发迹之地。要知道,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79高龄,不顾旅途颠簸,大费周章得回到武周的大本营。难道,太子即位之事要搁浅?难道,还政李唐之事又要落空?

男宠乱政

如果说武则天携百官回东都洛阳是神龙政变的导火索,那么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祸乱朝纲便是太子党发动神龙政变的直接原因。

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是高宗时代宰相张行本的族孙,受过良好的教育,气质优雅、玉树临风、颇具才艺,尤其擅长音乐。公元697年,二张被太平公主献给武则天。从此,二张常伴武则天身旁,深得武皇喜欢。

二张得宠后,权势滔天,百官争相溜须拍马。连武承嗣、武三思等诸武都争着为其牵马坠蹬。甚至在公元702年,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联名上表,奏请封二张为王(武则天怕封异姓王太显眼,退而求次,封张易之为恒国公,封张昌宗为邺国公)。

在武则天生命最后的几年中,身心严重老化,反应迟钝,甚至病魔缠身。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便成了武则天的眼睛和喉舌。朝廷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二张传递给武则天的,同样武则天的很多旨意也是通过他们传达给朝臣。

二张知道,如果武则天一旦宾天,那么他们现在的荣华富贵将烟消云散,李显绝不会让他们好过。因此,凭借武则天的恩宠,他们不但弄权揽政,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且纵容亲属买官卖官。另外,二张还向太子党发起进攻,诬陷宰相兼东宫属官魏元忠有不臣之心,最后魏元忠被贬。

太子党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对张氏兄弟发起数次进攻,只是收效不大。最厉害的一次,是实名举报张昌宗谋反,武则天被逼无奈只好同意审讯张昌宗。但到了最后时刻,武则天又赦免了张昌宗。

太子党无奈了,也看清了现实。和平方式是走不通了,只有一个办法—用武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公元705年,也是神龙元年,太子党发动神龙政变,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宗昌,包围长生殿,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匡复李唐。

如果说是太子李显发动神龙政变,显然是不准确的。神龙政变的发动者是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一干太子党及拥李朝臣,而李显,说的不好听点,只是个傀儡而已。乃至在李显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孤家寡人一个。

文献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喧嚣平原


李唐王朝的诅咒

唐朝第一代太子——李渊之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于亲弟弟李世民之手,连带陪葬的还有弟弟李元吉。血染宣武门从此种下了李唐王朝父子手足,自相残杀的诅咒。

唐朝第二代太子——李世民之子李承前因刺杀胞弟李泰失败,发配边疆,第三年就挂了。

唐朝第三代太子——李治庶长子李忠,被武则天逼死了!

唐朝第四代太子——李隆基。

看完这些统计,你会不会也要为唐朝的太子们捏把汗?李显也是如此,自从被自己的亲妈撵出了京城(684年),就开始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尤其是当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氏家族不断起义,还打着要恢复李显帝位的旗号,这非但没让李显高兴,反倒是吓个半死。

每天坐在屋顶上,就想着是自杀还是等着老妈派人来杀,反正都是死,晚死不如早死。还好这个时候李显的老婆韦氏及时安慰了他,并陪伴着度过了这段生不如死的岁月,一转眼就是十四年,(698年)这一年武则天打着给儿子看病的名义把李显接到了京城,紧接着便封李显为太子。

这时候李显明显“懂事”了许多,首先为人十分低调,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老妈武则天的娘家人,目的是联络感情,增加自己的存活率。但此时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却很作死,硬是逼死了李显的儿子、女儿和女婿,对双方造成了无法弥补裂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以才有了神龙元年(705年)的神龙政变,所以说这次政变并不是针对武则天,而是为了避免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狗急跳墙,对李显不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则天只是退位而已,并没有被处死。


船夫聊名著


一天不当上皇帝,就一天不踏实,帝位的排他性决定了李显不可能高枕无忧。

1,发动神龙政变的,不是李显。

《旧唐书》记载:

神龙元年春正月……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然而,只有李显,不足以摧毁武则天的统治。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张易之得知后告诉武则天。武则天训斥打骂李显,李显为了自保,另一对儿女自杀。

巧的是,永泰公主的驸马是魏王武延基,武延基随后又被二张害死。武延基的父亲是武承嗣,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对父子是武则天最中意的继承人,武三思只能排名第三。

武延基之死,武家又加入了反对二张清君侧的联盟中。

2,武则天最亲密的人,不是武家侄儿,也不是李家儿孙,而是五郎和六郎。

李显能够回到洛阳,重回东宫,有二张的功劳。二张有个亲信叫吉顼,吉顼劝他们促使武则天传子不传侄,才有了李显回东宫。

武则天的两个侄儿武三思和武承嗣也对二张极尽谄媚之能事。若二张骑马,就争着配鞍,尾随在马后;若二张坐车,就争着驾辕,执鞭吆喝,谄媚地称张易之为五郎,张宗昌为六郎。

武则天最后几年,经常重病不能理政,权利逐渐被二张架空。二张越来越得势,李家的威胁就越大。

3,武则天重病之中,什么糊涂事都能做出来。

武则天每次重病,身边除了二张,不许任何人靠近。二张都已经被封为国公,朝中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党羽,包括著名诗人宋之问。

武则天已经害死了李家和武家的两位继承人,如果再有风吹草动,武则天会不会连武三思和李显都杀了?

很有可能!

即使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张易之也可能在武则天昏迷之下矫诏杀李显,立其他人为太子。那时候,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对张易之兄弟“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策略,只能趁他病要他命,杀掉二张,废掉武则天,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秦始皇,隋文帝,康熙都是在临走前改变主意或者刚死篡改圣旨,这些情况,发动政变的人应该都想到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历史知事


公元705年,80多岁的武则天已经是卧病在床不起的状态,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拥立太子李显,以诛杀张易之、张昌宗为名,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显,李显继位后,是为唐中宗,改年号为神龙,史称“神龙政变”。

此时的武则天虽然是风烛残年,但是神龙政变依然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武则天晚年多有昏庸之举,对朝局的把控已大不如前,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凭借武则天的宠信,专横跋扈,可以说文武百官无不侧目。

当时李显的儿子、怀孕的女儿及女婿私下讨论“二张”专政,被传到“二张”耳中,“二张”便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导致李显在压力下逼令儿子、女儿自杀,女婿也在随后便“二张”杀害,此事让李显怒不可遏,铲除“二张”刻不容缓,于是便联合王族及大臣发动了政变。

这只是李显发动政变的药引子,更深层的原因是李显太子之位摇摇欲坠。

武则天早年便对李显非常不满,常有废黜之心,想传位于武家人,当时幸得狄仁杰对武则天做的一个梦的解读,巧言觐见,才暂时保住了李显的太子之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武则天想传位于武家人的想法就彻底不存在。再加上武则天晚年有些昏聩,废黜李显太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下,李显等不得,只有发动政变才能保住其太子的身份。

而对于文武百官来说,发动政变,也能早日还唐复李。虽然武则天保持朝政多年,又当了十几年的女帝,但是天下李唐的思念并未逐日消减,百官中大多是心怀对李唐的忠贞。“二张”在朝局胡搅,导致唐朝未来的继承人充满不确定性,为避免武则天传位于武家人,发动政变似乎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要求回复大唐皇后的身份,也因此没有成为众矢之的,也算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吧。


大耳朵金丝猴


武则天晚年虽然已经风烛残年,但无论武则天年龄多么大,多么老,她自己还在那个位置上,只要自己不退位依旧是皇帝。李显想要复位做皇帝,只能发动政变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武则天晚年宠信男宠,武周大权被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把持。如果唐朝没有发生政变,李显绝对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复位。当然,发动神龙政变非太子李显,而是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起的,目的是拥护大唐江山社稷,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的。从大臣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给李显来看,唐朝还是有很老臣拥护李氏家族,所以唐朝命不该绝。

在武则天晚年,他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想谋求太子之位,多次叫人在武则天面前说好话。武则天始终犹豫不决,当时的宰相狄仁杰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因为宰相狄仁杰的一句话,让武则天改变了注意,武则天把李显接回洛阳,从那时便有了让位给儿子的意思。

在决定立继承人以后,武则天开始不理政事了,且非常宠信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所以当时的朝政被这两人把持。因为这两兄弟插手政治,使得武则天晚年的政局发生变化,武则天很可能不再传位给儿子李显。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为非作歹把朝政搞乱了,且两人依仗着武则天的宠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只要谁对他不满,他们就会打击谁。就连当时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与丈夫,在武则天面前多议论了他几句,就遭到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陷害。

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时候,当时武则天体弱多病,住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在身边伺候着。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等人密谋,结交禁军统领李多祚,假装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二人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且包围武则天的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作“神龙政变”,武则天被大臣逼宫迫于压力,宣布禅位于太子李显,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武则天的执政生涯到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