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点个关注,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好好的一顿晚饭,被孩子要不要喝饮料给毁了。

前一秒全家人还是其乐融融,后一秒,孩子说:“妈妈,我要喝可乐”。

爷爷奶奶边说边打开饮料:"喝一点没关系的,饮料也不是都不好"。

妈妈据理力争:“喝一次以后都要喝了,压根不喝就以后都不喝,宝宝啊,这个饮料是很辣很辣的东西不好喝”。

孩子,哇一声大哭,我要喝这个很辣很辣的东西,好多小朋友都喝,奶奶,我要嘛。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都上演过。


01

从小到大,我对吃吃喝喝,都没什么太狂热的兴趣。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喝可乐的滋味。

满满的气泡在味蕾炸开,仿佛在飞舞,在叫嚣——还要再来一口!

深谙碳酸饮料的美味和不健康,所以当妈以后,我也总是把这样的诱惑,推得远远地,尽量不让孩子去触碰。

可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我们不给孩子喝可乐,并不代表这个世界没有可乐。

当孩子在环境中第一次接触到可乐,妈妈们却不肯让孩子喝,孩子会又气又崩溃,哭闹撒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如果我们再教育他,这是不健康的东西,不应该喝,其实都毫无说服力。因为孩子明明品尝过它的美味,或是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听闻过它的美味,现在说他不应该喝,孩子心里说不定在想“你骗谁呢”!

越是控制,越是失控。

无论是可乐还是零食,父母越反对和控制,孩子越是好奇和渴望。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姐家的孩子小叶子,表姐和表姐夫都是医生,一切的饮食都按照营养表格严格制定,三岁之前从来没让孩子吃过外面的零食。

在他们眼里,花花绿绿的包装袋就是不入流的“垃圾食品”。所以每次逢年过节聚到一起,总要数落我几声。(委屈巴巴……)

但是有一次带孩子出去玩的经历,却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天,草地上有一些孩子在野餐,他们开心地享用棒棒糖、薯片、可乐……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叶子偷偷溜到那几个孩子附近,然后捡起他们扔在一边的薯片袋子,倒出一些碎屑,正要往嘴里塞。

表姐条件反射一样地冲上前,抢下了他手里的袋子,马上命令他离开。

小叶子崩溃大哭,抓着她的手一顿乱咬……场面一度失控。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还有的小孩会哭着闹着让爷爷奶奶给买零食,等妈妈责问起来,又将事情都推给长辈们,“不是我要吃,是爷爷非要给我买的!”

其实,喜欢吃零食,是一个小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欲望。当正常的需求被压抑,反而会让孩子想尽办法要得到,学会不择手段,不惜用抢、用撒谎来达到目的。甚至长大后,引发长大后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和表现。

王尔德说:“让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欲望只能疏不能堵。适当地满足,父母和孩子才能皆大欢喜。

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父母,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

如爷爷的可乐,让孩子自然地喝下去了,即便妈妈心里头有些不安,但也只是轻轻地问一句:“是不是很好喝?”

孩子打个饱嗝,愉快地回答:“嗯!”那可乐在孩子心中,也不过是一种好喝的饮料而已。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02

面对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家长应该怎么做?

1. 严防死守,不如主动提供

闺蜜分享了一个吃零食的策略。与其严防死守不如主动提供。

在吃零食这件事上,她从不和孩子较劲。如果孩子在外出时看到某样想吃的零食,大部分情况下,她都会平静地买下。

奇怪的是,慢慢地孩子也没了好奇心,哪怕家里堆了很多零食,也不会主动去吃。

反而邻居家的小孩子,在家里吃不到零食,每次来她家都会主动说:阿姨,我可以吃这个零食吗?

闺蜜说,一个平时对零食有满足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吃,才不会特别眼馋。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2. 不限制吃,但会限量

零食遭到普遍吐槽的,主要就是它的高盐、高糖、高饱和脂肪。

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孩子,零食的摄入量一定要注意控制。

有网友说,吃零食方面,他家采用的是80/20法则:保证孩子日常饮食中80%的食物都是营养丰富的,然后适当给他一些不营养的食物。

既保证了孩子健康成长,又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

其实除了那些非常不健康的零食(比如三无产品,路边辣条烤肠等),只要控制好量,孩子大多都可以吃。

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和他们商量,“很好吃吧?就吃这么多,少喝一点点”。

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孩子,也会更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

育儿心理学:孩子吃零食没那么可怕,禁止孩子吃零食才可怕

3.养成看成分表的习惯

这是一个朋友教我的秘诀,她经常和孩子一起逛超市,每买一样吃的,就和孩子一起看食品的配料表,告诉她哪些东西是对她身体有好处的,哪些吃多了,会影响健康。

这需要提前做些功课,或者临时用手机查一查没见过又可疑的配料。

看过可乐的配料表,过量会出现危害的,大概是咖啡因、大量的糖分以及那些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

这些食品添加剂,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可能的危害。科学而认真的态度,比向孩子吼叫一句“对身体不好”有着百倍的说服力。

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真实的爱,不是笼统的命令,不是敷衍,也不是借口,当孩子有了零花钱买可乐时,也会渐渐生发出一种对自己身体负责的意识。

给孩子真正的爱,即便在我们担心的可乐问题上,给孩子充分的看到和回应,让孩子的生命长出自己属于自己的力量,我想,这才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吧。


爱孩子,就是看见并尊重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满怀期待地接过你递给他的零食,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妈妈,真好吃。你看着他心满意足的神情,那一刻,他好像拥有全世界。

永远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就是童年的回忆。

带着孩子去体验零食的快乐,巧克力的快乐,薯片的快乐。

然后告诉孩子,快乐有很多种,吃零食只是其中一种。

最劲爆文





点个关注,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