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明代的朝貢政策,一向以賠本賺吆喝著稱,凡是嚮明朝稱臣納貢的番邦各國,都能以極低的朝貢成本獲取明王朝豐厚的賞賜,在利益的驅動下,番邦各國對於朝貢,都顯得異常的積極踴躍。

土木堡之變的導火索恰恰就出在朝貢之事上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番邦貢使團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日漸強盛的蒙古瓦剌國,派遣所謂3000人的大規模貢使團,來嚮明王朝朝貢,意圖儘可能的多撈賞賜,這簡直就是把明朝當成人傻錢多速來的二愣子國了。

宦官王振核查貢使人數的時候,意外的發現,實際居然只有2000人,還有1000人是虛報名額,然後以朝貢之名交易給明朝的馬匹,也存在諸多劣質情況,於是王振只按照2000人的標準發放朝廷賞賜,另外要求按照約定價格的八折購買馬匹,這下可把瓦剌太師也先激怒了。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土木堡之變

同年七月,瓦剌國集結全部精銳,兵分四路嚮明朝發動軍事進攻,其中太師也先率領的瓦剌主力,突破長城防線,圍攻明朝邊防重鎮大同,在烽煙四起的邊境局勢下,明英宗充分繼承了明朝歷代皇帝御駕親征的光榮傳統,以號稱五十萬大軍前去迎敵,結果眾所周知,明軍慘敗幾近全軍覆沒,明英宗也被瓦剌人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一、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郕王主持大局確定戰略方針

土木堡之役慘敗的消息傳回北京,震驚朝野,要知道明英宗這次御駕親征,京師幾乎全部的高級武將、以及各部重臣都去陪同隨駕,結果在亂戰之中讓蒙古瓦剌殺的所剩寥寥,軍政各部頓時群龍無首亂作一團。

而且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僅僅名將賢臣慘遭屠戮,皇帝被俘虜這麼簡單,這次御駕親征瓦剌,負責京城防務的精銳部隊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傾巢而出,結果三大營十幾萬將士在土木堡損失殆盡,而北京城僅剩不足十萬二三線軍隊,戰鬥力不堪與瓦剌一戰,這時候北京的安全岌岌可危,而此時瓦剌兵鋒正盛,進逼京城不過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

明朝很有可能重蹈北宋“靖康之難”的覆轍,滿朝文武,皇室宗親都會被瓦剌一波給團滅了。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虜走

這時候,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急召剩餘的朝中大臣商議對策,翰林侍講徐珵拋出了著名的“遷都論”,理由很奇葩,徐珵說自己夜觀天象,發現星象有變,說明大明天命已去,要趕緊遷都南京避禍。

南遷這種事,本身當時不少群臣也心有所想,但是都怕揹負畏戰逃亡的千古罵名,誰也不敢提出來,所以當徐珵提出來之後,頓時引發不小的騷動。

不過雖然明朝兵部尚書鄺野出征身亡,幸運的是留下了兵部侍郎于謙,于謙厲聲呵斥道:凡是提議遷都南京的人,可以直接拉出去斬了,這下吼住了全場,本身提議遷都就是個揹負罵名的差事,于謙這麼一說,誰也不敢硬著去頂這個罵名,最終郕王一錘定音,確定了堅守北京城的戰略方針。

郕王監國,命群臣議戰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餘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

一、問題是朱祁鈺為什麼要做皇帝,而不是繼續監國?

皇帝朱祁鎮與郕王朱祁鈺是明宣宗僅有的兩個兒子,兩人年齡相仿,自幼感情頗深,原本按照明代祖制,皇子年滿十五歲之後,就必須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由於朱棣“靖難”奪位的緣故,明朝對於藩王防範及其嚴格,沒有宣召的情況下,藩王是絕對不允許離開自己封地的,崇禎年間,清軍進逼北京城,唐王朱聿鍵違反制度,私自組織數千人北上勤王,結果直接被崇禎皇帝廢為庶人,並且關進了鳳陽監獄。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影視劇中的朱祁鈺

但是朱祁鈺被冊封為郕王之後,因為與皇帝朱祁鎮兄弟情深的緣故,一直沒有離開北京前去封地,當明英宗御駕親征蒙古瓦剌的時候,信任的安排自己朱祁鈺監國,全權負責朝政事務。

既然監國已經可以總領朝綱,那麼土木堡之變後,郕王為什麼不繼續監國,而是非要被推上帝位呢?

這個要從當時的嚴峻局勢說起,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京師精銳部隊全軍覆沒,也先率瓦剌大軍馬上就要直逼北京城,明朝上下此時深深的感受到了滅國的危險,郕王朱祁鈺雖然以監國身份總領朝綱,但是畢竟不是皇帝,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因此在很多方面也頗受各種禮制的制約,而在這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時不我待,急需一個人能夠政令無阻高效的指揮全局,而當時皇子年幼,最佳的人選無疑只剩下郕王朱祁鈺了。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影視劇的明英宗被俘場景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明英宗被俘虜之後,也先意圖挾皇帝以令明朝上下,如果這樣的話,局面就會變得十分棘手,如果明英宗在被威逼的情況下發出某些聖旨,那麼明朝政府是執行還是不執行?又或者明英宗被挾持到北京城下,城門是開還是不開?如果不執行或者不開城門,誰又能承擔致使皇帝被撕票這麼大的罪名?

郕王監國的命令與被綁架皇帝的詔令,明朝政府究竟該如何遵從?

法理上講皇帝才是國家最高領導,但是現在的情況,如果遵循皇帝的詔令,明顯是自尋死路。

所以這個難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被綁架的皇帝失去法理性,重新另立新皇帝,這樣才能夠實現政令高度統一,避免朝臣執行層面的被動局面,並且有效的挫敗也先的陰謀意圖。

而在這個國家存亡一線的危局當中,三歲的太子,完全不具備處理國事的能力,因此明朝群臣集體力諫皇太后,以國家社稷為重,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王乃受命。

二、立郕王為帝,孫太后兩套方案流產之後的無奈之舉

明英宗與郕王雖為親兄弟,但是畢竟是同父異母,孫太后作為明英宗的親生母親,是非常不願意看到皇位旁落的,所以孫太后當時其實心中理想的方案有兩個:

1.是花費金銀財寶想瓦剌人贖回被俘虜的明英宗。

2.是由太子朱見深繼位,郕王朱祁鈺負責監國輔佐。

當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的時候,孫太后第一時間敕令朱祁鈺,讓其暫時總領百官,負責朝政事務,這個敕令的背後非常有深意,要知道原本郕王朱祁鈺就已經是監國總領朝綱,而這時候為什麼又要特意重申一下呢?

其實重點在於“暫時”一詞上,孫太后的意思很明確,皇帝還是會回來的,郕王你不要有非分之想,只是暫時讓你負責國家大事而已。

隨後孫太后命人送了大量金銀財寶給瓦剌太師也先作為贖金,也先雖然收下了贖金,但是並沒有釋放明英宗,很顯然也先的胃口可不僅僅是一些金銀財寶能夠滿足的,所以孫太后的第一個如意算盤宣告失敗了。

緊接著孫太后開始推出第二個方案,宣佈冊立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東宮太子,讓郕王負責輔佐太子,代理國事,孫太后希望郕王朱祁鈺擔負國家重任,帶領明朝上下成功渡過這次危機,但是也僅僅擔任監國就好,如果皇帝能夠回來,那是最好不過的,如果皇帝不能夠回來,等渡過這次危機,再讓太子繼承皇帝位,這也不失為孫太后心中最好的選擇之一。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影視劇中的朱祁鈺

但是孫太后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了,面對當前極為緊迫的危機局勢,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們,深知主少國疑,權利爭鬥的危害性,於是集體強烈上奏要求儘快穩定大局,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最終孫太后無奈之下,只能遵循群臣的提議,同意立朱祁鈺為皇帝。

廷臣合辭諸於孫太后曰:聖駕北狩,皇太子幼衝,國勢危殆,人心洶湧。古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定大計,以奠宗社。

三、掌握冊立皇帝決定權的孫太后,為什麼不得不遵循朝臣之意立郕王為帝?

有明一代,後宮雖然素來有“不預一發之政”“未曾預聞一政”的讚譽,但是其實並不是完全置身於政治之外,明宣宗駕崩的時候,當時太子年幼,所以在遺詔中還特意要求,凡是國家事務,一定要先奏請皇太后、皇后,然後才可以施行。而土木堡之變的皇位繼承事件中,孫太后在其中參與並起到的作用就不小。

可是身居高位的孫太后,心不甘情不願,卻為何還是得遵照群臣奏請,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呢?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郕王朱祁鈺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

影視劇中的孫太后

這個要從明代選妃制度說起

明代為了防止後宮干政與外戚篡權的事情發生,所以一般都是從民間小戶人家裡選妃,所以這些妃子一般都出身低微,家族勢力弱小,所以通常外戚形成不了足夠的勢力,缺乏足夠的干政力量。

由於外戚勢微,孫太后自身缺少足夠的政治干預力量,再者由於明代禁止后妃干政,祖制了各種規章加以制約,而且在朝臣們集體支持擁護下,郕王朱祁鈺已經開始逐步的掌握了實際權力,面對這一情況,孫太后其實也是無能無力的,雖然名義上在皇位繼承權上有最終決定權,但是實際上不得不依從朝中大臣的既成意見,立朱祁鈺為皇帝。

結 語

按照明代皇位: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繼承法,郕王朱祁鈺原本是無法繼任皇帝之位的,但是由於明朝當時面臨的巨大危機局面,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夠有效處理國政的君主,所以在滿朝大臣的干預下,孫太后試圖阻止郕王登基的目的未能達成,最終郕王朱祁鈺在群臣的助送下,一步步的登上了皇帝之位,並且成功的挽救了大明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