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史說咸豐鑄幣“寶晉局”鐵錢

山西省是我國著名的文物大省,出土文物多而品位高。太原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和《大雅》,春秋時晉國置太原郡,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晉水,故此前稱晉陽。

公元617年李淵於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太原提升為府治。朝廷對發祥地大規模擴建,太原逐漸成為長安以北人口最多,集商業、開採、釀造、治煉鑄造,瓷器製造等行業為一體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太原作為山西省的政治中心達千年之久。由於山西是地處太行山西麓的內陸省份,近代經濟發展落後於東南沿海省份。

史說咸豐鑄幣“寶晉局”鐵錢

然而,人們不會忘記此地曾經的輝煌,明中期至清末山西曾富甲一方,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金融中心,票號、錢莊輻射全國,稱為天下糧倉的江浙地區也無法與之匹敵。清乾隆中期,山西票號遍及全國各地,幾乎壟斷了內地全部的大額資金匯兌業務,他們還兼營土地買賣、放貸、兌匯和商業經營,用精明和誠信積累了雄厚的財富。鴉片戰爭向西方打開了中國市場,新興的銀行業在中國登陸,晉商沒有及時更新觀念,與新的經濟規則接軌,晉商開始沒落,票號和業湖"四大家族",但也只是鳳毛麟角了。山西有多山、乾旱、土地瘠薄等缺點,但是山西省礦產資源豐富,治金、機械、煤炭及化工工業發達,農業生產近年來也有長足進步

清順治二年(1645年)題準于山西太原設太原府局,局址設在上馬街,由太原府同知監鑄。太原府局鑄造的錢幣背文為"原",是為山西省局。雍正時改為寶晉局,順治至咸豐各年號均鑄有制錢。與太原府局同時開設的還有大同府局,錢背文為"同",順治六年遷至陽和鎮,更名為陽和鎮局,錢背文為"陽",順治八年裁撒。

山西省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但不產銅,購銅及運輸費用昂貴限制了寶晉局的錢幣鑄造。道光年間發生了鴉片戰爭,因賠款和鴉片貿易合法化,國內白銀大量外流,幾近耗端,造成銀貴錢賊。寶晉局一度熄爐停鑄,後接戶部命令才重新開鑄,經省內商人捐助勉強開工,但還是虧本。

史說咸豐鑄幣“寶晉局”鐵錢

咸豐四年,寶晉局鑄當十大錢,咸豐六年停鑄銅錢後的咸豐年間再沒有特造銅錢。早在咸豐三年(1853年),山西省就打算鑄造鐵錢以降低成本,巡撫哈芬奏請朝廷:"改鑄鐵錢,已飭寶晉局酌擬章程。"要求准許鑄造鐵錢,不知是何原因,寶晉局鐵錢遲遲沒有開鑄,可能是朝廷沒有批覆。

咸豐六年(1856年)七月二十九日,繼任的山西巡撫王慶運奏摺中再次提出:"寶晉局每年共虧折錢五萬九千餘串,合銀二萬餘兩。鑄造大錢、制錢成本過重,擬將寶晉局銅錢暫行停鑄,試鑄鐵錢。"寶晉局經獲准後,於咸豐七年十一月開鑄鐵錢,十二月鑄蛟,錢背滿文"寶晉"。鐵錢投放市場後遭到抵制,室礙難行,只鑄造兩個月後旋即停鑄。鐵錢在山西的失敗可能與當地盛產煤鐵有關,鐵多而價廉,在百姓心目中鐵是太過廉價的賤金屬。

戶部於咸豐四年(1854年)三月在北京試鑄鐵錢成功,專設鐵錢局,收購舊鐵鑄造咸豐鐵錢。因山西煤、鐵蘊藏豐富,戶部在山西平定州河底鎮設立寶泉鐵錢分局,設爐29座,專鑄鐵錢,錢背用滿文"寶泉"字樣。

史說咸豐鑄幣“寶晉局”鐵錢

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撫英桂的奏文中說:"移爐就鐵,由部派員在平定州設局安爐,鑄鐵錢解京。"如以此奏摺為準,戶部於成豐九年(1859年)春才移爐即山鑄錢,山西至北京不足500公里的路程,到煤鐵產地鑄錢可節約成本開支。

戶部派司官二員監督及技術指導外,仍由錢局所在地的晉省道府同知、通判等官員分管局務,雖然在山西鑄造,但鑄造的錢幣打寶泉局名並運送京城行使。咸豐九年(1859年)六月ニ十九日,山西巡撫英桂給皇帝的奏文中說:"平定州寶泉分局原共設二十九爐,局(庫)存鑄(鐵)錢十五萬數千串,無法暢使,難以流通,擬減十四爐,仍存十五爐照鑄。"平定州鐵錢分局開工不久,市場鐵錢難以通行,庫存錢大量積壓,戶部請旨皇上傷寶泉鐵錢局停止鼓鑄得到準允。山西雖有煤、鐵豐饒的好處,本省及戶部在晉省鑄造鐵錢,實際鑄造時間都不長。戶部鐵錢局在北京鑄造鐵錢前後達四年,而在山西設立的寶泉分局鑄造的運京錢僅開工數月即被戶部裁撤。2009年夏又收集到來自山西的寶源局小平鐵錢兩枚,兩種版別。此前無論賣場還是錢譜均未見,也沒有見過寶源局在山西鑄造鐵錢的片言隻語,相信有太多的咸豐鑄錢信息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寶晉局咸豐錢僅見一文和當十大錢兩種,版別也比較簡單。

1.一文:小平銅錢為"爾"寶、鐵錢為"缶"寶,形制同寶泉局普通小平錢,重錢左右。一文錢版別單一。

2.當十大錢:僅見銅錢一種材質,有"爾"寶、"缶"寶兩種版別。"爾"寶版當十大錢直徑約38毫米,重15克左右,大字,較多見。"缶"寶版當十大錢直徑約36毫米,重13克左右,小字,滿文晉寫法與"爾"寶版明顯不同,較少見。寶晉局咸豐祖錢、母錢發現極少,流通錢中未見異版精品等稀有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