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中医一线呼吸科专家分享个人防护心得:换衣防止“穿堂风”着凉,舌苔厚腻时清淡饮食

中医一线呼吸科专家分享个人防护心得:换衣防止“穿堂风”着凉,舌苔厚腻时清淡饮食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9日讯 丁念,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呼吸科副主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丁念和同事们奋战在一线二十多天,接诊过各种不同症状的病人。在为他们诊治的过程中,丁念根据发病规律总结出一套防护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以下为丁医生撰写原文。

守正,保持放松的心情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假如人体正气不足,或受到外界邪气的影响,必定会使人体的体表和各个内脏功能产生障碍,很快发生病理变化。就像感冒一样,同样的环境,有的人不感冒,有的人症状却很严重,这和我们人的正气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

如何增强机体的正气呢?中医认为首先必须“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意思是不能有太大的精神压力。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作为呼吸科的负责人,我自己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压力,疫情的进展、身边战友的担忧,使我那几天情绪低落,时常叹气,还有失眠。但想到我的病人,科室、医院的同事们,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

搞中医的人都知道“肺在志为忧”,过度担忧、悲伤的情绪更容易使我们的肺受伤,而“喜胜忧”,所以每天会给病友们讲讲他们的病情,给同事们说说现在的诊治进展,看到病人们大部分都能逐渐好转,自己也觉得叹气越来越少了,精神越来越好,就算24小时待在医院,也觉得干劲十足。

防寒,换衣时避免“穿堂风”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有传染性,所以医院内也是尽量不开空调、开窗通风。

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忙碌工作时,并不会觉得冷,但一旦换下衣服后,尤其是汗湿的情况下,受凉、受寒随时可能发生。

《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在更换衣服的时候特别注意有无“穿堂风”“贼风”等,避免受凉,时刻注意保暖。市民居家生活,同样要注意防寒保暖。

祛湿,舌苔厚腻时饮食要清淡

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往年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但今年武汉以阴雨绵绵天气为主,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不下雪,就容易出现瘟疫。

“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武汉今年是暖冬,“瘟”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湿邪黏滞之性最易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湿邪致病,往往病程迁延或愈后常易反复,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湿邪的特点是舌苔厚腻、身体乏力、困重,大便排泄不爽,胸膈、 脾胃胀满痞闷等症。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每天观察下自己的舌苔,如果比较厚腻,则饮食绝对避免寒凉。舌苔厚腻比较明显时,则饮食要清淡,少食辛辣荤油,必要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液。

辟疫,中药香囊芳香辟秽

每到冬春交替的时候,也是各种感冒、流感病毒高发的时候。

每年这个时候我常会佩戴以芳香辟秽、祛邪解毒药物中药香囊在身上或放置在车上及家里,每每闻到淡淡的药香都会有一种开窍宁神定志,就好像多带了一层口罩的安全感。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 “衣冠疗法”。所谓衣冠疗法,是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 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通 过呼吸道吸收而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方法。

中药香囊中中药挥发的气味,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记者武叶 通讯员张姝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