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導讀:初聞“八大山人”

,便認為這是與“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相近的多人文藝團體,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有些想當然 了。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事實上,“八大山人”並不是8個人,而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他不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人,即大明皇室子孫,更是中國畫歷史上的一代宗師,尤為善於畫山水和花鳥,且以水墨寫意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繼承了唐代王維“禪畫”的精髓,並結合自身所長把儒、釋、道融合為一體,將“禪畫”技藝推向了史無前例的巔峰。

根據總結歸納,“禪畫”大致有3層內涵:

  • 01.畫作裡充滿禪機,禪機裡遍佈畫意,是詩畫的相結合與進一步的發展;
  • 02.作者通過禪的思想,來印證自己作畫的技藝,以此彰顯出至高無上的“悟道”境界;
  • 03.筆法較為簡單,隨心所欲而不受常規束縛,與禪機一般只需寥寥幾句,點劃間有大智慧。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本文將從“苦”、“少”和“悟”這3個字入手,給大家講述一下八大山人朱耷的“禪畫”人生。


一、“苦”:在八大山人的禪畫裡,暗含了亡國皇孫的悲痛之苦

他曾經有一首題畫詩,其中的“墨點”和“淚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言簡意賅地八大山人的詩畫特點,並把情感寄託在裡面。

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結合朱耷的身世,我們可以知道,他生於大明皇族,長於顯貴家庭,從小受到長輩的藝術薰陶,聰明好學,據說8歲就能作詩,11歲能畫山水,並且還可以“懸腕寫米家小楷”。

19歲那年,朱耷家國破滅,父親隨後病故,再後來妻子也去世了。這個時候的朱耷便帶著母親和弟弟“出家”,並於某寺廟剃度,更名“雪個”,後來又改號“個山”和“個山驢”。

而後,又舉家遷到南昌繩金塔附近定居下來。這一段時間的朱耷,經常飲酒,常常大醉。醉後便揮毫潑墨,作詩作畫,並且毫不吝嗇地贈予求畫之人,其中有僧侶、窮人、孤兒、屠戶等等。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也許是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想要覓一個地方求得心中的“大自在”,於是找到南昌城郊的天寧觀,改建後更名為"青雲圃"。到了現在就成為了"青雲譜"道院,而朱耷儼然成為該道院的開山祖師,從此過上了“亦僧亦道亦儒”的生活。

等到了60歲那年,朱耷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來題詩作畫,詩畫中有悲苦,有遺恨,有大悟,有參不盡的“禪”意。

其實,僅從“八大山人”這個別號就可以看出朱耷的“禪學”,大致有兩層意思:

01.身負亡國之痛苦:他本名朱耷,別號“八大山人”,是用拆字的方法得來的,“八”字比“朱”字少了個牛,“大”字比“耷”字少了個耳。在古代執“牛耳”者一般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牛耳”沒了,權力也就隨之消亡。結合他的出身,我們可以體會到那種亡國之痛。

02.哭笑之間有禪意:朱耷曾經剃髮出家,跟隨穎學弘敏大師修行,看過一本書叫做《佛說八大人覺經》,於是以“八大山人”自稱,有"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的寓意。同時,他的署名一般是以草書把四個字連在一起,讓人看起來像“哭字笑字”,令人玩味。

總而言之,細細去品八大山人的“禪畫”,結合他的出身和經歷,就看得出那種遺世獨立的“苦”。


二、“少”:山水花鳥,大道至簡,少而不差,少而有味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提到過:“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意是說,萬事萬物的道理,一開始就非常簡單,而後逐漸衍化才變得複雜。這個哲理,在八大山人的詩畫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八大山人喜歡水墨畫,尤其喜歡畫山水和花鳥,這些畫往往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少”。這個“少”不是說畫的數量存世少,而是有另外兩個方面的含義:

01.畫裡描繪的對象較少:在八大山人的畫裡面,往往描繪對象非常少,有時候一幅畫就只有單獨的一條魚、一隻鳥、一朵花、一個果等等,然後配詩或者不配,然後署名蓋上印章。據說他有一幅畫,就是單純蓋了一個印章,留給大家無限的想象空間。

比如說,他在《安晚圖冊》中畫了很多對象極“少”的畫,一條魚單獨遊離在畫卷中,一隻孤鳥獨立在石頭上,一隻貓蜷縮在地上等等。這些畫裡面的對象都是的單一的,給人一種“空”的感覺,又非常耐人尋味。可能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吧!

02.塑造的對象用筆較少:這個非常好理解,就是說在他的畫裡,筆墨非常少。那些對象往往都是隨意塗抹、一揮而就、一氣呵成的,寥寥幾筆就成為一幅生動形象的禪畫,帶給人以無限的遐思。

比如說,他有一幅《涉事》,只畫了一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還有順治時期的《傳綮寫生冊》,以及康熙時期《墨花捲》,這些對於花鳥樹木蟲魚等等的勾畫都非常簡單。一枝挺立,一花獨放,一葉成眠,一鳥孤棲。

但是,他的這種“少”並不會顯得淺薄,不會單調無味,也不會浪費多餘的筆墨,更不會顯得佈局不協調,反而讓人看後耳目一新,大有所思。就好像是他整個人生,於大變後的執著,執著後的放下,放下並不代表忘記國仇家恨。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當然,縱觀八大山人的一生,也畫過用較“多”的畫。比如他所作的《楊柳浴禽圖》以及《河上花圖》,都是筆墨較多,佈局較複雜的好畫。而且,在這“多”畫中依然講究“少”的原則,其中《河上花圖》局部的一多荷花,細數一下也不過30餘筆。


三、“悟”:於虛實、黑白、悲喜間感悟人生真諦

“禪畫”與以往的畫有一點大不同,它以簡單粗暴的行為表達自身的感受。所以作“禪畫”的人,往往都是性情中人,不行虛假之事,八大山人亦是如此。

據記載,他的畫風分為3個階段:

  1. 50歲以前為初期,大多以蔬果、花卉、松梅等靜止的實物為題材作畫,風格精緻而且細膩;
  2. 50歲到65歲為中期,風格慢慢改變,畫了許多的魚、鳥、蟲、蛇等動物,而且形象略微誇張;
  3. 65歲以後為晚期,造詣完全成熟,筆下各種形象彷彿有自己的生命,而且呈現出了內心的吶喊。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畫風轉變,往往都離不開八大山人自己的人生軌跡。從兒時出生顯赫到少時家破國亡,然後不得不“出家”隱逸,再到後來覓一方“淨土”悟人生真諦,可以歸納為虛實、黑白、悲喜三個方面。

虛實:在八大山人的畫裡,一整幅畫卷,除卻形象、詩、署名和印章,往往一大半都是虛無的空白。不是說沒有實物,而是所畫的實物佈局非常的少,前文說了用筆少也是一個原因。但是在我們看起來,虛和實之間並沒有不協調,反而造就了一種“空”的意境。

黑白:水墨畫,原本就是黑白相間,暗含陰陽之意。同樣的,他所畫的形象常常給人以怪異的感覺,尤其是“魚”和“鳥”。這兩者的眼睛,圓圓的好像會動。而且,黑色的眼珠看起來是輕輕的一點,白色的眼白則佔據大部分眼眶。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白眼則表示不尊重。因此他的這些畫作,彷彿在蔑視一切,或者說憤世嫉俗。

悲喜:范仲淹《岳陽樓記》裡告訴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八大山人卻把悲喜在畫裡表現的淋漓盡致,憤世則飲酒,酒醉後作畫,作畫贈予他人等等,這一系列的情感非常的張放,甚至是有些“癲狂”。所以一生都坎坷的他也曾經精神失常過,治癒後才大徹大悟,於是醉心水墨山水蟲魚,以禪畫安放心中的“悲喜”。

我們不得不承認,“八大山人”朱耷的“禪畫”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之不過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是傳神。一幅畫一種情感,有青白眼的鳥,有蜷縮的鳥,有孤傲的花,有倔強的石頭等等。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以至於對後世的繪畫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畫壇高手,無不從中受益匪淺。而白石老人更是對他極為崇拜,且賦詩一首:

齊白石:"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結束語:

《紅樓夢》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是說,把世間事情弄懂後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都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而一個“苦”字,一個“少”字,一個“悟”字,讓我們在“八大山人”朱耷的“禪畫”世界裡,看到了他一生的真摯情感,有悲喜遺恨,也有痴狂憤世,更有大徹大悟。

所以,人生如禪,人生如畫。願你我都能有所思,然後有所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