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名校把大部分研究生的名额留给了保研的同学,对此你怎么看?

余仲文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欢迎优秀的外校学生,不管是否是保研生。很多985,211学校都有夏令营之类的活动,管吃住,甚至报销车费,欢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就是想对他们提前了解。大学老师最怕考研名校的学生,他们将大一、大二,变成了高四、高五,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就是考分高。不过现在复试难度提高了,对能力考察的全面了,专业考研也难了很多。建议考生提前联系导师,必要时见面,甚至到老师实验室做毕设,让老师认识到你的优秀。


路边一棵树5224383


实话讲,我是一名自己考研从一所普通学校考到985.211学校的,这所学校我所学的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很靠前,在刚刚考试完之后,我很为自己自豪了一番,毕竟目标实现了,毕竟还是那么厉害的一所学校。

但是开学以后,这种兴奋慢慢的变成了焦虑。因为大家考到这,都很厉害,有的比我厉害很多,而那些直接保研的学生,在学科成绩上以及综合能力上,也都在全班中高等,这缘由于他们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一直保持努力学习的状态,他们因为高考成绩优秀,平台高,接触的资源比一般的学校要好的多,所以成为优秀的人,并直接被报送,是可以理解的。

当时班级内是24人,报送人数是9人,15人为考研考取的,大家在一起上课学习还是很快乐的。保研是原本教育体制的一部分,是有助于科研的延续性的,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价值,更好的做好科研和课题,所以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


大野泽的风


推免生,保送研究生

推免生: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

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一般来说推免有推免外校和本校。学校在全国排名越靠前,如985工程,211工程该学校的保研名额也越多!

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

例如这张图,是我同学软件工程在大四上学期(9月)收到了来自“复旦大学”的学术学位硕士的推免!

这就说明他不需要参加2018年12月份的研究生考试了,就可以2019年9月直接入学(复旦大学)

名校到底拥有多少保研名额!

这是2017年全国高校保研率的排名,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全国前20的学校,都是名校。都是985,211类的高校!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的部分学院和专业基本上完全被保研名额占据。比如:复旦大学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基本上全部都是保送生!复旦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有一句名言:考上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平均都考了2-3次。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推免生所占的名额也占到了50%!

这说明越是好学校,他们本身保研率就高,导致这些名校的研究生专业录取名额越来越被推免生所占据!每年的考研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高等学府的大门却没有敞开!因为高校的录取人数却没有增加!

这种现象的原因

原因之一:导师更愿意选择自己本校或者其他同层次大学的学生。(其实很多高水平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等等的研究生不少来自于双非的大学)

因为研究生导师主要来培养学生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换言之,大多数理工科是在实验室里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做科研)

这时候,导师更愿意招学习能力强,有优秀的英文能力的学生。但是筛选出这些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选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所以保研率高和专业推免生占比高,就是这样来的!


如何对待这种现象

看待这个问题要分人:

我认为一本以上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更有利。

(1)985,211大学的学生本来就保研率高,既得利益阶层的最高层!

(2)非211,985的一本学生,这些大学有低于10%的保研率,加上这些同学学习能力也很不错。如果在本科阶段认真学习,有一些科研实习经验,在考研的大军中也很占优势!

但是对于很多二本学校及其以下的学生来说,就不是很有利。

(1)这些学校保研率本身就不高

(2)这些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又是考研大军的主力军,但是在考研上优势不足。需要很努力地备战考研!

无论选择是什么,都要保持努力

无论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985,211,普通一本,二本,民办高校,

未来的出路绝不是考研一种,但是既然选择了考研,希望大家勇往直前!取得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大学生生活


我看了网络上的一些数据感觉都有点问题。

首先说两个概念。一是学校的本科生保研率,二是研究生招生保研比例。

本科生保研率

一般我们指的是每届本科生中的保研比例,比如2018年保研名额/2014年本科生人数,这样就可以算出来这个学校的保研比例有多少。

保研率怎么设置的呢?以前教育部有规定。

教育部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高等学校推免生名额:

(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

(四)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

(五)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从我自己了解的情况来看,下面的数据还算是可靠的。别看C9高校这么厉害,但是实际的保研人数一般也只有1/4左右,很少能达到1/2。这一级别的学校大致是1/3左右会出国,1/3左右国内读研,剩下的直接就业。往后的211就要看情况看专业了。从全国来看前100的高校基本能够保证10%以上的保研率。如果本专业有研究生硕士点,很多高校还会限制本科生只能保研本校,如果想保研外校会设置很多条件,比如我听说某些211高校只有前5名的才有机会保研外校。这就因学校因专业而异了。

研究生招生保研比例

即当年保研人数/当年研究生录取人数。

教育部规定各院校招收推免生总量不得超过其硕士招生总量的50%,对具体专业的招收比例则没有什么限制。例如央财会计学硕全部招推免,不接受统考,而有的专业则推免人数较少。招生但会在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拟招收推免生人数和统考生人数,考生需要时时留意。

我发现清北上交很多专业都是接近80%的保研比例,只有零星几个考研名额。

我自己专业来看,除了清华,其他建筑学类高校的保研比例都一般不会超过50%,也就是还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来做的。我不能一棍子打死说保研的肯定比考研的厉害,因为针对每个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总的数据告诉我们,老师和学校更喜欢保研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保研的人中往往是优中选优,而考研的人群中就比较复杂了,很多都是本科层次较为低的学生。

因此你经常能看到很多人抱怨许多名校在复试的时候会卡出身,也算是无奈之举吧。但是我很少听到前几名被刷的,更多是后面几名有可能被刷。

我估计教育部这方面的数据不会松手,因为一旦放开,考研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加大,总的考研录取名额会减少。我的建议就是越早考越好,尽量考名校。实在不行就出国。


一心学长


不管怎么说,保研生在学业上普遍要比考研生优秀,而研究生招生最理想的模式,是保研而不是考研。目前的状况来说,考研是不得已而为之,属于非常鸡肋的事情。

社会上不少人对保研存在误解,认为考研更加公平。其实不然,真正要拿到保研名额的话,在一般性院校中,往往得前三年专业成绩排到前百分之十才行。光有专业成绩还不行,还得有科研经历,以及拿过一些重量级的奖项。有的保研生在本科期间就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表现出非常高的科研天赋。对这些同学来说,优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考研则不然,考研更多的是靠临时性的准备。而且为了准备考研,不少同学甚至会忽略其他一些非应试科目的学习,更别说参加科研活动了,进行基本的学术锻炼了。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更愿意招收保研的同学,毕竟他们的成绩是在大学前三年中严格按照培养计划积累起来的,功底扎实,学习习惯好。所以越是名校的话,保研生占到的比例也就越高。

为什么说考研是很鸡肋的事情呢?不少考研的同学对自己的初试成绩很看重,以为自己考了400分就如何如何。对不起,考研的400分跟考研的350分,在导师那里也许并没有什么区别,考研初试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你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否做得好。它仅仅是一个门槛,一个筛选条件而已。通过初试以后,考研生会经历和保研生同样的面试环节,这才是重中之重,导师们也更看重学生在面试中的表现。

所以,对于大学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如果有念研究生的打算,还是一入大学就认真学习吧,不要把升学的指望放在考研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用自己大学前三年扎实的努力去赢得名校导师的青睐。


上庠


题主的问题其实并不够准确,名校研究生确实有较大比例是保研生,但所谓“大部分名额”这个说法并不符合实情。


上面的统计数据是部分“双一流”大学的2018年保研率,除了北大这种顶级名校保研比例超50%之外,其他学校,以30%左右或以下为主。

这些数据,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内部保研率。实际的研究生招收中的保研生比例与这些统计数据相比,会有一些出入,不过出入应不太大。

何况,教育部有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单位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招生总数的50%。这是一条红线,尽管名校离这个红线越来越近,但多数名校还有一定距离,并没有真正跨越。

之所以名校给很多人留下招收的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保研生的印象,是因为,在实际的招生中,名校招收的保研生比例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较大,某些专业保研生比例很高,甚至全部是保研生,比如北大的国发院,它的金融专业,通常就不要考研生,全部是保研生(北大其他学院的金融专业还是招收一定比例的考研生的);但名校的某些专业保研生比例其实也并不那么高,比如北大工学院,其保研生比例通常在50%以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名校某些热门的专业考研难度特别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保研生比例很高,而某些冷门专业考研则相对容易得多,除了本身竞争相对小一些,还因为保研生比例相对不大。

事实上,名校研究生确实很多来自保研生,这种选择是研究生“择优录用”原则衍生出来的自然的理性行为的选择。招收研究生,本来就是希望从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把好关,选拔更有学术研究潜力的学生,这是搞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保研生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存在,也相对更有研究潜力,所以往往更符合研究生的招生要求,名校招生的理性选择,当然是尽可能多地招收保研生。不但是名校,其实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同样有这样的期望。

当然,名校一味地希望招收更多保研生,也并非完全是好事。不同学校,学生能保研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甚至很多普通大学根本没有保研资格,让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保研的机会,根本没有资格在保研这个舞台上公平竞争,从这种角度来说,这会造成公平性的问题。

正因为有公平性方面的考量,国家才在保研之外设置了全国统一考试这种招收方式,让任何努力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实现读研。

保研更多地体现效率,而考研更多地体现公平。公平和效率,应该兼顾。所以,保研和考研的比例,应该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可顾此失彼。名校把太多名额给保研生也是不可取的。


博雅燕园


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学校的角度,一是学生的角度。

从学校角度来看,肯定非常欢迎。看看名校的推免生比例,像清华,北大,人大,武大,南大等学校18年的推免生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四五十。有些专业的推免生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南大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推免生甚至是百分百。北大工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等专业也达到了百分百。而且,据统计,双一流高校接受的推免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双一流。所以,普通学校的学生想上名校只能抢剩下的一半名额,但这一半名额里有多少是冷门专业,有多少是很少人报的专业没有具体统计。


好学校这么做,从学校角度来看无可厚非,学生想选好学校,同样,学校也想学好学生。而且,推免生考察的是整个大学期间所有课的综合成绩,相对考研只考一门专业课来说,更全面。而且,很多推免生都来自本校,老师知根知底,对一个学校来说,研究生的最好生源就是本校,对每个高校都成立。

更重要的是,来自本校的推免生可能从大二到大三就开始进了老师课题组了,等到研究生入学时已经完全进去状态了,研究生三年能出很多成果。快赶上一般的博士生了。像我们学校,普通的二本学校,物理专业有老师的学生大三就进课题组了,结果毕业时三篇sci,推荐到中科院继续读博,还有几个进课题组早的,都有sci。为什么,因为比其他学校来的梦多做两年,能更好的进入状态。

从学生角度来说,主要是从参加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来说,肯定觉得有些不太公平,为什么推免生占了这么大比例,凭什么他们就能不用参加考试。没有绝对的公平,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起点低,你就必须承受这种代价,只能靠更多努力去克服它,除非你能改变这种环境,要不就得去适应它,至少,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名额留给我们。想想像我们这种普通二本院校,会不会也很委屈呢,为什么每年报我们学校的学生这么少,连招生名额都没报满。

保研和考研,一个照顾到学校,一个照顾到考生,全是比较公平的了。对个人来说,要想改变,唯有奋斗,至少还有向上的可能,不是?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要统筹做好推免招生和统考招生工作,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关于推免的表述是这样的: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推荐学校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


可见在相关政策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推免生不得超过50%变为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实际在此之前,也并非所有高校都按照50%的比例来实行,部分但总体维持在50%左右。

但教育部的规定只规定了整体情况,对具体专业并无明确限制,所以很多高校的热门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非常高,有的甚至达到100%。

教育部规定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是对高校的认可。也就是说今后对高校接收推免生的比例将不再有严格的限制。

这个政策可以结合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有规定加强本科教育过程管理,比如加强平时考察,取消清考,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等,也就是说会挤掉本科生教育过程中的水分,不光是看期末考试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取得推免资格的学生整体质量会较原来进一步提高。

正常情况下,推免生本就是高校里综合素质最突出的那一部分,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推免的学生多来自985,211等一流高校。目前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共366所,但大部分推免的比例不超过10%,最好的高校也少有超过30%的,这就相当于优中选优,生源质量有保障。如果按照50%的比例规定,就可能会导致部分高校没办法接收最优秀的学生,同样会导致部分优秀学生没办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有同学可能觉得会限制和减少考研同学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有这个可能。虽然不能说考研的同学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但是总体上来说,肯定与推免生有很大差距,毕竟考研的同学绝大部分是没法被推免,或者本科高校相对不理想的同学,一方面整体综合素质没办法跟推免生比,另一方面在本科阶段接受的科学训练也没办法相比。985,211高校推免比例高,不光是因为成绩好,还有就是平台更高,接受的科学训练的机会更多更完善。绝大部分同学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进入实验室接受科学训练,优秀者甚至在本科就发表高水平论文。这是很多考研的同学无法比拟的。


考研的同学也不必太紧张。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首先各校推免的比例并不高,不可能完全覆盖研究生名额,另外,近年来各高校也有研究生扩招的趋势,比如2018年全国一共增加了3000多个硕博点,只要努力,还是有很大机会考进名校的。


象牙塔里讲故事


一、保研学生特点

一般名校保研的名额中的大部分是留给了本校本学院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本来就是通过严酷的高考考入名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一般名校里面的保送研究生名额其实也是挺高的,有的班级能有十几个名额,而这些能够保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各个专业里面学习成绩靠前的那些学生,他们的专业课成绩一般都是比较高的也是比较优秀的一批学生。


因为一般保送研究生都是保送到本学院,学院里面的老师一般都认识这些学习比较拔尖的学生,如果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自己门下做研究生的话,导师和学生之间也是相互了解的,可能有部分优秀的本科学生,就有在某些老师门下做过一些研究项目,在研究生的时候再让他们和老师合作,也是能够轻车熟路的。

从其他学校保送到名校的研究生,一般至少也是211工程高校,这样的学生其实也是这所学校里面精英中的精英,这样子机会也是比较少的,所以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名校也是比较喜欢看到这样的保送研究生的。


二、考研学生特点

那些考研的学生,虽然也有可能考上名校研究生,但是也许他们以前是从普通学校毕业的,他们能够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仅仅能够代表他们在考研的时候比较努力,但是并不能代表他们平时学习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很有风险的事情。


饕餮视听


我想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指正。一是表示认可与理解。首先,导师愿意带自己熟悉的学生,名校往往集中了更多好孩子,老师通过近距离接触,更有利于发现和选择那些意愿更强烈,基础和视野相对突出,潜力更大的好苗子。这是在做学问,更多的是在未来要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因此,给导师一定的选择权,有助于形成自己稳定的科学研究队伍,有利于出成绩。这里并非是在诋毁一般学校的孩子,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追。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很多孩子并不是为了科研,而是因为就业等现实压力,才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对考研所涉及的内容准备相对充分,考试成绩相对挺好,但是入学就是为了毕业,就是为了找个更好一点的单位而已。如果我是老师,也会尽量不选择这样的学生。考研只是个途径而不是一个跳板,本意在于给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人一定的培养机会,帮助他成才。这个人最好是耐得住寂寞,守的住清贫,一介寒儒,两袖清风。最好是对学术有浓厚兴趣的人,来从事这个辛苦的,待遇相对并不优厚的工作。因此,我觉得,保研选本校或者选名校的孩子,有助于减少浮躁气息,回归研究本质。其次,我也对名校内部保研存在着酸葡萄心理,谁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里去深造,可是游戏的规则就是这样,名校的孩子也是一分一分努力拼搏进去的。高考是最不公平的也是最公平的,大家在一把尺子下面衡量,还是要认赌服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