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什麼原因讓一代大師喊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一代文學大師魯迅曾喊出一句話,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別看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但是文盲率竟然達到了驚人的95%,繁體字的複雜難懂讓很多本來想要學習的人心生退卻。

長時間的戰爭也讓越來越多人得不到應該有的教育,民國時期使用的西方威妥瑪拼音也不是很方便亞洲人使用。

到了1958年,文化部門的新漢語拼音方案才出爐,當時也有人提出來,可以直接使用這種拼音當作語言。

不過隨著1956年國務院頒發了《漢字簡化方案》,制定出了《簡化字總表》並且開始廣泛地推行,漢字更加方便使用和辨別,我國的文盲率也開始顯著的下降。

而我國的鄰國日本,為了達到使用漢字的辨別,也在1946年就推行簡體字,日本政府1949 年公佈的 《當用漢字字體表》,其目的就在於簡化字形 ,其中有簡體字774 個 ,正式確立了簡體字的地位。

相信魯迅的本意,也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雖然希望文化能夠傳承下來,但是更希望國家能夠與世界接軌,走上富強的道路,而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了,如今簡體字的使用,對達到漢字的普及,還是起到了非常好效果的。

看來,大師當時的看法也許正是為了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才吶喊出來的,目的其實也並不是為了消滅漢字,其用心良苦也值得我們學習和理解。

什麼原因讓一代大師喊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