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應縣古稱應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原始部落定居在這片熱土上。戰國時歸趙,演繹了“胡服騎射”的典故;秦屬雁門郡,這裡成了北拒匈奴的前哨;西漢建劇陽縣,北魏置恆州,唐末為金城縣。遼朝時的興旺,明代的繁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歷代民族衝突和融洽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截然不同的生產和生存方式在這裡長期的碰撞、影響、滲透、容納,使應縣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寶庫,成為三晉名地。

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西的應縣木塔,一座已有近千年歷史的無釘無鉚的純木結構建築。它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與“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此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雖歷經了狂風暴雨、強烈地震、炮彈轟擊(塔身上彈痕累累,可以看見嵌進去的彈頭),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以50多種斗拱的墊託接聯砌建而成。這座塔結構之複雜、構件之繁多、用料之多,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1個人能夠完全搞清楚它的結構。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這座一直被世人所稱讚的“天下第一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全稱為“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整座塔全部用木頭建造,沒用一個鐵釘子,堪稱世界木結構建築典範。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這個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拱平座結構,從內看卻是堅固剛強的結構層,建築處理極為巧妙。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木塔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於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木塔的結構非常科學合理,卯榫結合,剛柔相濟,這種剛柔結合的特點有著巨大的耗能作用,這種耗能減震作用的設計,甚至超過現代建築學的科技水平。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據考證,在近千年的歲月中,應縣木塔曾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高達十幾次之多!但應縣木塔經歷了諸如地震、大風、雷擊、炮轟等各種災害襲擊卻依然矗立不倒。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據專家統計,應縣木塔共使用54種240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稱“斗拱博物館”。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工”;明武宗朱厚燳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侵的韃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民國匾、聯54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雲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雲霄”;“點檢透雲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木版印刷經文

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中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巍巍佛塔,如今它存在的每一天就是奇蹟。歷經千年歲月,我們也期盼它依然堅不可摧,依然在創造奇蹟。

淨土寺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位於應縣城內東北隅,又名北寺。創建於金天會二年(1124年)。主殿為大雄寶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原有山門、舍利塔、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樓等。如今,僅剩大雄寶殿和配殿。其中,大雄寶殿建於金大定二十四年,平面略呈方形,斗拱疏朗,尚可看出金代建築風貌。殿內的藻井四面金龍盤繞,造型美觀,構圖精細,是研究金代建築學的實物資料。殿內四壁的壁畫,始繪於清代,主要記述釋迦牟尼佛以及諸菩薩的佛教事蹟。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大雄寶殿為全寺主殿,為金代原物,深廣各三間,長15米,寬12米,平面略成方形,單簷歇山項,上覆筒、板瓦,簷頭鑲綠色琉璃瓦,坡度較平緩。簷上為斗拱鋪作,斗拱疏朗,四角挑簷升起,呈柔和弧線。雖經歷代修葺,尚存原貌。明間裝隔扇門,次間下徹檻牆。整個殿宇秀麗雄偉,是典型的金代建築。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殿內有清代壁畫,內容為佛,菩薩,第子等,構圖和技法具民間傳統畫風。手法熟練,技巧高超,後經補繪,雖失原貌,但仍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殿內的天花藻井,稱為八門九星之天宮樓閣,全為木質雕刻。在復鬥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梁分為九個格,即九個藻井,每個藻井中心為一個紅色圓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細,色澤花麗,是少見的金代珍品。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藻井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室內天花的一種裝飾性處理手法,多做成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宮殿或寺廟殿宇中多做成鬥八藻井,藻井上裝飾各種花紋、雕刻或彩畫。面闊3間或5間的建築大多隻在明間正中使用一個藻井,淨土寺大殿的藻井卻佈滿3間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間為鬥八藻井,正中金龍盤繞,氣勢磅礴。另外八個藻井則成八角、正六、長六角、菱形等。採用的是《營造法式》中天宮樓閣的製作方法,構造精美,雕工巧細。殿頂覆鬥形天花板,以房梁劃為9格,分作9個藻井,數當心間的藻井最大,傳說,中間那兩條金色的浮雕雙龍會在深夜飛舞,光照大殿。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每個藻井中心為一紅色圓星,旁用上萬塊小木條與小木塊飾成“天宮樓閣”,混金彩繪。下層四周置平座,設欄杆,四面各開一門,共八門。仔細觀察,可發現殿內四周和藻井平齊的牆頭都裝有天宮樓閣,與藻井相呼應,莊嚴雅緻,閣內壁板上繪佛像。仰觀殿宇的頂部,頓感到樓閣重重,金碧輝煌。八門九星和天宮樓閣都是小木雕刻,從星簷、斗拱到吻獸、欄杆,構件玲瓏精巧,規格手法變化多樣。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1933年秋,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考察應縣木塔時,發現離木塔幾百米之遙處,有一個大型寺廟群,他走進去一看,驚歎不已,連連稱讚,說應縣有三件寶:一為佛宮寺釋迦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偉大傑作,實屬國之瑰寶,世之奇葩;二是淨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構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瓏細緻,超類絕倫,是國寶一絕;三是淨土寺山門前的一對石獅,“披頭散髮”,造型獨特,雕工精美,全國罕見。當年的寺廟群已不復存在,只剩大雄寶殿,但其內金碧輝煌的天宮樓閣完好無損,那對披頭散髮的石獅仍然堅強地駐守在廟內。

文殊寺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位於應縣城11公里小石村,是古應州十三大寺之一。相傳文殊菩薩曾在此處說法,故而得名。據明代《應州志》載:“乾統六年(公元1007年),西方和尚義潭禪師講經寺中,遂建殿宇。”後又經多次修葺。現存建築系明代中期之物,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前有鐘鼓樓,山門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其兩側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威猛生動,殿內佛像經近代重新彩繪,色彩鮮豔,是研究明清塑像壁畫的實物資料。全寺走向合理,佈局嚴謹。寺中古松霜皮蒼翠,枝杆如龍,俗稱“古龍松”。

跑馬梁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距縣城30公里,屬恆山山脈,山蒼林密,綠草叢深,雲低如帶,百花爭豔。在群山懷抱中,山頂上現出一塊6600平方米,開闊平坦,小草如毯,花香蝶戲,百鳥爭鳴,迴音悅耳的自然牧場。據傳是宋代楊家將駐守“雁門關”時,楊六郎因此地山峰環繞,樹木深茂,廕庇如密,設千軍馴馬場,為全軍保障立下赫赫戰功。跑馬梁翠松似裝,纏裹著山巒,鬱鬱蔥蔥,浮雲如帶,索繞著蒼松,飄飄然然。五彩繽紛的野花點綴在綠草中,猶如色彩斑斕的錦緞。置身其間,如同在雲海天空中遨遊,會使你在神奇中驚歎。山形,雲海的變化不時地調動著你的情感。甜涼的潮氣滋潤著遊人的肺腑,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受。

石柱山

山旅朔州,第五站,應縣——有一個千年不倒的傳奇,應縣木塔!

位於應縣城正南20公里梨樹坪鄉境內,是最新發現的國內罕見的地質景觀。沿山溝蜿蜒而進,一路是蒼山對峙,花香鳥語,一路山清水秀,樹榮草茂。行約2公里,迎面一幅寬約100米,高30米,由根根稜角分明的六稜石柱組成的峭壁進入眼簾,懸掛山腰,沖天而起,氣勢宏偉,象大山怒吼,如火箭待發。據地質專家考證,此景觀大約四、五千萬年前由火山爆發自然形成。真乃鬼斧神工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