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从上游探索减重手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下)

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 06 )

【接上文】

四、肠道菌群改变

近年来,肥胖症人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症人群中厚壁菌与拟杆菌比例增加,细菌的多样性减少。手术或者饮食控制减轻体质量后,肥胖症人群与普通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别减少。肠道菌群在从食物摄取能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旁路术改变了肥胖症患者肠道菌群种类,降低了其从食物获取能量的能力,或通过产生未知的影响能量消耗信号发挥代谢调节作用。胃旁路术后肠道解剖关系的改变、未消化食物快速进入远端小肠、胆汁肠肝循环及肠道pH值改变等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长。然而,减重手术后肠道生态环境改变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五、胃中心假说

目前3种减重手术方式均和胃有关。胃旁路术后食物不再经过胃,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使食物经过胃的容量减少,且速率降低。而其他腹部手术(如肝切除术、结直肠切除术及复杂胆道手术等)则不能降低血糖水平。

Lee等报道了360例伴有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行不同胃切除术后血糖控制效果,其研究结果显示:全胃切除术降低血糖效果优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者又优于内镜胃部分切除术。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与降低血糖效果也有明显关系。Billroth Ⅱ式或Roux-en-Y吻合优于Billroth Ⅰ式吻合。

胃是具有多种已知或未知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笔者前期研究提出胃中心假说解释减重手术治疗MS的机制。胃壁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细胞,能产生参与调节重要代谢过程的特殊因子。胃袖状切除术后胃大弯被切除;胃旁路术后食物绕过胃直接进入小肠;胃束带术后进入胃内的食物数量减少、速度减慢。

3种手术方式均通过不同途径减少了食物对胃的刺激,导致某种特殊因子分泌减少,从而使胰岛素抵抗得以缓解、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从而MS得以缓解。正因为胃这一"上游"器官的切除或旷置,才导致"下游"胃肠道激素、胆汁酸或细菌等的改变。

因此,研究者应从"上游"研究减重手术治疗MS的机制。如果仅依靠"下游"各种复杂因素改变去进行研究工作,则可能不能发现减重手术后代谢改变的根本原因,陷入不可知论。研究减重手术治疗MS机制的目的,即针对减重手术后"上游"激素的改变,生产拮抗药物,从而实现肥胖症及伴随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六、结语

回顾医学发展历程,质子泵抑制剂的发现,改变了溃疡病的治疗方法,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为历史。抗结核药物之前,需要胸廓成形术治疗肺结核,抗结核药物的出现结束了这一手术治疗方式。

在缺乏有效药物治疗肥胖症及其伴有MS的时代,减重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伴随各种不可避免的严重并发症。研究减重手术治疗MS的机制,明确其根本作用因子,从而研究该因子的针对性药物,产生取代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因此,研究者应将研究目标定位在胃这一"上游"器官,才有可能发现减重手术后MS得以缓解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略】

【征文啦】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征文进行中,5月1日征文截止,如您的稿件被录用,将被邀请参加大会竞赛,发言和壁报交流等,并免注册费参加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将举办“FIS2018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的你请不要错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行投稿~

从上游探索减重手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