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没有任何参考,油画可以达到多高的写实程度?

凌毅清


看一下冷军的作品。

丰富细腻的肌理光泽,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

感觉衣服都从画框里呼之欲出。让人忍不住想伸手触摸,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人在画框里。

在这里用“栩栩如生”,不为过吧。


再看一下这幅著名的《肖像之像―小罗》,这画冷军画了半年,模特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再看一下这幅著名的《肖像之像―小罗》,这画冷军画了半年,模特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这幅油画在参赛时,被拆开检查,因为它实在是太逼真了,评委们怀疑这是喷绘。

但是后来,经过反复鉴定、研究、讨论,评委们终于认定这幅作品是绘画。

最后《肖像之相——小罗》这幅超写实人像,荣获了当年的画院奖。

很多人质疑,写实到照片的程度,有什么意义,现在有照相机、打印机,不需要你这样画画。

但冷军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我是画我眼睛看到的,是我灵魂跟你的一种互动过了以后转移到绘画上面的,完全和照相机什么的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相反的,我特别主观。超限绘画即超越限制,就是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个限制,油画材料也有。”

其实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拍照,你会有感觉,很多眼睛看到的东西,相机再高级,拍出来的照片也会损失很多细节,和情感。

这种损失,冷军用极致的绘画来弥补。

他的艺术,就在于极致,他在做人类绘画的极致,再突破绘画史的极致,极致之画功,极致之艺术。

对于他的画,争议不少,艺术本来难分对错。但当一件事做到极致后,其本身就具有了价值,不仅仅只是油画,他忠实地还原世界本貌的行为态度,难道不就是非常艺术的一件事吗?


民国画事




笔者一向以为,油画能达到的写实程度在现今是除了照像等高科技元素艺术以外无可超越的形式了。

即便是照像,油画表现出来的人物或景观也可以与之相媲美。如我国画家冷军的油画作品,竟似乎完全与照像一般,甚至比照像还要真实细腻,达到了纤毫毕现宛若真人的境界。


但如冷军这样“逼真”的写实油画绘画手法,目前还存在不小争议。不知是一般人达不到这样的绘画技巧,还是绘画不应过分强调逼真。



笔者做为一个不成熟的绘画艺术爱好者,认为绘画艺术就是绘画艺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画作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意境,是油画本身具有的那种厚重和氛围。而如果油画和实际景观逼真到完全同一,似乎倒没有了应有的深沉和气韵了,反而变的不含蓄,不耐看,当然也不那么“艺术”了。

近些年来,我国学习和从事油画绘画的作者越来越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油画画家。如陈丹青、冷军等。但油画在我国毕竟起步较晚,许多相关配套设置还不尽如人意,坦城地讲,目前我国油画绘画创作水平还未达到西方油画艺术的高度。

油画作为现今用以表现客观主体的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前景广阔。当然,油画不能替代照像,照像也无以取代油画。二者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


灯影书画


写实油画,考验的是画家的基本功,也就是造型,以及结构处理能力。


理论上来说,如果画布可以无限大,画家有无限的时间精力,那么它就可以远远超越单反拍出的5k照片,做到无限趋近于真实,借助一些显微设备,甚至可以将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画出来。在这个状态下,画家就像照相机一样,可以将画面精确到每个像素点。这并不是天方夜谭,事实证明,国内的很多写实绘画大师,都有这种能力,只是缺乏上述的条件。

(冷军油画作品之一)


当然,从来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人的视力是有限的,超过了人眼的识别范围,再多的细节也是徒劳无功。而一味的追求写实,也并不符合绘画的初衷。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是主次分明的,也就是该细致的地方细致,无关紧要的地方简约处理。

(冷军油画作品之二)


以上图为例,将背景设置为纯色,相对简单的处理头发,然后着重刻画人物面部,这样人们一眼看到,就会觉得非常细致,而这种细致的背后,除了巨大的工作量,更重要的就是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


因此,写实油画之所以能够带来比照片更强的视觉冲击感,更多的是画家会人为的分出主次,让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而不是一味的写实,试图和照相机比个高下。


奥德修斯号



“艺术”不是吞噬时间的“黑洞”!

从提问可看出,当前国人艺术素养的“欠缺”、“空洞”、“猎奇”,是只会问“画得像不像”的另类问法!

我们知道,问画得“像不像”(特别是对现代艺术)可以说是处于艺术审美的“呆傻级”水平。

西方照相机发明以后,“倒逼”艺术家们反思: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只画得像已步入“歧途”。绘画艺术有了更复杂的、更宽泛的标准,也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之门!印象派似乎就是有意回避写实,登上现代艺术舞台的。

而在东方艺术里,一直没有西方的那种呆板僵死的写实,讲写真、传神或神韵,气韵生动更反映的是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境界、生命状态!

绘画艺术中的“超限写实”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用作品保持着它的“存在感”,有些作品比照相机还“逼真”!初看的确给人不小的震撼,但绘画艺术是“傻瓜照相机”吗?


从世界艺术史发展看,勿容讳言,现实主义绘画,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没落或终结了。至少对当时以画像为生的画匠,就是不小的打击。因为画得再像,也不过是“二三流”摄影术的照片水平。有必要人为的“苟延残喘”吗?

我自己喜欢风景画,试图从“视觉艺术”分析比较,一副风景画与一张风景照片的“艺术性差异”到底在哪里?

照片是“一次成型”的,可以说是扭曲压抑“时空”的机械产物,风景画就不同,是创造想象的产物,是“有意味的形式”,有画家情感的灌注渗透,对“视觉”是生成性挑战,有激活眼球的“完形功能”,也就是“视觉思维”。

这就是我对绘画,这门已凋敝的古老手艺的一些个人性的初步“辩护”!

如果我们现在的写实绘画,只是被影视摄影技术逼入“死胡同”,只沦为技术高超的“工匠”,那跟艺术已毫无关系,继续将中国艺术锁闭在“落后于非洲”的水准,不中不西的尴尬处境。我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就是艺术创造力的“欠缺”,思想性意义贫乏,失去“灵魂”!

这可能源于十九世纪古典时期“死寂”的宇宙观吧!现在都到了二十一世纪逼近二十年代了,艺术观念要“迭代”!

当然,同样的超级写实也可以有高下之分,艺术必须是“乐活”的“人”的艺术!

我从网上随意选了几副写实画,各人凭直觉本能想必自有公论。

如果绘画只是“炫技弄巧”,缺乏“人文情怀”,恐怕只是吞食时间的“黑洞”!

乐活一家之言!聊聊艺术,吃茶去!


乐活光阴


这个问题用语言回答的话比较难表达,下面是几张冷军的作品,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会更直观些。有很多人认为冷军老师在油画上的造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你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画我觉得都可以回答道题主的问题。

对于冷军老师的作业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若隐


弹得真快,唱得真高,画得真像

在音乐厅和展馆里千万别说这三句话

油画的还原度可以很高的

我认为现实主义的巅峰是《倒牛奶的女仆》

出自荷兰艺术家维米尔

最难表现的光线,液体,罐子,织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感受到不通质感的物体触摸起来的不同触感

另附一张《戴耳环的少女》




fri


写实派的油画,的确可以和照片相比拟,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逼真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艺术”不是吞噬时间的“黑洞”!

从提问可看出,当前国人艺术素养的“欠缺”、“空洞”、“猎奇”,是只会问“画得像不像”的另类问法!

我们知道,问画得“像不像”(特别是对现代艺术)可以说是处于艺术审美的“呆傻级”水平。

西方照相机发明以后,“倒逼”艺术家们反思: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只画得像已步入“歧途”。绘画艺术有了更复杂的、更宽泛的标准,也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之门!印象派似乎就是有意回避写实,登上现代艺术舞台的。

而在东方艺术里,一直没有西方的那种呆板僵死的写实,讲写真、传神或神韵,气韵生动更反映的是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境界、生命状态!

绘画艺术中的“超限写实”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用作品保持着它的“存在感”,有些作品比照相机还“逼真”!初看的确给人不小的震撼,但绘画艺术是“傻瓜照相机”吗?

从世界艺术史发展看,勿容讳言,现实主义绘画,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没落或终结了。至少对当时以画像为生的画匠,就是不小的打击。因为画得再像,也不过是“二三流”摄影术的照片水平。有必要人为的“苟延残喘”吗?

我自己喜欢风景画,试图从“视觉艺术”分析比较,一副风景画与一张风景照片的“艺术性差异”到底在哪里?

照片是“一次成型”的,可以说是扭曲压抑“时空”的机械产物,风景画就不同,是创造想象的产物,是“有意味的形式”,有画家情感的灌注渗透,对“视觉”是生成性挑战,有激活眼球的“完形功能”,也就是“视觉思维”。

这就是我对绘画,这门已凋敝的古老手艺的一些个人性的初步“辩护”!

如果我们现在的写实绘画,只是被影视摄影技术逼入“死胡同”,只沦为技术高超的“工匠”,那跟艺术已毫无关系,继续将中国艺术锁闭在“落后于非洲”的水准,不中不西的尴尬处境。我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就是艺术创造力的“欠缺”,思想性意义贫乏,失去“灵魂”!

这可能源于十九世纪古典时期“死寂”的宇宙观吧!现在都到了二十一世纪逼近二十年代了,艺术观念要“迭代”!

当然,同样的超级写实也可以有高下之分,艺术必须是“乐活”的“人”的艺术!

我从网上随意选了几副写实画,各人凭直觉本能想必自有公论。

如果绘画只是“炫技弄巧”,缺乏“人文情怀”,恐怕只是吞食时间的“黑洞”!

乐活一家之言!聊聊艺术,吃茶去!


潇洒人玍


写实派的油画,的确可以和照片相比拟,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逼真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你比如国际公认的照片写实运动先驱,超写实主义画家--本.塑恩蔡特(BEN SCHONZEIT)他的作品多以水果为主逼真的程度让人产生错觉。


如此的视觉冲击力,会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到底是绘画还是摄影?这是写实派的最高境界,真到极致也美到窒息。

下面看几张超写实作品,感受下逼真的程度

给于我们不仅有“逼真”的震撼,还有那份“纯洁”扑面而来,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逼真的最高境界了,虽然是“画”,但是画面确找不到加工的痕迹,“油而不腻”这是油画的巅峰。真的难以想象这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和相机没什么区别,直接用相机好了呀,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照片有可复制性,可以无限打印,但是绘画不可以,它是唯一性的,哪怕对于作者本身,无法作品在现,每一副作品的完成都有夹杂着偶然和必然,必然可以用技术把控,但是偶然难以把握,所以说每一副画都是孤品,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艺术系女生


尽量不要在网络上放这些图片,于是己于人有损无益。


叶胶


中国油画,以写实为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应该就是冷军了,其油画做到纤毫毕至,感觉上达到高像素相机拍摄照片的效果了。比如一个穿毛衣的女孩子肖像,已经做到其毛衣表面的绒毛,都画出来了。

但对于冷军的画法,目前争议也很大,认为既然相机可以拍摄出来的效果,用画笔画出来有什么意义。也有赞同的,认为人类艺术就是不断挑战极限的一个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