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婴幼儿健康管理”第1期:新生儿的健康指标

“婴幼儿健康管理”第1期:新生儿的健康指标

  新生命的诞生,在带给家庭欢乐的同时,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而宝宝平安降生,作为父母,此时最关心的就是宝宝是否健康。那么,要怎么判断新生宝宝的身体状况呢?

  第一:体重。体重是反映新生宝宝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足月出生的宝宝正常体重范围是在2.5-4千克之间,所以,如果出生体重小于2.5千克,就称为低体重儿;大于4千克,则称为巨大儿。

  另外,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2-5天,由于新妈妈的泌乳能力和新生儿的吸吮能力都不高,因此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一种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幅度最多可以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但大多都可以在出生后10天内恢复,所以,一般都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是,如果新生儿体重减轻过多或恢复过慢,又或者同时伴有吐奶,拉稀便等异常表现,则应当及时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第二:身长。身长是反映新生宝宝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与种族,遗传,孕期营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平均身长大约为50厘米。

  第三:头围。新生宝宝出生时的头围会相对较大,一般可以达到33-34厘米。因此,如果新生儿头围较小,就要注意新生儿是否脑部发育不良;如果是头围过大,则应当及时检查,排除脑积水的可能。

  第四:头部。新生宝宝的头顶有一个叫做“前囟门”的长菱形凹陷,用手轻轻触摸会感觉很软,并且有跳动感,一般在宝宝1-1.5岁时会慢慢闭合。所以,如果新妈妈发现新生宝宝前囟门过大或过小,早闭或迟闭,都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因为这都是不正常的。

  第五:皮肤。新生宝宝的皮肤非常薄,而且颜色发红,皱褶很多,有的甚至还沾着灰白色的胎脂或覆盖一层软软的绒毛。同时,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都会出现脱皮现象,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一般来说,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这就属于正常现象,新妈妈不用特意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新生宝宝在脱皮的同时还伴有红肿或水疱等其他症状,就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

  另外,新生宝宝在臀部,腰部,后背等处也会常见有一种叫做“儿斑”的蓝绿色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消退,所以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第六:体温。新生儿的正常体温为36℃-37℃,但因为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新生儿的体温通常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产热大,容易散热,因此,新妈妈一定要注意新生宝宝的保暖。

  第七:呼吸。新生宝宝每分钟的呼吸为35-40次,通常呼吸表现为浅快,不均匀,经常会出现一阵快速的呼吸,继而变得缓慢,有时还有短暂的呼吸暂停。

  如果新生宝宝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超过了每分钟60次,又或是少于每分钟20次,并且伴有呼吸困难,皮肤和口唇青紫,面色难看,哭声低微,吮吸无力等症状的话,则表明宝宝病情危重,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八:排便。出生12小时后,新生宝宝就会开始排胎便。胎便通常呈深绿色,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一般在出生3-4天后就能排尽。如果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还没有排便,新妈妈应当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肛门等器官畸形。

  第九:排尿。新生宝宝在出生后36小时内排尿都是正常的,一般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出生后2-5天,新生宝宝由于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因此尿液会呈粉红色。这时,新妈妈可以加大哺乳量或加喂温开水以增加尿液,防止结晶和栓塞。

  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宝宝的尿量会逐渐增加,每天可以排尿10次以上。这是正常现象,新妈妈不要因为嫌换尿布麻烦就减少给新生宝宝喂水,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喂水少,很可能会让宝宝出现脱水热症。

  第十:乳房肿大。受母亲体内激素的影响,新生宝宝在出生一周内通常会出现乳房肿大的现象,有时还会泌乳。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不需要进行治疗,但也不要挤压和按揉新生宝宝的乳房。

预告一下:

下周二“早”健康之“婴幼儿健康管理”专栏——《第2期:新生儿喂养指南》,欢迎您的收听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