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只因埋沒了一個人才!

大家都只知道歷史書上所介紹的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但其實在那之前,就有一位帝王本來有機會可以完成祖國的大一統,那就是魏惠王。大家可能很多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有人說他才是在戰國期間,對當時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君主;也有人說是一個昏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客觀的瞭解一下魏惠王這個集褒貶於一身的人物。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只因埋沒了一個人才!

魏惠王是魏文侯的孫子,經過與他弟弟的一番爭奪,而魏文侯正是魏國的建立者,魏國作為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有很大的功勞在魏文侯身上。當時的魏國憑藉一己之力就獨自毀滅了中山國,後來還聯合三晉成功的敗齊挫楚,不難看出來,當時的魏國實力不容小覷。所以在魏惠王接手時,魏國已經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強國,他可以說是很幸運的。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只因埋沒了一個人才!

魏惠王早期勤於理政,勵精圖治,就魏惠王對魏國的貢獻來說,不得不提的就是魏惠王對開封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要知道,他可是第一個把開封定為首都的君主。再者就是他下令開鑿的人工運河鴻溝,發展當地的生產。即使是到現在,開封都能以多水而聞名國內,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譽,可見當時魏惠王對開封的貢獻是非凡的。魏惠王還使魏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地域得到了擴大,雖然不及魏文侯對魏國的貢獻,但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魏國在當時的發展。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只因埋沒了一個人才!

提到魏惠王,就不得不提到魏惠王身邊的龐涓,他是魏惠王的將軍,以治軍嚴謹,用兵如神而出名。他曾對魏惠王保證說,只要任用他為大將,就能使魏國稱為霸主,最後統一六國。後來魏惠王確實在一定時間內在各國之間率先稱王,成為了中原霸主,也在當時贏得了暫時的和平局面。魏惠王重用名將龐涓,本來是走了一步好棋。可是在龐涓陷害孫臏時,魏惠王卻完全沒有察覺其中的利害,讓孫臏逃脫後去了齊國,買下了隱患。要知道,後來讓魏國吃盡了苦頭,也就是這個孫臏。可以說,魏惠王沒有好好利用的很多人才最後都讓魏惠王吃了虧。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統一六國大業,只因埋沒了一個人才!

魏惠王在軍事上樹立的敵人太多,國力日益衰弱。而魏惠王自身又剛愎自用,好形式主義,始終沒有意識到當時魏國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魏惠王好大喜功的心態以及戰略主攻方向抉擇上的失誤不得不說,魏國因魏惠王重視人才而興盛,卻也因魏惠王錯失人才而衰敗。魏國在馬陵之戰的失敗之後,魏國喪失了霸主地位,從此進入衰敗期。

總的來說,魏國之主要失敗在於魏國“四戰之地”的地理環境和錯誤的用人政策,魏惠王因戰略方向選擇錯誤而導致後來步步皆輸。雖然有人評價魏惠王:留不住人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魏惠王曾經是很有戰略眼光和雄才偉略的,甚至在早期魏惠王還能算是一個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