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解放战争时期的石少华

为纪念摄影家石少华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日前开幕。展览通过战争年代的新闻摄影,新中国成立后的纪实、艺术摄影等多角度呈现石少华60年的摄影历程与成就。大家在各种场合见到的耳熟能详的照片,很多都出自他的手。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学生时代的石少华 摄于1937年

“解放十年前后,山河万里金瓯,工农服务上镜头,留下革命春秋。”郭沫若的这首诗展现了石少华不平凡的一生。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1987年)方学辉摄影

石少华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导者之一。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在长城边留影(解放战争时期)

“我国革命的摄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道路,……而我个人只不过是在这条道路上踩了几个脚印罢了。” ——石少华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1995年石少华在深圳 石松摄影

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

石少华(1918—1998)广东番禺人。自青年时期起从事业余摄影活动。1938年3月,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燎烟中,经廖承志同志介绍,石少华从香港经广州、西安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9月随抗大总校迁往华北,同年11月分配到冀中军区政治部,任摄影组长。1943年9月,石少华调晋察冀画报社任副主任,1948年6月任华北画报社副主任,他和沙飞、罗光达等同志一起,领导了华北敌后根据地的摄影工作。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 拍摄 八路军开进张家口。河北张家口,1945 年。

石少华决定以举办训练班的方式培养摄影干部。1940年6月,冀中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队在河北省曲阳县宋家庄开学,石少华既是队长又是教员,学员共10人,来自冀中各军区。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大生产运动中的八路军。1942 年。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遇上鬼子扫荡,学员们不得不分散在老乡家装扮成老乡的家人进行掩护,之后,一些同志和组织失去了联系。石少华一一为他们联系回到部队从事摄影工作。从1940年到1948年,石少华和他的战友们先后在冀中军区、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举办摄影训练队和训练班共9期,学员总数两百多人。几乎每一期石少华都是身兼领导和教员。这些学员毕业后,分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战场,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摄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飞檐走壁》河北冀中河间,1942 年

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于1950年调任中央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新闻摄影处处长。1952年4月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后,他调任主任。从1956年开始,先后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中国摄影学会)第一、二、四届主席,第三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8月任新华社副社长。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民兵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地雷。1943 年。

“文革”中,他曾受到冲击和迫害,后出任国务院文化组秘书长,1979年11月回新华社任副社长、党组成员兼新华出版社社长。1982年离休后,先后当选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1986年获“国际影联荣誉杰出活动家”荣衔,1989年获日本第五届东川国际摄影节海外作家奖。1988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石少华作品选》,辑入他不同时期的部分作品。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沙飞、石少华摄影作品展》在广州、深圳展出。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北京,1949 年 10 月 1 日。

历史的记录者

石少华是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著名摄影家。1938年,带着照相机奔赴延安的石少华开始了他的摄影创作,他拍摄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延安的社会、风光、军民生活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白洋淀上的猎人》河北白洋淀,1942 年。

《毛主席和小八路》是1939年春天拍摄的。当时毛主席到抗大来讲话,当走到会场附近,两个小八路从山坡上跑下来,向毛主席问好。主席亲切地和他们交谈。主席问他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矮个子的小八路说:我知道,你叫毛主席。主席笑着摇头说:不对,我叫毛泽东,边说边用一只手指在另一只手掌上写着:毛—泽—东。石少华迅速按下快门,抓取了这感人的一幕。那么亲切、自然,人民军队领袖和普通士兵之间平等、和谐、亲近的新型关系溢于画面。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毛主席和小八路》延安,1939 年 2 月

《毛主席和杨家岭农民谈话》也是石少华在延安时期的经典作品。画面上身着土布军装的毛主席和肩扛扁担头扎白羊肚毛巾的农民躬身交谈,平易近人的神态、水乳交融的情感,抓取得如此真切朴实。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毛主席和杨家岭农民交谈》延安,1939 年 3 月。

石少华从事摄影工作50载,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奔波于祖国四方,出访过世界许多国家,拍摄了大量为国内外观众喜爱的摄影作品,名闻遐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记录了我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主要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小八路》、《埋地雷》、《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子弟兵母亲戎冠秀》、《飞檐走壁》、《解放张家口》等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冀中水上游击队》,是他六进六出白洋淀,体察水上游击队的战斗生活而后精心构思拍摄成的。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儿童团员》河北冀中,1940 年 1 月

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担任了更加繁重的摄影战线的行政领导工作,仍旧抽出时间进行摄影创作。他拍摄了《老贫农讲家史》、《钢锭》、《坎儿井》、《红绸舞》、《胜利腰鼓舞》等大量反映工农兵生活的照片、祖国大好河山和建设新貌的照片。他出访二十多个国家,拍摄了《在尼日尔河畔》、《金字塔下的沙漠之舟》等世界各国的风光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照片,为中国人民了解世界打开了视野。1970年,在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最困难的时候,石少华率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越南。在越南前线,经常遇到美国飞机俯冲扫射,子弹不时从身边、头上掠过。石少华镇定地和大家一起进行战地采访。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冰上雁翎队》河北白洋淀,1944 年。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的解放军部队。北京,1949 年 10 月 1 日。

石少华对摄影艺术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仅擅长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极深的功底。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冰上雁翎队》河北白洋淀,1944 年。石少华拍摄的《白洋淀上雁翎队》组照之一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画家黄胄

1962、1965和1985年,石少华先后在北京和广东举办个人影展,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为影展题词:“解放十年前后,河山万里金瓯,工农服务上镜头,留下革命春秋”,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郭沫若题词

摄影理论的奠定者

石少华不仅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而且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从战争年代开始,他就勤奋地开垦摄影理论的处女地,撰写了大量摄影理论文章。一版再版的《摄影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他五十年摄影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概括。此外,还写有《谈新闻摄影》、《摄影记者的工作》、《中国摄影简史》等论文,及专著《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摄影与实践》。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1975年周恩来抱病参加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作报告

石少华重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反对虚构和摆布。1956年他提出:“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主要还应该锻炼自己在事务发展过程中,在不干涉对象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将事务的本质瞬间拍摄下来的本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摄影记者。“石少华认为,坚持真实性,必须深入实际,对拍摄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他强调:“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在实践工作中、在连队里、在战场上产生的。”他拍雁翎队从1942年至1945年六次深入白洋淀,和雁翎队队员们一起打鬼子炮楼、阻击鬼子袭击芦苇荡;他拍地道战,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在各种地道里爬上爬下熟悉地形,钻在地道里打鬼子……。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拍摄 化装后的武工队

六十年来,石少华在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踩了几个脚印”:他参与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军队的摄影工作,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他创办了晋中军区第一个摄影干部训练队,是数百名战争年代摄影记者的老师,是他们从事摄影工作的领路人;他参与开创了新中国的摄影事业,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创办了新闻摄影局新闻摄影处、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国图片社、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出版社、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以及《人民画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等摄影刊物;他被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国际影联荣誉杰出活动家”,被日本东川第五届国际摄影节授予“海外摄影家”;他捐款设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奖学金,以褒奖新闻摄影优秀学子……。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很多风靡全国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奠基者

石少华请毛主席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