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企業被追徵十年社保背後的信號

企業被追徵十年社保背後的信號

稅改過程中,中國開了一扇窗,同時關上了一扇門。

最近,兩則消息備受關注,一則是個稅改革後,中低收入者的稅負減少;另一則是,社保須按納稅工資繳納,企業負擔加重,員工到手工資減少。

最典型的例子是,江蘇常州市裕華玻璃有限公司2007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間欠繳社保費,稅務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追繳十年社保費用共計200餘萬元。

這一系列政策背後透露出什麼信號?值得深思。中小企業會不會出現倒閉潮,進而引發失業潮風險。

-01-

最近,給企業減稅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測算,從2009年起,中國企業的全口徑宏觀稅負就一直高於美國。

從狹義宏觀稅負看,減稅降費在前幾年取得效果,但由於“營改增”後加強徵管及個稅多年未調整免徵額,今年上半年宏觀稅負大幅上升。

數據顯示,我國稅收收入/GDP比重從2013年的18.6%下降至2017年的17.5%,財政收入/GDP比重從2015年22.1%下降到2017年的20.9%。但是2018年上半年,上述指標分別上升4.4和4個百分點至21.9%和24.9%。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確定五大減稅領域,將為企業減450億稅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全年要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

看起來政府的減稅力度也不小,但為何企業感受不到呢?難道是因為企業貪心?

其實並不是,再來看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增值稅33600億元,同比增長16.6%,企業所得稅23928億元,同比增長12.8%遠遠超過GDP與個人收入增速。

這說明中國還有減稅的空間。

-02-

8月28日,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法院發佈一則行政裁定書顯示,常州市裕華玻璃有限公司2007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間欠繳社會保險費合計201萬元,江蘇省常州地方稅務局第五稅務分局作出社會保險費徵收決定,對裕華玻璃公司徵收社會保險費。在徵收決定生效後,因該公司未全部履行繳納義務,稅務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企業被追徵十年社保背後的信號

該事件出來後,引起熱議。一方面是企業對國家減稅“不領情”,另一方面,企業的實際負擔還在加重。兩者放在一起,難免不引起反彈。

說企業負擔加重,和我國社保徵管體制最近的調整有關。2018 年7 月20 日, 中辦、國辦印發了《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規定,從2019 年1 月1 日起,各項社保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此前,稅務部門徵收個稅,人社部門徵收社保費,部分企業沒有足額為職工繳納社保。未來由稅務部門接受社保費用徵收,企業將會失去在兩個部門給職工申報不同工資的“操作空間”。

國盛證券的分析認為,推行社保徵管體制改革,一是因為一直以來社保費“分徵”過程中存在企業逃繳行為;二是因為,社保資金缺口逐年擴大,政府希望強化徵管,減少漏繳、少繳現象。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在9月4日發佈的報告中稱,社保徵管體制改革,最終將明顯提高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可能對個人當期可支配收入產生明顯負面影響。

社保徵收改制雖然對於補充社保資金缺口,改善居民福利具有長遠意義,但徵管力度的短期顯著提升,預計將顯著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衝擊企業利潤,對居民當期收入帶來負面影響。

據測算,在徵管體制改革後,企業與個人將補繳共計近2萬億元。若企業與個人按照當前費率共同承擔,將影響企業利潤總額13.4%,短期增加企業運營壓力。若完全由個人負擔,將進一步壓低當前居民消費,累計對GDP帶來1.5個百分點的衝擊。

-03-

世界銀行公佈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的企業稅負在全球範圍內屬於較高水平,總稅率達67%(企業稅負佔稅前利潤的比例),在全球GDP排名前30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南美“雙熊”——阿根廷和巴西。

企業被追徵十年社保背後的信號

在徵管體制改革之前,中國企業的社保負擔已經很重了,如果負擔再加重,社保可能成為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

國泰君安在報告中稱,中國企業社保繳費比例極高,不僅普遍高於發展中國家,而且高於大多數發達國家。對企業而言,社保費用是企業人力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社保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產品的競爭力。

因此,對於很多以人力成本為主要優勢的中國企業而言,企業逃繳、漏繳、少繳社保的動機很強。

企業被追徵十年社保背後的信號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國企業社保總費率水平持續保持高位,平均來看,當前企業總費率在30%左右。與之相伴,企業用人成本高昂。在此背景下,社保徵管效率的提升,對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中國為什麼現一邊減稅一邊加重社保負擔,最直觀的原因就是中國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養老負擔加重的問題。

據預計,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中國統籌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於歷史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來臨,使得養老金未來的缺口將逐步加大。

數據顯示,2017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43310億元,其中徵繳收入33403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38052億元,當期徵繳收入已經低於當期支出,且資金規模僅相當於當期基金支出的87.78%。

一邊是養老基金捉襟見肘,一邊是中國企業的實際社保負擔較重。以養老保險為例,目前企業與個人的繳費率是28%,而德國養老保險費率的上限是10%,借鑑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費率還有較大下調空間。

今年年初,人社部披露,過去三年多來,我國先後降低社會保險費率4次,總體社保費率從41%降到了37.25%,累計已減少企業成本約3150億元。

現在來看,這些可能只是毛毛雨,難以解決企業的重負擔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