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叫“马”的街名 南充曾经马嘶鸣

叫“马”的街名 南充曾经马嘶鸣

南充画家周兴龙笔下的金马巷。

叫“马”的街名 南充曾经马嘶鸣

南充画家周兴龙笔下的马市铺。

一条街巷、一条江河溪流的名字,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马市铺、金马巷、马尿溪……更是鲜活历史的一种记录,也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

1 马市铺:得名缘起北宋“保甲养马法”

“你说马市铺嗦,马市铺哪个不晓得嘛。”

马市铺路,位于顺庆城北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大道,南接西华路,穿过绕城高速,马市铺汽车客运站以“马市铺”而命名,就位于绕城高速与马市铺路的交叉点附近,巨大的银色外墙和流线顶部造型在普普通通的建筑群中非常具有分辨度。

为什么叫马市铺呢?这条街名的由来还得从北宋王安石变法说起,但马市铺其实最早叫“马死铺”。

据《记忆南充》记载:公元1067年,初登大统的宋神宗即召王安石赴京,在大宋疆域之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朝野之中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大刀阔斧声威正盛,而在当时隶属于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自然也顺应朝廷大力推行新法。这其中,“保甲养马法”的故事在小小的马市铺流传了一千年之久。

所谓“保甲养马法”,说白了,就是将养马这个活儿变官养为民养,大大节省朝廷在养马这项事务上的开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然而在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人们习惯了耕作与和平,新法下行却要求百姓饲养战马,在四川地区显然条件不足。

就算是养出了战马,一旦北方出现战事,从南方饲养的战马能否适应北方的战事环境呢?显然不能,新法在这方面忽略了在南方实行的可行性。

为了鼓励百姓们将马养好,当时各州各县每年都举行一场盛大的赛马大会。据说,在一场赛马大会之后,冠军马的主人正欲牵着心爱的马回家时,哪知马却筋疲力尽栽倒在地,永远闭上了双眼。主人心疼不已,却又无法将其再带回家,只好就地掩埋。若干年后,那方矮矮的坟冢早已不见,而埋马之地“马死铺”的称谓却流传了下来。

时光流逝,清光绪二十七年,时任南充知县的马道节认为“马死铺”地名欠妥,于是下令将“马死铺”改为“马市铺”,这一名称于是沿用至今。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南充人来说,“马市铺”和“马死铺”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因为四川方言几乎很难有平翘舌之分,所以口头上,这个地方通通还是“马死铺”。

如今,马市铺路上的马市铺汽车客运站,每日发班量在800班次左右,日均输送旅客的能力可达到20000人次,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2 金马巷:被“盗”走的一匹“金马”

“师傅,在这儿停一下!”

飞驰的出租车停靠在了离南充二中几十米远的一条小巷口,这条小巷是金马巷。这条东连长生巷,西接大北街的小巷,早已被现代高楼大厦默默深藏,但它却承载老南充人口口相传的回忆。

在《记忆南充》中记载了金马巷的故事:传说在若干年之前,这条小巷又被称为“发财巷”。因为无论是北面青砖高筑的深宅大院,还是南面黄土堆好的小屋子,有不少人家都因为勤劳踏实而发了财,一来二去声名远播,这条小巷自然也成了“风水宝地”和“财神照顾的地方”。

住在此地的居民和来这里喝茶买东西的顾客,也不跟谁拘谨,就在巷里搭好的一个又一个小方桌上“摆龙门阵”,大到国体政事,小到鸡毛蒜皮的俚俗。不知何因,金马巷有一种奇特的回声现象,各种声音回荡在小巷,就像是信马闲游所发出“嘚嘚”的马蹄声,而当有人吹牛吹得面红耳赤、喝酒赌誓之时,小巷里则回荡着万马激腾的嘶鸣。

于是有人盛传,小巷用于防火的“风火墙”内藏着一匹金马,小巷由此得名“金马巷”。传言一出,往来商贾闲人络绎不绝,为了求得“发家致富”的秘密而来到此处,倒是极大地刺激了金马巷的经济发展,是否有人因此而真的“发财”也未尝可知。后来,有人在风火墙上挖了几个大洞,“盗走了金马”,从此小巷中再没奏起过嘶鸣声与马蹄声的交响曲。这个离奇的传说代代相传,并演化成了一个小巷的名字。

3 马尿溪:马尿浇灭烧粮草的大火

除马市铺、金马巷,南充西山还有一条名为马尿溪的溪流。

据史料记载,南明政权许以左良玉高官厚禄,进剿大西政权。张献忠军队驻扎于南充西山,某日深夜,左良玉部士兵偷袭张军大寨,本欲一把火烧掉张献忠军队的粮草,不曾想惊动军中战马,马尿不偏不倚地正好浇灭火苗。后来马棚外的那条小溪就被命名为“马尿溪”,名字一代一代传到如今。

然而遗憾的是,这条小溪不知何时消失了,西山也早已没有当年的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有的是茂林修竹、鸟语花香。

经历2000多年的发展,今时南充高楼林立大城崛起,虽然马市不在了,小巷深深也再无金马嘶鸣,奇迹一般的马尿溪也已经不知所踪,但南充城不可忘却的记忆,关于“马”的回忆,仍然铭刻在老城深处。或许踏足这些地方,尚能找到旧时光的共鸣。(记者 易立权 见习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李皓宇 王梦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