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或《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又經過明、清兩代許多文人的不斷增補,才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增廣賢文》中有很多頗具道理和智慧的格言,比如: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在《增廣賢文》中還有一句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難道結交僧侶、道士的人就不是好人嗎?難道佛教、道教不是勸人向善的宗教嗎?

其實古人,特別是古代讀書人眼中的出家人形象一直都不太好。如果看《三言二拍》之類的古典小說就知道,其中描繪了很多貪婪、狠毒的出家人,代表著古人眼中出家人的一般形象。對於出家人,古人還有很多侮辱性的稱呼,比如管僧人叫賊禿,管道士叫牛鼻子、妖道等等。

一代文宗韓愈激烈的反對佛教,他在《原道》一文中要求將那些僧侶們還俗:

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

他還在《諫迎佛骨表》中請求皇帝銷燬佛骨舍利: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很多出家人並非因為信仰,而是為了謀生計才出家的。

在古代,百姓們都需要交丁稅,也就是所謂的人頭稅。但是,出家人卻是不需要納稅的。其他百姓辛辛苦苦勞作賺錢,而出家人呢?混得差的可以給人做法事賺錢,好一點的坐在廟裡等人送香火錢,混得最好的則坐擁大片土地,就像俗世的地主一樣。所以很多人看到了這其中的好處才出家的,他們並非真心想修佛、修道,僅僅將出家視作一種職業,自然不會認真遵守戒律,因此出現了很多酒肉和尚,喝酒吃肉甚至犯淫戒,違背了釋迦牟尼的教誨。

古代,每當統治者崇佛信道時,往往會造成出家人數量爆炸式增長,勞動人口、納稅人口急速下降,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同時寺院規模不斷擴大,大量財富往寺院集中。最後造成國家貧弱,社會混亂。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而且,古代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口流動性比較低,但出家人們可以利用行腳、化緣的機會雲遊四方、走家串戶。所以他們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打聽、傳遞各種流言蜚語,東家長李家短,那些居心叵測的出家人還可能利用這一機會作奸犯科。因此在老實本分的人看來,這些走街串巷的出家人無疑是一種不穩定因素,會帶來很多治安問題。古代很多起義、造反的人,都會打著宗教的旗號,比如歷史上有太平道、彌勒宗、白蓮教、明教等等……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個出家的僧人,他在四處雲遊化緣的過程中對於各處的山川地形有了瞭解,才能夠奪取天下。

正因為這些原因,《增廣賢文》才會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當然這一句話並非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僧人、道士,但是那些真正修行的出家人,他們一心向佛、求道,也不會輕易與俗世之人有過多往來。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其實佛教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佛教中有個傳說,魔王波旬曾對釋迦牟尼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佛告迦葉:我般湼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大般涅槃經》卷七)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佛教、道教勸人向善,《增廣賢文》為何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