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

有人說:“花開終會謝,月圓必有缺。”

看了這句話,是不是覺得世事總有缺憾,總難圓滿?

要是這麼理解的話,心裡難免會有些失落。

可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懂得這個“半”字,才能懂得人生真味。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

——半苦半甜,才是生活。

楊絳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

人生不全是圓滿結局,大團圓的結局只會出現在電視劇裡。

真實的人生總是泥沙俱下,有笑有淚。

明白這一點的人,就不會太過執著。

不執著於悲,不沉浸於喜,苦樂隨緣,擁抱生活。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

——半得半失,方得圓滿。

有得有失,多得多失,少得少失。

捨得之間,是分寸,是取捨,是智慧,更是境界。

蘇軾不被貶海南,就不會開一方文脈;司馬遷不被宮刑,就沒有《史記》千載;孫臏不被挖去膝蓋,就沒有《孫臏兵法》。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

上天的厄運,可能是一次磨礪,他在期待著你絕地翻盤,來一次漂亮的反擊。

上天的眷顧,可能是一次陷阱,他在等待著你得意忘形,然後把你打入深淵。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處如有所失,彼處必有所得。

哭過了,便堅強了;經歷過,就成長了;失去過,學會珍惜了。

人生就是在得失中不斷成長,一半得到,一半失去,人生方得圓滿。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

——半醒半醉,才是大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活得太明白,太較真,就失去了彈性,壓死了自己,也逼走了朋友。

這個世界上不是事事都要爭個明白,有時候糊塗一點反而更好。

鄭板橋一生孤苦,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一生官場碰壁。最終淪落到街頭賣畫。但是,他的晚年卻過得恬淡而溫馨。

能當官便做事,不能做官就畫畫,也不勉強。住在官衙也行,住在破屋也可,對自己的人生,不再較真。所以,他活得大度從容,詩酒風流。

人生中,過度的清醒,會讓人覺得薄涼冷漠;過度的沉醉,又會讓人感到浮淺迷離。所以,完美的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難得糊塗,糊塗難得。”這是歷經滄桑後的成熟與從容,也是一種返璞歸真後的悠然坦蕩。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

——半人半我,才最自在。

《莊子·山木》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乘船過河,前面有船要撞上來,這個人破口大罵,罵對方不長眼、看不到“我”。

等船撞過來,卻發現對面船上沒人,是個空船,剛才的滿腔怒火,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果船上有人,說明有人在冒犯自己,自己生氣,是在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人的自尊太強、自我意識太強,別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馬反彈回去,情緒也就爆炸了。

人和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源於“我”,過於強調自己的感受,是人際矛盾的根源。

莊子說:“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意思是:一個人別把自己太當回事,自然也就沒那麼多煩惱了。

兩隻船相撞,你的第一句話不是罵人,而是問:“你沒事吧?”

把“我”分一半給別人,易地而處,考慮下別人的感受。這樣的話,哪裡會有什麼爭執呢?

虛己遊世,虛己、忘己、無己、多考慮別人,這樣才能不害物也不害於物,不害人也不害於人。

放下我執,自然可以事事不計較,人生自是悠悠然、大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