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地大物博每一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對於動植物來說,物競天擇,許多動植物在大自然中也習得了適應的生存之道。自然界裡有一些動植物喜歡挑戰,嚴酷的氣候惡劣的生存環境,對一些動植物來說難以生存,然而這樣環境下往往空氣新鮮,水質清澈,同時少有天敵,比如高山峽谷水流湍急裡的腹裂魚,東北冰雪下的蛄蝦,雪蛤。

今天介紹的是一種生活在山上溪流石縫或水潭裡的野生魚,普通的野生魚多生長在平原水域,而這種魚只生長在高山,而且只在我國泰山才有分佈,人稱“赤鱗魚”,比刀魚還鮮美,不認識的常錯過。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赤鱗魚,相信大部分人對其超級的陌生,赤鱗魚學名螭霖魚,個頭不大隻有十幾釐米長,魚體呈梭形樣子酷似麥穗魚,相比青灰色的麥穗魚赤鱗魚就漂亮多了,鱗片細密微黃透明,背鰭和尾鰭呈灰黃色,腹鰭呈橘黃色,赤鱗魚的眼圈金黃色而魚眼青黑色,形同龍目圓睜。

赤鱗魚能隨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改變體表顏色,或深或淺。到了求偶季節雄赤鱗魚的魚鰭會變成紅色,陽光下光彩熠熠,偶有赤鱗魚還長有魚須,當地人習慣叫它赤鱗魚,“變色龍”。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赤鱗魚是一種珍稀野生魚類,對水質和環境要求高,只生長在海拔300至800的泰山的山澗清澈水質的溪流裡,棲息在溪流的石洞及石縫裡面。赤鱗魚喜歡安靜的環境而且膽子非常小,對聲音變化反應靈敏、行動敏捷,如果聽到水邊有響動會迅速躲進石縫中,因而赤鱗魚非常的難捉。即便是捉到了帶下山也很難養活繁殖,所以民間有“螭霖魚不下泰山”,赤鱗魚離開泰山水不能存活的說法。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赤鱗魚對海拔和溫度很敏感,只生活在泰山山腰地帶的山澗溪流裡面,在其它水域難得見到有赤鱗魚,野生環境下赤鱗魚生長非常的緩慢,長到成魚需要三年之久,但也粗不過手指,長不過手掌,成魚體重不過二兩。赤鱗魚肉質細嫩,香而不膩,鮮而不腥,經常食用可以補腦力,生智慧,降濁氣悅顏色,明目聰耳齒牙堅固。赤鱗魚與洱海油魚、弓魚、青海湟魚,富春江鰣魚並列五大名魚。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山澗溪流徑流彎曲,水溫低而富生藻類,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赤鱗魚不僅肉質細嫩鮮美,同時富含氨基酸,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赤鱗魚含有的蛋白質高出鯽魚,鯉魚,油脂的含量比鯽魚多一倍。在晴朗的天氣裡,如果將赤鱗魚放在石頭上,在陽光下曬上一會兒,赤鱗魚的魚皮逐漸變色,最後魚肉和魚皮會融化成一灘油脂,只剩下一整根魚骨刺,因而赤鱗魚非常珍貴。

一出水就化成油,卻名列中國“五大名魚”,一萬元才能買2斤


赤鱗魚沒有其它淡水魚特有的泥腥味,魚肉細膩香而不肥,可以酥炸,清汆,清蒸,位列魯菜食材的“八珍”之一,幹炸赤鱗魚更是一道名貴菜餚。赤鱗魚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很難人工養殖,近年來隨著對野生赤鱗魚過量捕獲,赤鱗魚的生長空間變得狹窄,價格越來越高,十幾釐米的赤鱗魚賣到四五千元一斤,一條20釐米的赤鱗魚可以賣到2000多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