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是的,我没说错,药店那些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基本是导购员而不是医生。

白大褂又称隔离衣,淘宝上你搜一下,卖的也不贵。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我们已经习惯了白大褂带给我们的关爱和权威,所以得了头疼脑热小小不然的病,一般会听从药店白大褂的建议,买他们推荐的药品。

老李也是这样,去医院麻烦,反正是小小的不舒服,到药店就是顺路的事儿。

然而,老李是研究股票的,我会特别看一眼药盒上的生产厂家,竟然没有一次是我熟悉的上市药企。

这事儿肯定不对,但不对在哪儿,老李说不好。

我们索性只从股市的角度思考。

某上市连锁医药企业: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对上市公司而言,近40%的毛利率比较正常,按产品分类之后的成药毛利率30%,也不能说是暴利。

然而,医药连锁生意也是连锁生意,对比一下连锁商超的毛利率: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我们去药店买药

如果是作为消费者,那这搞出来的10%的毛利率就太多了,只是批发零售个商品而已嘛。但如果是作为病人治疗,这10%又太少了,因为不够医生问诊费用。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多支付这10%呢?

其实就是白大褂导购嘛,我想治疗个头疼脑热,谁会计较50块钱的药和55块钱的药呢?

所以,我们会买到小厂的药、价格贵一点儿的药、换个名字上包装的药。反正几毛钱一片的特效药是不符合这个市场模式的。

这个市场需求就摆在那里,你不能幻想回到过去,只能展望未来。

这次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市场。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破物理的界限便捷的“求医、问药”。

未来互联网医疗包含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平台、医药、医疗保险、健康服务五大模式。

其中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线上模式,在线问诊平台则本质上是满足消费医疗的需求,二者对于方便患者、分散流量、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公平分配有重要意义。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平安好医生(01833)是港股上市公司,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典型代表,其业务也代表了同类企业典型的商业模式。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主要分为四类: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家庭医生服务是平安好医生早期业务开展的核心抓手。远程轻问诊需求是患者下载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核心驱动力,这一业务相当于是流量的入口。

而公司的利润,来自于健康商城。

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盈利模式与互联网医院有很大不同。受限于政策约束,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只能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而不能进行诊疗服务,不能开具处方。因此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更多通过将流量引流至电商业务来实现创收。

起步于问诊,繁荣于电商,典型的流量+产品的互联网模式。19年营收50.65亿,毛利11.71亿,净利润-7.47亿,毛利率20%,公司还在亏损。

既然公司还没开始赚消费者的钱,如果真的要买药,未来老李更乐意去这家线上平台去找找医生,然后再定买什么药。

研报: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传统药店的利润将被挤压

➡ 多多指教

大家好,我是老李,用心写干货,给大家呈现不一样的精华内容,大家看完后若能给老李点个赞且转发一下,就是对老李最大的鼓励,感谢各位。

➡ 免责条款

老李文章内容仅为老李的个人看法,据此操作,后果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