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各为其主,他却被仇敌任命为相,他与好友的友情千古流传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这是一段好友感情至深的佳话。

它的主人公便是管仲与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弑,齐国陷入内乱,齐国君位空悬,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都忙不迭从逃亡的别国往齐国赶。结果两支队伍相遇之际,管仲举箭射向公子小白,他以为已将其射死,却不料箭中带扣,小白装死,骗过管仲。

管仲一行放慢回国脚步,给公子小白以可趁之机,抢先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君位已定,齐桓公首先将昔日的亲兄弟公子纠处死,并将仇人管仲押到跟前,准备开刀问斩。关键时刻,管仲的好友鲍叔牙出面求情,救下管仲,并极力向齐桓公推荐他。

各为其主,他却被仇敌任命为相,他与好友的友情千古流传

(管仲)

齐桓公一向尊重师傅鲍叔牙,听到他的举荐,便任管仲为相,而管仲也竭尽全力以报答桓公的知遇之恩。在以后相处的岁月中,齐桓公越发尊重与依赖管仲,尊其为“仲父”。

管仲着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相地而衰征”: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等等。

历经三十五年的励精图治,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无论他们君臣感情有多深,终有离别的一天。公元前645年,年已七十八岁的管仲病危,在病榻前,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代替他担任相国,桓公分别说了易牙、竖刁、开方与鲍叔牙,前三人皆是无良小人,管仲全部给予否定,而他居然也不同意自己数十年的好友鲍叔牙接班,理由是: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相的。

各为其主,他却被仇敌任命为相,他与好友的友情千古流传

(鲍叔牙)

按照我们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管仲这种做法的:毕竟当年没有别人鲍叔牙举荐,你管仲命都没了,更别提担任相国,位极人臣了!而更让我们后人钦佩的是,当鲍叔牙听到管仲拒绝他接班任相时,竟然坦然一笑,道:管仲举荐别人而不举荐我,说明他不存私心偏爱友人,这才是我鲍叔牙的朋友啊。

曾经,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两个人合伙一起经商赚钱,可是,管仲总是分给自己的多,分给鲍叔牙的少。鲍叔牙对此却从不抱怨,当他听到众人在背后说管仲贪婪、不讲朋友义气时,他立即出面解释:管仲并不是贪图金钱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家境贫寒,尚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之后,管仲又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没有成功,鲍叔牙却从不认为管仲无能,而是安慰他说机会未到。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管鲍之交”是为“知己之情”!而二百多年后,在楚国,也出现了一对名垂青史的好友:俞伯牙与钟子期,他们可以说是“知音好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