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读书的兴趣,会影响人的一生。在上篇文章里,我们分享阅读对宝宝智力发育的影响。今天我们说三个小话题:1. 为什么宝宝越小越容易培养阅读兴趣?2. 什么是互动式阅读?2. 怎么让大孩子喜欢上阅读?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书是环境的重要部分

宝宝成长的头几年里,他们在拼命地学习,只为一个目的:了解和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说话,也在慢慢和身边的一切建立联结。比如,圆圆的奶瓶,被当做“能吃饱的罐子”;被子和枕头,被当成“能睡觉的地方”。宝宝会把它们固化在潜意识里,让它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时候,能把书和阅读安排进宝宝的环境,宝宝也会很自然的给它下一个定义。比如它可以是:“一页一页的漂亮图画”;或者是:“跟妈妈玩的讲故事玩具”。。。书会像奶瓶、枕头、衣服一样成为宝宝生活的一部分。

和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从4个月到1岁,甚至是2岁前,宝宝都很容易接受书的出现。并且书越早出现,宝宝就接受得越自然。不过宝宝刚接触书时的体验,会决定宝宝对书和阅读的态度:感兴趣,或者没感觉。

宝宝见到任何新鲜东西,都会用各种感官认识一下它。比如说,用嘴巴咬一咬,用手翻来覆去的把玩一会儿。没准当宝宝发现纸的特性,既柔软又易碎,她还会试着把它撕碎。

如果你的宝宝见了书就咬、就撕、就翻来翻去,但怎么都不去看书里的内容,你会怎么办?

很多爸妈特别着急。他们觉得书就是拿来看的,不应该被咬、被撕、被当成玩具翻来翻去。所以宝宝碰书,成了个大禁忌,他们担心宝宝把书玩坏,担心宝宝不听爸妈的朗读。然后,他们给宝宝立了个规矩:“我读,你看着,不许碰”

恐怕这么做,宝宝不会喜欢书,更不会喜欢阅读。

我们应该给宝宝个机会,去真正的认识书。比如从布书,硬卡书,洞洞书开始,给宝宝那些撕不坏,嚼不烂,无毒,没尖角的书。干脆让宝宝把它们当成彩色玩具,任她去怎么翻都行,啃也行,扔也行。

等宝宝和书玩久了,就会慢慢发现它里面的漂亮图画。

兴趣第一

光让宝宝接受书还不够。无论宝宝在多大年龄接触阅读,培养兴趣都是首要工作。把这一步做好,选对书很重要。

对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宝来说,颜色鲜艳,图形简单,只有图,或者图大字少的绘本最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所以也最讨宝宝喜欢。

有时候,宝宝未必一开始就能遇到喜欢的书。所以,在宝宝对阅读没兴趣的时候,换换书也很有必要。

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有个禁忌。像这样的话,咱们最好别说:“你坐好了,别乱动”;“你眼睛怎么不看这呢?来,别溜号,看妈妈手指的地方。”;“你这孩子,还没听完就走了!” 请不要用我们的习惯要求孩子!因为宝宝大脑的运转方式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灯笼的光线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的大脑一般这么运转:

惊叹号代表我们关注的事情,箭头代表我们的注意力方向

成年人的注意力,就像手电射出的光,总是聚焦在一个特定方向。所以成年人很容易集中注意力。

宝宝注意力的方向,就像灯笼里射出的光,时刻都分散到四面八方。注意力分散的好处在于,宝宝能从很多细节中研究和理解周围的事物。这种能力很像柯南或者福尔摩斯,每次刚进入凶案现场,他们总能注意到所有重要的细节,哪怕一根可疑的头发丝都不放过。然后又能根据细节间的联系,推理出案发的经过。这是宝宝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成人的重要原因。

既然注意力分散是宝宝的专长,那就请宽容宝宝的溜号和走神。万万不要埋怨他们,也不必强求。不然一定会破坏宝宝对阅读的兴趣。

互动式阅读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宝宝还小,不需要太多互动,可以是单纯的宝宝听,妈妈讲。这时候阅读就是讲故事,就像是妈妈和宝宝的聊天游戏。等宝宝能把妈妈的朗读和图画对号入座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互动式阅读。

互动式阅读在美国叫,Dialogic Reading。它曾经在90年代,被美国政府作为学龄前教育改进计划的一部分。很多心理学实验证明,2岁时开始互动式阅读,会在学龄前时提升宝宝的智商。如今互动式阅读已经是幼儿园广泛使用的课堂内容。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我们说说互动式阅读的标准方法:

初级互动式阅读

刚开始做互动阅读的时候,互动的形式可以比较简单:妈妈问一句,停顿一下,宝宝回答。然后再循环。下面我们模拟一次互动式阅读:

让宝宝选一本她最喜欢的书。比如是一本关于小熊的书。

当每翻开一页书,妈妈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帮忙讲故事”。比如指着这一页上的整张图画问宝宝:“这些是什么呀?”

然后妈妈耐心等待5秒钟。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宝宝回答了问题。这时妈妈可以扩展宝宝的答案,讲出画面中的更多内容。比如说:“来让我们看看这里都发生了什么。。。” 然后家长再停顿5秒钟,看看宝宝会不会追加新的内容。

第二种情况,宝宝没有回答问题。妈妈可以尝试问宝宝更简单点的问题,比如:“这是谁啊?”;“是谁在和小熊一起玩啊?”

刚开始做互动式阅读,宝宝很可能连最简单问题也答不上来。这时候,妈妈可以在停顿后自己回答,然后引导宝宝模仿着说一次答案。比如:“你看,这是不是小白兔和小熊一起玩啊?” 。如果宝宝能正确的模仿着说出答案,妈妈应该给予鼓励,之后从这个答案扩展,讲出画面中的更多内容。

然后,妈妈和宝宝不断重复上面这几个步骤:妈妈问一句,停顿,宝宝答一句,妈妈扩展一句,然后引导宝宝再讲一句,直到把一页书上的大部分内容都讲完,才再翻到下一页。

注意:进入互动式阅读,对宝宝的表达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开始时务必给足耐心,等待宝宝主动说话,而不是逼着她说出答案。太着急,或者对宝宝表现任何形式的不满意或者埋怨,都会影响宝宝对阅读的兴趣。

逐渐升级互动式阅读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初级版做了一段时间(几周)后,妈妈可以尝试在阅读时问孩子一些更复杂的开放式问题,比如:“小熊在做什么呀?”,“小熊为什么哭了?”

这些问题很可能页面上有答案,也可能没有答案。但无论宝宝的回答怎样,我们都要尽量鼓励她。

升级互动复杂度,就是升级宝宝表达能力的过程。升级的过程,要尽量循序渐进,根据宝宝的表达能力和意愿一步步升级。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不然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和对阅读的兴趣。

互动式阅读不仅有助智力发育,还很好玩。在互动式阅读的时候,宝宝一般会特别开心。但阅读还能再快乐一点:

把游戏融入读书

很多游戏都能融入阅读。比如说,在读一本新书时,妈妈先和宝宝看书皮,然后各自猜猜内容,比一比谁猜的更准。也可以每一页之前,猜猜下一页会有什么。

有些绘本在设计的时候,就融入了游戏。比如说,小熊藏在了树后面,探出头,作者给小青蛙一句台词:“小熊去哪了?”。当妈妈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宝宝就开始玩躲猫猫游戏啦。

让大孩子喜欢上阅读

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建立阅读兴趣,爸妈们就会特别担心,孩子如果以后不喜欢看书怎么办?

其实孩子能在任何年龄喜欢上阅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总有一些能让他们不看就心痒痒的书。

所以,对大孩子来说,培养阅读兴趣就要从图书选择开始。并且选择的原则一定是,兴趣第一,实用性第二,甚至实用性完全不去考虑。

我去年遇到过一位妈妈,她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向我抱怨,孩子就是讨厌读书,学校发的书不看,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也不看。但聊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位妈妈对其它课外书的意见很大,似乎除了老师指定的书之外,其它书都算是“违禁品”。结果再追问下去,这位妈妈才告诉我,原来孩子一看漫画书就会茶不思饭不想,尤其是喜欢看《植物大战僵尸》。

那天,我提醒这位妈妈,你的孩子很喜欢阅读,但你正在扼杀他的兴趣。接着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我多年前在一张英文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是美国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他说自己从小有就有阅读困难,不仅不喜欢读书,学业也因为阅读障碍变得越来越差。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蜘蛛侠》漫画,立刻喜欢上了看书。从此他开始被这类漫画故事吸引,不知不觉看了很多漫画。结果他不仅克服了自己的阅读困难,还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后终于考入了全美一流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孩子们的阅读方向,我们可以引导。但它需要有个前提,就是孩子喜欢阅读。如果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就算再有意义的书摆在孩子面前,他也未必会看上一眼。尤其是在当下的时代,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吸引力比阅读高了几个级别。有它们的竞争,阅读对孩子的吸引力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选对书之外,家长给孩子建立的环境也特别重要。如果全家人除了看手机,就是看电视,那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就很难,因为孩子是种最会模仿的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复制爸妈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把手机放下,和孩子一起读读有趣的书。这会给孩子一个信号,读书是件有趣的事,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宝宝的阅读兴趣是这么来的

但无论孩子在什么年纪,有几件打击阅读兴趣的事情,千万不要做:

1. 把阅读变成任务。尽量不要这么和孩子说:“读完这本书,妈妈奖励你个冰激凌” 因为宝宝会想:“原来读书是个苦差事,做好了妈妈会补偿我”。

2. 把阅读变成“正经事”。比如,孩子正在很开心的玩玩具,你对他说:“玩玩具有什么意思啊!宝宝,妈妈给你读本书吧。”

3. 质疑孩子的审美和兴趣。只有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他的选择,他才会更自主的喜欢上阅读。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爸妈会发现,你的孩子更愿意向你寻求建议,并且更听你的话。应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