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中国人已经很久没有尝到饥饿的滋味了。

也许年轻人看《1942》这部电影会很难理解,人真的可以吃树皮?但一些老人看过之后会泪湿眼眶,因为他们太清楚那段饥荒岁月的痛苦了。

连续14年的粮食丰收,使中国人逐渐淡化了饥饿感。

但是被人们忽略的现实却是,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1


2018年的夏天很不平静,极端气候频发,安徽、江苏猪瘟,山东“菜篮子”寿光被水淹,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夏粮减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全中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去年减产306万吨,下降减幅2.2%。

2018年的小麦收购量与前三年相比,也是明显掉下一个台阶。根据中华粮网的最新数据,全国小麦收购同比减少高达2150吨。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山东同比减少,166万吨

江苏同比减少,222万吨

安徽同比减少,400万吨

河南同比减少,1125万吨

这当然跟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脱不开干系,农业学家曾预测,气温每升高一度,粮食作物最多减产25%。

今年的天灾也绝非是中国一国的个别现象,德国今年每公顷谷物产出比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下降了16%,南半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也小麦大幅减产。

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2018年年初至今已经大涨17%,说明减产使得麦价水涨船高。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引发人们的猜测:欧洲易北河水位不断下降,河底的“饥饿之石”再度裸露出来,被人们认为是不祥之兆。

“饥饿石”是指过去以航运为生之人,在河心、河边石头上刻低水位纪录用以提醒:一旦河水枯竭,航运将停顿,生计中断,人们将不得不忍饥挨饿。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石头上刻着“如果你看到我,哭吧”、“我们哭啊,哭啊,你也会哭的”之类的字眼。


这些仿佛都预示着粮食危机正在悄然逼进。

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有人说,中国的谷仓成堆,从2012年以来都处于过剩状态,粮食储备吃个10年、20年的没问题

其实,对于未来,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从2015-2018年,短短4年时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2559千公顷、稻谷减少616千公顷,小麦减少311千公顷,油菜籽减少534千公顷,合计4020千公顷。

另一大问题,库存仓库中的粮食是否安全呢?其实储粮质量差不说,用

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空买空卖“转圈粮”等事件频发。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总体来看,中国粮食缺口不小。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所以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多为未来着想。

目前中国跟全球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2011年的数据,中国农业人口为6.7亿,而美国的农业人口仅为284万。中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236:1。

尽管美国只有不到300万的农业人口,却成为了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它一国的粮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反观中国,我们的现状是粮食进口量越来越大

2006年时,我国粮食还完全自给自足,并且出口了一千万吨粮食;可10年之后,

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进口粮食总量已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吨,超过了我国2017年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3


进口粮的持续涌入,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2017《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粮食安全指数排名第45位,比2016年名次下滑3名,而我们印象中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则遥遥领先于中国。

往年这个指数主要考察的是国家的食品承受能力、供应充足程度、质量与安全,今年引入了第四个指标,即自然资源及复原力。同时也把国家在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粮食减产、旱涝灾害等)面前的应对情况纳入,将排名进行了调整。

从这个排名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世界仅处于中游水平,存在较大隐患。

有人会说,粮食不够吃可以从外国进口,而且进口粮价比国内便宜。但是我们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丧失粮食自主权,依赖外国,必然会被外国卡脖子。

就像基辛格曾说的:“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以大豆为例,美国之前通过向中国普及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使得中国从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转换成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转基因大豆普及之后,农地如果再想种传统大豆也种不出来了。中国传统大豆产量快速下隆。

从那以后中国的大豆就越来越依赖美国,不光中国大豆越来越依赖美国,中国的很多榨油厂也落到外国人手上。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国际四大粮商ABCD手中——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只有他们可以定价。

其中,路易达孚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嘉吉也在中国布局了化肥的产业链条,ADM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占有60-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都在它旗下……

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

,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它们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

不仅如此,现在农民手中已经很少有可以自然留种的种子了。

现在农民去种子公司购买的种子,只能够种一季,是不能够留种的。随着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杜邦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在中国种子市场的高速扩张,业内人士担心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4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社稷,绝非儿戏。

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对待粮食进口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众所周知,日本是美国的铁杆小弟,美国想让日本干啥,日本就屁颠颠地干啥。

但是,有一件事,不管美国怎么说,日本就是不干。

这就是进口大米

在日本,每千克糙米的价格高达258日元,分别相当于同期美国和中国成本的约7.5倍和5. 4倍,看上去,进口粮食更有利于日本民众

但是,为了保护日本粮食安全,日本进口大米的名义关税高达490%,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计算方法,日本的大米关税已高于700%。

为了实现美国粮食进军日本市场的目的,当时的美国政府不惜以TPP为筹码要挟日本“就范”,但是日本政府打死不松口,始终坚持“只要日本粮”的粮食战略安全原则,为日本农业“续”了一命。


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股市,而在于……



从日本的强烈抵制可以看出,美国大米进军他国市场,从短期来看,的确有利于民众,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国家。

一旦美国“把持”住中国主要粮食的进口份额,其低廉的价格必然会打击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一旦我国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产量大幅下滑,粮食不够吃,就得买美国的粮食,等到过度依靠美国的粮食才能存活的时候,那就是美国说了算了,想卖给你就卖你,想卖你多少钱就卖你多少钱,到时候中国只能任由美国摆布了。

所以,如今的国人不要过于乐观,中国的粮食安全还远远达不到安全的地步。

毕竟,吃饭是天大的事,这样的命根子怎能放在别人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