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经开区:做好复工复产的“排头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对当前外贸、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高度关注,商务部连续发文指导地方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稳存量,保增量,千方百计做好为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稳外贸、稳外资的有效平台和现成抓手,其复工复产的体量和质量将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加速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务部近期公布了219家国家级经开区2019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全国前十名中,江苏占了四席。据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12时,全省经开区复工企业近6.7万家,复工人员近331万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1.3万余家,复工率91.2%。全省26家国家级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6074家,复工率97.1%。苏州工业园区、南京、徐州、宿迁等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

江苏省商务厅办公室副主任金玉梅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组织管理的共同发力全力推动复工复产,保证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口近80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不仅关乎企业发展、家庭生计,更关乎全球不少产业链的有序运转。为缓解企业贷款过程中“先还后贷”造成的资金周转压力,苏州工业园区发起设立了5亿元转贷基金;为稳住发展“基本盘”,园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面临的人员不足、资金短缺、防控物资匮乏、原材料短缺等痛点,最大程度地挖掘政策资源,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用巧劲、用足劲,自复工首日,仅10天就实现了园区内808家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产值百强工业企业100%复工、世界500强企业100%复工。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蒋卫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科创新区内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有不少企业在为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而全力冲刺,为保障园区企业的安全复工复产,他们集中强化对区内近30个平台的排摸、防疫审核和物资协调,从复工包车到上下游配套,以“无所不包”的服务态度,鼓励重点企业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优先复工。

43个项目,465亿元,这是属于吴江开发区的春天;12个小时核发总投资达22亿元项目的施工许可电子证照,这是属于吴江开发区的速度。据悉,目前吴江开发区的35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赛伍股份、峻凌电子等大企业恢复90%以上产能。吴江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郑屹告诉国际商报记者,随着复工复产质量的不断提升,2月底区内大部分企业产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

为减轻企业负担,常熟经开区为复工的25家重点企业提供2.92亿元资金支持;徐州经开区提前兑现相关企业的各项奖补资金2.5亿元,还推出“盐城十九条”“六补一免”全力支持企业开工……江苏省经开区高质量复工复产展现的是各商务部门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态度。面对突然而至的“黑天鹅”,商务部门积极转变服务模式、配套政策,不断调研,甚至直接在企业设立“驻厂员”,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促进,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从而实现今年一季度经济计划。

同为长三角区域重要成员的浙江省,在推动经开区全面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的机制优势,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了全省产业链的总体稳定。浙江省商务厅2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贸订单履约率在六成左右,外资企业复工率已达85.4%,其中,湖州、舟山、台州的外资企业已全面复工,宁波、衢州、丽水的外资企业基本复工。目前,全省5726家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已实现全部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68%。

“对于很多省市而言,推动外资、外贸企业高质量复工复产的主战场仍在开发区,各地市的商务部门应以‘保姆式’的服务深入调研,积极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财政、金融、税收、社保、就业以及政府采购等帮扶解困政策,最大限度增强投资企业的信心,从而推动整个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教授徐佳宾对国际商报记者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