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榜下捉婿

少年梁啟超(1873—1929年)聰慧過人,九歲能綴千言,十一歲就中了秀才, 補了博士弟子員,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童”。1889年,梁啟超在廣州參加廣東鄉試,中第八名舉人,在中榜的一百人中,他年齡最小。

主持此次廣東鄉試的刑部侍郎李端棻[fēn]賞識他才華過人、意氣風發,託副主考王任堪做媒人,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他。據說,當時王任堪也有意招梁啟超做自己的女婿,但因正主考大人先出口,只好將已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二人相視而笑。兩年後,梁啟超到北京完婚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黔人李端棻》劇照

李端棻(1833—1907年),字芯園,歷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官。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第一個疏請設立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又舉薦康有為、梁啟超,支持變法。百日維新期間,授禮部尚書。戊戌政變後,被充軍新疆。後赦歸,主講貴州經世學堂。

1890年 梁啟超到北京參加進士會試, 沒有考取。 他南歸途經上海, 買到一本 《瀛寰志略》, 打開一看, 書中講地球是圓的, 有五大洲、 四大洋……新鮮的知識撲面而來。回到廣州以後, 他經受一場心靈的巨大震撼, 並且從此根本改變他人生的方向。

南海潮音撼心絃。1890 年的一天,梁啟超在學海堂的同學陳千秋(字通甫) 向他介紹了康有為的學問和思想,梁啟超誠懇地請求陳千秋引見。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康有為(1858—1927年),廣東南海人,青年時代到過香港,接觸過資本主義文明,又在上海精心研讀過各種西方譯書和報紙,形成了變法維新思想。1888 年, 康有為在北京第一次向清帝上書,鑑於民族危機深重,指出

日、 英、 俄、 法四國從不同方向窺伺中國,建議變成法、 通下情、 慎左右三項, 較系統地提出維新變法的主張。但因頑固派的阻撓,這次上書沒有到達光緒帝手裡

這次會見時間長達十個小時左右。康有為以磅礴的氣勢, 雄辯的道理, 把梁啟超原先頗為自負、也是清代乾嘉以來讀書人一向彼此誇耀推重的考據、詞章一套學問, 駁了個體無完膚。梁啟超以往形成的思路一下子被轟毀,遂決定拋棄舊學,跟隨康有為投身到宣傳維新變法、改革社會的政治渦漩之中。

梁啟超後來曾生動地記述當年的一幕:

時餘以少年科第,且於時流所推重之訓詁詞章學,頗有所知, 輒沾沾自喜。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 作師子吼, 取其所挾持之

數百年無用舊學更端駁詰, 悉舉以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見, 及戌始退, 冷水澆背, 當頭一棒, 一旦盡失其故壘, 惘惘然不知所從事, 且驚且喜, 且怨且艾, 且疑且懼, 與通甫聯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謁, 請為學方針, 先生乃教以陸王心學, 而並及史學、 西學之梗概。 自是決然捨去舊學, 自退出學海堂,而間日請業南海之門。 生平知有學自茲始。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萬木草堂

萬木草堂師生情。 梁啟超在這裡共學習三年時間,康有為的學生人數,從起初二十人左右逐漸增多,竟達到幾百成千。師生磨礪意志, 學堂內生氣蓬勃, 成為康有為訓練維新志士鍛造變法運動理論武器的場所。

康有為摒棄了當日書院死背八股文章埋頭訓詁考據的做法,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做了大膽的改革。在學習內容上, 突出今文經學的 “微言大義” 學術統系, 政制的沿革和西學知識

教學方法上,重視

學生寫札記問難答疑師生共同編纂鼓吹維新變法的著作。據梁啟超回憶, 萬木草堂開辦時, 同學大多是不滿二十歲的少年,“皆天真爛漫, 而志氣 踔向上相愛若昆弟,而先生視之猶子”。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萬木草堂康有為、梁啟超雕像

令他受益最大的,是先生講中國數千年來學術源流,歷史、 政治沿革得失, 並且拿世界各國的歷史、 制度相比較。這些進取心極強的學子,每從老師的講授中獲得新的啟示,都歡喜踴躍,下課後互相交換聽課心得,反覆玩味

每到傍晚以後, 則三幾個或獨自向先生請教,先生始則回答疑難,然後廣泛聯繫,由此及彼,隨興之所至, 往往講到至廣大至精微處, 先生心情極舒暢,學生也無比神往。如此受教一年, 梁啟超自己總結說,“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

最快樂的,是月夜或春秋佳日師生出遊,這些少年學子的豪語歡歌,驚起樹上棲鳥。 梁啟超曾深情地回憶說:

“每月夜吾儕則從遊焉。粵秀山之麓, 吾儕舞雩也

, 與先生或相期或不相期。然而春秋佳日,三五之夕, 學海堂、 菊坡精舍、 紅棉草堂、 鎮海樓一帶,其無萬木草堂師弟蹤跡者蓋寡。每遊率以論文始,既乃雜沓氾濫於宇宙萬有,芒乎 乎, 不知所終極。 先生在則拱默以聽,不在則主客論難鋒起,聲往往振林木。 或聯臂高歌, 驚樹中棲鴉拍 拍 起。 於戲! 學 於 萬 木, 蓋 無 日 不 樂, 而 此 樂 最 殊勝矣!”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孔子杏壇講學

萬木草堂中師生共同著書,更是對晚清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由梁啟超、陳千秋等任校讎。著《孔子改制考》,則由康有為確定宗旨、論點、體例,由梁啟超等任分纂。《大同書》是康有為獨著,也將書中部分內容對學生講述。

萬木草堂的教學,所重在構建發動維新變法的理論體系和培養維新人才,因此始終對學生灌輸“民生憔悴,外侮憑陵”、擔當救亡重任愛國經世意識。學生回到本鄉便以此向親戚宣傳,流俗感到大駭怪,指為“康黨”,他們也心安理得地承認。

有一位學生當時這樣記載: “

先生命治公羊學,每發大同義理,餘思想為之一變,始知所謂世界公理,國家思想。”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康梁與光緒皇帝

梁啟超領悟力極強,加上刻苦用功,學業與見識迅速提高,最後一年,他與陳千秋同為萬木草堂學長。在這裡,他也培養了日後進行

文字宣傳從事社會活動的能力。老師對他十分嘉許,當1891年冬,梁啟超入京結婚時,康有為寫有贈詩:

道入天人際,江門風自存。小心結豪俊,內熱救黎元。

憂國吾其已?乘雲世易尊。賈生正年少,詄蕩上天門。

老師把梁啟超比為西漢青年政治家賈誼,對他寄託無限希望。這正預示著梁啟超將乘著時代風雲,幹出一番大事業!

梁啟超十六歲中舉被兩主考官哄搶聯姻,天縱之才唯獨折服於康有為

作者陳其泰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目錄

第一章 南國英才

(一) 家世和啟蒙教育

(二) 學海堂的高材生

(三) 南海潮音撼心絃

(四) 萬木草堂師生情

第二章 維新變法的領袖人物

(一) 為變法圖強奔走呼號

(二) 天才宣傳家

(三) 時務學堂總教習

(四) 戊戌維新高潮及其失敗

第三章 啟蒙的華彩樂章

(一) 啟蒙思想家的卓越貢獻

(二) 批判封建專制

(三) 剖析國民性弱點 力倡新民之說

(四) 傳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五) 倡導“詩界革命” 和“小說界革命”

第四章 “史界革命”: 宣告舊史時代的終結

(一) 《新史學》的劃時代意義

(二)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的非凡氣魄

(三) 當代史述·人物傳記·亡國史鑑

(四) 推進外國史領域的研究

(五) 比較研究的嘗試

第五章 九曲回瀾歸依著述

(一) 十一載風雨路途

(二) 策劃討袁 建立殊勳

(三) 專心著述的晚年

第六章 恢宏淵博: 中國史學優良傳統的發揚

(一) 恢宏的風格

(二) 論清學史的兩部名著

(三) 建構史學理論體系

(四) 多層面、多格調的先秦史研究

(五) 文化史開山之作

(六) 文獻學領域的非凡建樹

1996 年版後記

增訂篇目

一、梁啟超的學術風範和愛國情懷

二、理性主義對待“排滿” 與近代民族理論體系的初步構建

三、梁啟超晚年的文化自覺: 《歐遊心影錄》的思想價值

四、梁啟超生平著述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