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儒門俊雅的教育之道

說起梁啟超,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戊戌變法、飲冰室主人……然而,除了這些,梁啟超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中國最牛的爹”。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的九個子女在各自的領域皆有建樹,稱得上是“人中龍鳳”,

從這一點足可以看到良好的家風和優秀的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一、有才就任性——梁公一生縱觀

梁老頭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中國之新民等,他是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

著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被公認為是清末優秀的學者,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梁啟超生於有點功名的半耕半讀家庭,從小便顯示出了雙魚座的特點,有才且多情,他的幾段情史這裡暫且不論,“有才任性”是他的標誌,

這孩子賊厲害,5歲便開始研習四書五經,能背誦《幼學詩》,6歲能應對,9歲能寫千字文,10歲能賦詩,這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神童。

在學術研究方面,梁啟超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

尤其到了晚年,年輕時候那股子“老子要做變法第一人”的勁兒使到了學術方面,那傢伙,老厲害老厲害,讓學生們一出門就倍兒自豪地說“這是俺老師”。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辛亥革命前,在革命派論戰中,人們寫作辯論都用古文,於是老梁轉眼珠一想,這多麻煩,俺要進行文字革命,讓大家自由解放!

老頭振臂一舉,發明了一種新文體,它介乎於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

大家都知道,我老梁少年可是留過洋的,雖然東瀛島國這彈丸之地我不咋能看上,但人家可擅長創新了,於是,梁公又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如“經濟”,“組織”,“幹部”等,皆始於此。

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將近36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擠出時間,堅持著書立說。據統計,梁公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與林語堂胡適等人不同,梁公不抽菸沒酒癮,無不良嗜好,心理健康,又天生一身儒雅風流,認識梁任公,你就知道有種高度就叫做“不用撩妹美人自來”,那時候的妹子也純情不拜金,要麼你帥,要麼你有才,梁公剛好都佔全乎了。

縱觀梁啟超的一生,有慷慨激昂的“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燃情歲月,也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任性晚年,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毅然向政府遞上辭呈:“世界那麼大,我梁公想去看看”,老頭還周遊歷歐洲各國,來了一個揹包客“說走就走”的旅遊。

後來王國維這大仙兒自沉頤和園昆明湖,老頭又立馬從天津衛這旮趕到帝都料理喪事,好不仗義!可見友誼的小船多麼堅挺!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二、最牛的教育家

梁啟超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他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兒孫,培育了梁氏一家的“滿門俊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成功的育兒佳話,現在的什麼“虎媽”啦,“狼爸”啦跟人家一比簡直弱爆。

別的不說,單看人家老梁家的九個孩子,個個成才,其中就有三位是院士,

七哥想起來小時候最深的傷痛就是聽父母說:“你看那誰誰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看人家王叔叔家孩子,不到三十,麻省雙料博士,各國搶著給工作,連孩子奶粉錢都是腐國掏的”,“你說你成績這麼差哪個學校肯收”諸如此類,

此時的筆者真的想月光寶盒一個穿梭時空,對這些大人們說:“那又咋地,他再牛能牛的過樑啟超他家娃?”,再說,你們憑啥這樣說孩子,有本事你讓他爹也成梁啟超,開玩笑。其實梁家子女成器,背後少不了梁啟超的影響。

梁啟超社會事務繁雜,但他沒有忽視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他一生所寫的家書超過百萬字,字字都是滿滿的愛。從他寫給子女們的400餘封家書中,可以窺見梁氏家教的魅力。

在家書中,梁啟超對子女們的為人、治學、立業等都給予了細緻的指導,他既當孩子們的慈父,又是導師、親密的朋友。

對於治學,相對於成功與否,梁啟超更看重的是治學的態度。

在給梁思成、梁思永的信中,他寫道:“汝等能升級固善,不能亦不必憤懣,但問果能用功與否。若既竭吾才,則於心無愧;若緣殆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佳子弟矣。”

在梁公寫給子女的家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大師積極樂觀和的心態和兼容幷包的思想,而梁氏家訓亦帶有很濃厚的現代工商業文明氣息,中國傳統社會講究“父母在,不遠遊”,但梁氏家族為使子女成才,會忍痛將成年子女一一送往國外,周遊四國,開闊眼界。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梁氏家訓中,尤以“憂患”為樂的豁達人生觀當為我們這一代人所借鑑。

梁啟超勸誡子女,“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這種以“憂患”為樂的人生觀,對梁門子女影響甚巨。

如梁思成歸國後本可入清華大學教書,但選擇了條件相對艱苦的東北大學;抗戰時期,他們夫妻將在李莊的艱苦生活也過得津津有味,至今是傳頌在知識分子中的一段佳話。

那時的交通閉塞,來往同行十分不便,更沒有像現在的微信啊扣扣啊MSN之類的聊天軟件,全靠紙質通信的方式交流往來。

在梁啟超寫給子女的數百封家書中,我們看不到疾言厲色的訓斥,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口氣,更沒有頑固不化的面孔,反而處處滲透著熾熱的情感,親切的稱呼,細緻的關懷,諄諄的教誨,無不流露出梁啟超對子女深深的父愛和美好的期待。

梁思成在外求學期間,對所學專業產生了疑惑,來信詢問,梁啟超為其解惑:“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

意思就是說成成啊,咱有咱的優勢,啥專業都有用,只要走正道,你想幹啥都行。這是怎樣一種寬廣的慈父胸襟和教育家情懷!小生佩服。

老大梁思成曾表示,父親的治學方法對他和梁思永的影響特別大。老么梁思禮也認為,父親偉大的人格、博大坦誠的心胸、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都是其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

儘管子女眾多,但梁啟超對子女們沒有偏愛做到“一碗水端平”。為了平衡,不讓子女們因偏愛而鬧小情緒。這也是現在的“二寶”家庭應該學習的地方,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為父母的偏愛而產生失落感。

梁啟超有時會給在海外的子女們統一寫一封信,讓大家傳閱,而且信中,對每個人都會誇獎一番,甚至對兒媳林徽因、大女婿周希哲也時常誇獎。

相比較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獨”的淡淡憂傷,梁家奉行並實踐著真正的“和而不同”與“和平共處”的原則,九個子女,各有所長,一生和睦。

除了擔任孩子們的人生導師,梁啟超還做起了“就業指導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

他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和選擇學校、專業與職業等方面都給予了認真的指導,但他從不強迫命令,也不干涉子女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們也向他坦誠地訴說學習和思想上的困惑,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解的問題及個人前途的選擇,而梁啟超則對他們的全部困惑給以詳盡的解答和真誠的鼓勵。

梁啟超特別關注子女們人格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他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具有“不惑”、“不憂”、“不懼”的君子德行,養成健全的人格,成為新民,即無論遇到何事都能有睿智的判斷,堅定的信念和勇敢不懼的精神。

他還注重把自己的愛國情懷傳給子女們,他常教育孩子們把個人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報效祖國。

梁氏9個子女7個留學海外,皆學有所成,卻無一例外都回到了生養自己的祖國,這是愛國家風的良好傳承,也是梁氏教育的成功之處。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三、梁家的“白鼻”們

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46號,坐落著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築,這裡就是飲冰室,也是梁啟超的伏案奮筆之所。

他在這裡寫下的“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後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來的路。

長女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長子梁思成是傑出的建築學家;次子梁思永,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軍官,參加過淞滬會戰,25歲不幸早逝;次女梁思莊是我國圖書館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四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四女梁思寧,在姐姐梁思懿影響下投身新四軍,從事宣傳工作;五子梁思禮是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

當年梁思成學建築,梁思永學考古,梁思忠學軍事,梁啟超的續絃妻子王桂荃風趣又得意地對別人說:“我這幾個兒子真有趣,思成蓋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裡,思永又去挖房子。”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接下來,說一說梁啟超的幾個子女中的其中三位。

建築宗師梁思成

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學家。1924年赴美國留學,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旅歐期間,東北大學就將聘書送到梁啟超手裡,希望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國後能夠到東北大學任教。

回國後,他就去當時比較艱苦的東北大學,創辦了我國北方第一個建築系。當時的東北大學建築系尚屬初建階段,師資力量不齊全,林徽因成為梁思成屬下唯一的一名專業教師。

他們到達東北時,張學良易幟數月,但仍匪患猖獗。

林徽因曾回憶學校環境:“當時東北時局不太穩定,各派勢力在爭奪地盤。一到晚上經常有土匪出現(當地人稱鬍子),他們多半從北部牧區下來。這種時候我們都不敢開燈,聽著他們的馬隊在屋外奔馳而過,那氣氛真是緊張。有時我們隔著窗子往外偷看,月光下,鬍子們騎著駿馬,披著紅色的斗篷,奔馳而過,倒也十分羅曼蒂克。”

“九一八”事變前夕,梁思成夫婦離開東北大學回到北平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從事中國古建築研究,改變了過去只注重文獻考證的研究方法,組織調查隊,從1931-1937年間走遍了華北地區,到偏僻的鄉村探尋古代建築,對諸如五臺山佛光寺(唐)、太原晉祠(宋)等進行測繪、攝影、分析、研究鑑定,寫出有科學價值的調查報告。

他是第一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我國古建築進行分析研究的學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梁思成在大後方極端困難情況下,完成了我國第一部《中國建築史》,填補了中國建築史研究空白,他還用英文為外國讀者寫了通俗易懂的《中國建築史圖錄》。

1945年抗戰勝利後,梁思成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並於1948年與弟弟梁思永一起,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挖房子”的梁思永

梁啟超的子女中,大多學的不是“熱門專業”,但只要子女真心喜歡,對社會有益,他必全力支持。

次子梁思永立志投身考古,他便親自聯繫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李濟,自掏腰包,讓梁思永有機會參加實地考古工作。

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學家,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1930年畢業後,回國做考古工作。1931年參加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的挖掘,秋季參加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第二次挖掘。

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國考古發掘的科學水平,使之納入近代考古學的範疇。他主筆的《城子崖遺址發掘報告》是我國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報告。考古界對龍山文化類型的劃分,仍導源於梁思永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創見。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老白鼻”——梁家老么梁思禮

梁思禮是中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他參與了中國航天曆史上的諸多“首次”,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

這位被梁啟超愛稱為“老白鼻”(baby)的小兒子,圓了父親梁啟超的科技夢。

在梁思禮書房,擺放著一套《飲冰室合集》。合集旁是梁啟超的小型塑像和一隻白色的小老鼠塑像。梁思禮屬鼠,小老鼠的頭朝向梁啟超的塑像,訴說著對父親的思念與崇敬。

有人曾經問梁思禮,你從你父親那裡繼承下來最寶貴的是什麼?他回答說:“愛國。”“愛國救國”就像梁家九子女的胎記,也是梁家子孫不忘的訓誡。

梁啟超生前,一直遺憾他的孩子們沒有一個是學自然科學的,曾於1927年給海外的孩子們寫信說:“我想你們兄弟姐妹到今還沒有一個學自然科學,很是我們家的憾事。”沒想到,他去世後,最寵愛的小兒子實現了他的遺願。

梁啟超的曾孫,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孫梁鑑提起自己的“八叔公”梁思禮,總覺得帶著一絲神秘。因為梁思禮所做的工作牽扯到國家機密,家裡人都不知道他具體做哪些工作。“家裡人都明白,他不說,我們也不問。”

上世紀50年代初,梁思禮還很年輕,每天總是忙忙碌碌,常常出差不在家。與他年齡相近的侄女輩覺得他有點神秘,總想打聽他究竟在幹什麼。

梁思禮的母親會說:“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小孩子別管這些事。”由於工作要求,他始終對家人守口如瓶。久而久之,家人對他的“神出鬼沒”也習以為常了。

梁思禮雖是梁啟超最小的兒子,卻是和梁啟超長得最相像的孩子。寬闊的前額,一雙大眼睛,一張典型的“梁家嘴”,舉手投足間處處是梁啟超的影子,以至於在周恩來總理第一次見到梁思禮時,直呼“像,太像了。”

梁啟超:中國最牛的爹

梁啟超逝世時,梁思禮只有四歲半。他跟自己的母親和幾個年齡較小的哥哥姐姐住在天津。

抗戰爆發,天津淪陷。梁思禮親身體會到當“亡國奴”和“順民”的恥辱,見到百姓同胞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的痛苦生活,從此下定了救國的決心。

1941年,梁思禮高中畢業,和五姐梁思懿一起赴美國。到達美國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從此17歲的梁思禮與親人斷絕了一切聯繫,在異國他鄉苦讀了8年。

梁思禮在美國本來就讀的是綜合性的卡爾頓學院,但工業救國的思想,讓他改學了工科,進入有工程師搖籃之稱的普渡大學學習,進入了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他的大學生活相當清苦,在餐廳當洗碗工和侍者,暑假在紐約北面的銀湖灣當救生員。

遊客們在狹長的湖面上划著舢板,這位17歲的中國少年穿著泳褲坐在高臺上聚精會神地四處觀望,不敢有一絲鬆懈。一旦有人溺水,他便立即躍入水中搶救。

寒假,梁思禮又去罐頭廠做工。比苦和累更難忍受的,是美國華人的卑賤地位,被視為“黃禍”,連租一間房子都很難。

1949年,梁思禮獲博士學位,那也是他人生轉折的重要關頭。

新中國即將成立,所有要回國的同學都面臨著兩種選擇:去臺灣還是回大陸。他和進步的留學生們嚮往嶄新的中國,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總統號”輪船,駛向了新中國。

梁思禮曾經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說:“父親對我的直接影響較少,幾個哥哥姐姐都受過父親言傳身教,國學功底數我最弱,但‘愛國’這一課,我不曾落下半節。”

將“中國最牛的爹”這個稱號給了梁啟超或許只是為了博看官一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儘管梁啟超曾是舊式科舉的成功者,卻從不在家裡建立封建家長式的權威。他對孩子們的愛是熱情的,對孩子的教育是開放式的。

梁啟超曾孫、梁從誡之子梁鑑說,“梁家幾代人,體現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就是我們要有‘士風’,位卑不能忘憂國。”

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梁家的教育更傾向於傳統的中國士人。梁啟超曾說:“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梁家子女繼承了梁啟超的赤子情懷,他們每個人身上都體現出了能夠代表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修養。

我想,面對著梁家滿門的家國砥柱和風流俊秀,任公真的可以含笑九泉了。

*作者︱安益陽:90後女作家、詩人、編劇,微信公眾號「青眼有加id:qyyjtcq」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