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其实在刘邦娶吕雉之前,自己并没有闲着。

刘邦是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激情四溢,贫窘的生活,卑微的地位仍然不能消磨掉他对美色的渴望和追求,生命力如此顽强,生活态度是如此的乐观和豁达,真是天赋异禀。

荒村野店,倒也给他觅得一位小家碧玉,曹氏!

曹氏性情婉转,善体人意,甚合刘邦之心。

一来二去,几番缱绻,曹氏为刘邦产下一子。

曹氏非刘邦明媒正娶,所以这个儿子只是庶长子(是长子不假,但非正妻所生),这个叫刘肥的庶长子,汉惠帝刘盈的同父异母兄,后取韩信而代之,被父亲刘邦立为齐王。

这都是后话。

刘邦现在还在乡下,过着内有贤妻,外有美妾,有儿有女,有酒有肉的日子。

这种种田人羡慕不己的日子,刘邦也很知足,人过中年,夫复何求?

机会和转折总在绝望,麻木,混沌,不经意间来临。

就在刘邦自得其乐,乐在其中的时候,整个大秦帝国都不好了。

驰道,长城,阿房宫,骊山皇陵,戍边……数不清的徭役和兵役压榨着帝国最后一点元气和血脉。

无数的青壮被征调,抛家舍业,埋骨他乡。

大泽乡陈胜,吴广的起义,犹如海啸狂飚,在帝国的躯体上冲出了一个大窟窿,而且在不断的崩塌溃陷扩大,可是,再多的白骨也填不了这个窟窿。

刘邦摊上事儿了。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这事摊得他半百出山,灭秦平项,挣得刘汉四百年天下。也为后世树立了个大器晚成的典范,激励了无数草根。

这是这个纯朴的乡干部做梦都没想到的。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 话说刘亭长虽说本事不咋地,文不文,武不武,还好酒贪杯,迷恋女色,但他有一个好处,厚道仗义,心里不藏事,豁达大度,甚至还有一些和他年齿不相称的天真。

这些都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独特魅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各种职业,阶层,性格都有极大的包容性,上至官府高层(如萧何),下至屠猪杀狗(如樊哙),甚至王八戏子吹鼓手(如周勃,灌婴)都和他成了意气之交。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 这些人后来替他出生入死,他也让他们出将入相,际会风云,佐命建鼎,图像凌烟,名标青史。

这还是他没想到的。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摊上的这件差使。

这件差使就是替县上把征集好的青壮送到咸阳去修坟(骊山陵)!

这是个缺德招人骂的差使。

和维持会汉奸的名声差不多。

你想啊,离家这么远,抛亲别子,活又重,刀逼鞭催,劳动条件和生存条件都极端恶劣,残亡几率几乎百分之百。

说得好听是服徭役,说得不好听就是填坟。

一去终不返,生离即死别!

都乡里乡亲的,你断人家根苗,人家还不挖你祖坟?

尤其象刘邦这样身外矛盾第一线。

依他的性情和处境,他是一百个不乐意,但上命所差,急如星火,端人碗,受人管,他一狠心,一咬牙,在父母妻儿的眼泪中,在乡亲邻里的唾骂声中,押着这批青壮上了路。

事到如今,只得走一步看一步。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拖延,能走一天走两天,能走两天走三天……。让乡亲们多活一天是一天。

仿佛有种默契。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押送刘邦一路上对他们不打不骂,还自掏腰包,买酒买肉,邀他们同醉。不谈生死,只叙乡谊,大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架式。

这哪象押送,简直象自驾游。

醉一场醒来,少了几个。又醉一场醒来,又少了几个。

刘邦不但不去找,反而连急都不急,而且有种说不出的舒坦和轻松,也许,这才是他想要的结局和效果,心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数一天天减少。

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十人。

这天又到了饭口了,乡亲们惊诧的发现,今天这顿饭酒肉异常丰盛,整个气氛显得悲壮而肃穆,刘亭长的脸却是如此的平和。

刘邦不劝不让,自斟自饮几大碗,然后开口言道:"各位父老不是我乡党就是我比邻,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岂不知,此去咸阳,如羊入虎口。刘季(刘邦小名丿无能救得各位,但实不忍心让各位身陷死地。今日买酒共求一醉,明朝季与各位各奔前程,善自珍重!"

言罢,刘邦又痛饮一碗,起身为他们一一释缚(解开索具)。

虽说冥冥中他们感觉这一天会到来,但还是被刘邦的仁义深深的打动和折服,联想到一路上刘邦的关照和宽纵,他们终于明白在这个命如草菅的乱世,只有他把他们当人!

剩下的这班青壮都正值血气方刚,一股士为知已者死的豪情直冲脑门,他们齐崭崭的跪倒在刘邦面前:"刘亭长活命之恩,小的们没齿不忘,只是分开逃命,易被缉拿,不如我们生死一处,遇事也有个照应,即便命赴黄泉,路上也不孤单,我等想好了,誓死追随刘亭长,永不分离!"

风,鼓荡着荒原野草,发出凄厉的鸣叫。

刘邦回首暮色四合的硭荡山,从牙逢里迸出两个字:"上山!"……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