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公众号 | 翻译官妈妈 ID:fygmama

文 | 大南南 编 | Vivi

当妈不容易,在一群专家的理论下当个合格的妈妈更不容易。从陪睡、孩子哭抱还是不抱、喂饭还是饿着……各种专家理论让妈妈们变得更焦虑。今天推荐的文章来自一位有着龙凤胎的翻译官妈妈,一位坚韧乐观、擅长英语启蒙的年轻妈妈。她没有只是抱怨当妈难、专家观点太杂,而是分析了育儿观的深层次问题:所谓的育儿观,其实是父母三观的呈现。面对未来的未知和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育儿观,做到不盲从专家、不追求别人家的孩子,认真读完一定有所收获。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杨绛说过: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而对于现代育儿焦虑,我认为原因是:

方法论太多,而世界观太少。

1

入我焦虑门,知我焦虑苦

三年前,我生下一双儿女。

我的焦虑之门从此打开。

如同诗仙李白所云:

入我焦虑相思门,知我焦虑相思苦。

孩子出生后,我焦虑母乳不足,深感对不起孩子,让孩子输在了第一口奶上。

孩子6个月后,我焦虑不会做辅食,让孩子营养跟不上,又输在了第一口辅食上。

孩子一岁后,我焦虑孩子的运动不发达, 又输在了体格发展的第一步上。

孩子两岁时,我焦虑孩子还没各类启蒙,又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了。

第一次为人母,我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寻寻觅觅。

“专家”们说要这样,我就这样!

“专家”们说要那样,我就那样!


培养孩子专注力,好,培养!

给孩子数学启蒙,好,启蒙!

给孩子STEAM教育,好,教育!

《三岁前还不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父母后悔终生!》《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们能否打破阶层固化定律?》之类的文章层出不穷,裹挟着我不管方向、不计投入、一路向前。

“来不及了,快上车!”

上车后却发现上错车了,或者这车型根本不适合我们家。

不孤单,你不是一个人在焦虑,不计其数的家长们在一起焦虑。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2

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很骨感

关于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专家们也是八仙过海,纷纷支招。

但是专家的建议有用吗?

生娃后,我研究了很多育儿书籍,理念实在太棒,实操也很强,每次看完书我都跃跃欲试,想在俩娃身上大展拳脚。

  • 孩子哭闹要玩具

我记住了“专家”说的:要共情,要延迟满足,要分清Wants & Needs。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身心俱疲,没精力跟孩子大段大段讲道理,挣扎了一番,还是拎起熊孩子直接拖走。

事后冷静下来,又觉得没有按照专家建议来带孩子,万一孩子因为得不到玩具还被爸爸妈妈吼造成心理阴影了怎么办?

  • 孩子无理取闹大发脾气

我记住了“专家”说的:要共情,要无条件爱,要疏导。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边一堆家务,那边共情了半天并没见效,挣扎了一番还是用吼让孩子停止哭泣。

看着还在抽泣的小小身影,心里又在自责:为啥没控制好自己,没按专家建议来,为啥不多点耐心?

很多“专家”的建议看起来很美,但用起来很骨感,甚至会让我手足无措,更加焦虑:

为什么我的孩子跟书上的不一样?


为什么我用了专家的建议还是不行,是不是我的孩子有问题?

现在我才明白,多数“专家建议”是没有什么具体作用的,除了让你间歇性焦虑。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3

焦虑之源,在于三观

我们在焦虑什么?

  • 父母自己很优秀,不能接受孩子掉到下一阶层


  • 父母自己生活不尽如意,希望孩子跳到上一阶层


  • 父母水平相当,别人家孩子似乎比较优秀

有人说是剧场效应,但我认为这只是表象,源头应该还是来自于三观。

我们以自己的生活或者社交圈子里别人的生活为参照系,试图去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人生。

殊不知:

参照系选错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根本不足以作为参数;

而这所谓的“完美”人生随时可能被20年后的科技发展水平吊打。

我在《翻译界的稳准狠三原则,放在育儿路上竟然也适用》中提到:我们做父母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能用20世纪的方法,培养21世纪的孩子。

马云曾在互联网大会上说:

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


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


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

我恍然醒悟:

太多的专家,太多的方法论,都在细枝末节地告诉我,要怎样育儿;

可是,方法论背后的三观和逻辑,我却从未深究。

没有世界观指导的方法论,基本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更何况,孩子本身就是千差万别,能有一套普世的方法论吗?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4

重塑三观,远离焦虑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讨论: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

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一句好话,听到会不高兴,会不舒服。

为什么?

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庸,不愿意在别人眼中,自己仅剩的优点是“努力”。

邱晨说:努力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底牌,是我们改变人生价值赋予人生意义的最后一丝挣扎。

我们在育儿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带着孩子一路狂奔,我们砸钱砸时间砸精力,换来自己一份心安:我已经尽力了。

但问题是:砸对地方了么?真的尽对力了么?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能得到

高级的欲望需要克制才能获得


方法论的“焦虑”通过花钱花时间就可以排解

世界观的“焦虑”却需要花心思花精力才能排解

养娃三年,我不再听所谓“专家”的意见,把心收回来,不在自己臆想的小圈子里兜兜转转,重新审视自己的三观,重新看看我的孩子。

首先问自己的就是:

我能接受孩子将来的普通吗?

《月亮与六便士》里有句话:用尽全身力气,终于过上平凡人的生活。

那么平凡人的生活就意味着无趣、不幸福吗?

不是的。

我亲眼见过国外生产车间里的工人,看着自己的生产线上出了一件又一件合格品时,脸上的自豪;

我亲眼见过布鲁塞尔广场上的活人雕像,看着游人困惑的眼光,不小心展现出”I got u”的那种喜悦;

我亲眼见过布里斯托街上的流浪汉,看到雨停彩虹起以后,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些自豪、喜悦、高兴,我们都曾有过,我们的孩子现在就有。

能不能不丢失?

“比学会认字更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有一种幸福的能力,把平静到外人看来绝望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幸福的能力就根植于独立且坚定的三观中。

我不是专家,我的孩子也才刚刚开启人生之路。

但是在屏蔽育儿方法论之后,我秉持的理念就变得很简单了:

帮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有自己的热爱,有强大的内心。

之所以一贯坚持让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也是基于此。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至于其他的,就交给孩子自己,相信时间的力量吧。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翻译官妈妈(fygmama)。作者大南南,央企同传,联合国及欧盟口译译员。家有龙凤

宝宝一双,日常分享英语学习方法及书籍,男孩女孩养育教育心得,职业女性成长。*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回复 小学书单,获取语文名师蔡朝阳精选中文书单。

回复 门萨书单,获取门萨天才俱乐部K-12英文书单。

回复 大礼包,获取精选系列书单及纪录片资源。

— 书单精选 —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 讲座推荐 —

翻译官妈妈:养娃三年,我屏蔽了绝大多数育儿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