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执拗敏感期」处理不好,恐怕上小学都会没朋友...

「执拗敏感期」处理不好,恐怕上小学都会没朋友...

3岁的小泽性格非常固执,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父母如何威逼利诱都没有办法改变!比如:一起搭乘电梯,一定要让他亲自按。如果别人按了,他就气得大哭不止,还赖在电梯里不出来,一定要按一下才罢休;每天早上也一定要穿自己选的衣服,否则又是一番大哭大闹。孩子性格这么任性倔强,怎么办?

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家长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不会无缘无故做任何事情。孩子的任性固执也是一样,家长若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就拿孩子执拗这样事情来说,究其原因,他任性的行为释放出这样的心理秘密:

「执拗敏感期」处理不好,恐怕上小学都会没朋友...


1

早期家庭教育造成的影响


这个原因跟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或一味妥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或打骂孩子,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给孩子贴标签,暗示孩子任性,不讲理。


2

执拗敏感期来了,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孩子2岁以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说“不”、“我就要”。

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执拗敏感期”,表现为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一言以蔽之,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喜欢胡闹而且比任何时候都任性”。

孩子成长过程中,之所以会有个执拗敏感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1.6岁之前的孩子,在做某些事之前,他的大脑中就有一个特定的办事程序,且认为事情只能按照他的设想这样发生,如果有人打破他的设想,他就会发火。

比如,有人按门铃,孩子想的是自己去开,如果这时妈妈开了门,他就会非常恼火,有可能让客人出去,重新关门,让他再开。又如,他想先上楼梯,如果爸爸先上去了,他也会发脾气,即使爸爸退了回来让他先上还是不行。


2.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所以执拗敏感期通常是伴随着秩序敏感期出现的),两岁左右的孩子,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并期待世界按照这种秩序感运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战,他就会为了维护这种秩序而抗争。

比如,一个小男孩喜欢穿着外套睡觉,即使妈妈需要给他换内衣的时候,他也认为不能把外套脱下来,但换内衣就需要脱掉外套,结果他就大哭大闹不已…….


3.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西,由此也变得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常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心理反抗期”。

「执拗敏感期」处理不好,恐怕上小学都会没朋友...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这种孩子的心理要进行梳理,耐心地帮孩子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三个小招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安心渡过「执拗敏感期」!



一个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协的孩子,其实长大之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如果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

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

先让他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家长要分清哪些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该如何巧妙诱导孩子不做。比如上面小泽的案例,家长就应该巧妙地使得双方达成共识。有一位妈妈这样谈自己这方面的处理体会,我觉得她处理的很好:

了解执拗敏感期孩子的特点,知道孩子的需求。应对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以前儿子每次出门都要自己按电梯,有次他爸爸看他太墨迹了,就顺手按了下,结果估计是打乱了他的行为模式了,他就大哭不已让他补按都不行了。

后来非得让电梯关起来再重新开过才算,现在我们一般出门都让他亲自开门,亲自按电梯,注意不抢在他的前面,我们只是在旁边告诉他要注意安全。做什么事先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脾气变得和顺多了。

但是,如果孩子想自己穿裤子,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可以让你免遭这个“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一些规矩。


「执拗敏感期」处理不好,恐怕上小学都会没朋友...


在孩子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来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自己穿不上的!”而要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很乐意帮助你。”让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接受一下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今后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夫妻双方在帮孩子的过程中最好统一认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闹起来时两个人反差较大的处理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孩子“钻空子”,不利于孩子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


面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其实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处理得当,它考验的只是家长的“耐心”,同时也要明白,独立愿望强烈是一种优点,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如果孩子确实是固执,就要从小修订,但长要注意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慢慢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