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女儿的那本“死亡”日记

女儿的那本“死亡”日记

@灵听读书

早晨在收拾家里的房间卫生,我一抬头看见女儿写字台上中间的摆台上放着一个新的带密码的笔记本,封面上用红色的彩笔写着“死亡日记”,侧面写“谁打开将受到死亡诅咒”。

看到这个笔记本我心突突的跳着,脑袋里马上浮现各种声音“这个孩子怎么了,有啥想不开的事情了吗?”“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了吗?”“最近孩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变化,早上还高兴的去上学去了”。这时,我把笔记本拿到手中心里有两个声音响起来“打开看看”“不要越界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打开”在这两种声音此起彼伏的过程中我拿起来又放下来来回回多次。

在纠结“打开”“不打开”的过程中我一边做完家务一边在各种胡思乱想。最后我还是不能放下对“死亡日记”的打开看看的欲望,我给自己一个理由“了解一下孩子能及时帮助孩子。”在这个合理解释下,我忐忑的拿着笔记本,小心翼翼的用我女儿的生日解开了女儿的“死亡日记”打开第一页,《起风了》吴青峰 第3季歌手……。第二页,世界窗 画了一幅图。第三页,好像想写点什么但是忘了,剩下的都是空白页。我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把笔记本复原,放回原来的位置。

当把日记放回去之后,我自己的内心升起了愧疚感、内疚感。自己明明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可是实际行为还是偷看了女儿的日记。

通过我偷看女儿的日子自己的愧疚、内疚的情绪,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个行为。在自己在规则面前不能做到自律,突破了女儿的界限偷窥了她的世界。我内在运行的是“她是我的女儿,我有权利知道她的秘密”我的眼中她是我拥有的私人物品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

在我自己的育儿过程中,孩子无法从妈妈身上经验到尊重、独立看待,当孩子长大成为了妈妈,尊重、独立的能力逐渐消退,而“进化过的尊重、独立”,掌控着孩子的所有事情成为一个没有秘密的孩子。

一个在自己世界不能拥有自己的秘密,意味着:没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心理的独立和分化。

女儿的“死亡日记”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获得自我认知。

孩子在守护自己秘密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信任自己,在选择告诉自己的秘密过程中孩子学会了信任他人。

女儿的“死亡日记”让我这个妈妈看到一个完全依赖的婴儿一点点的长大与我渐行渐远。这种分离之爱让我不自觉的涌出悲伤。

我也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控制她。我能做的只是目送着女儿的背影,转身,继续去创造自己额生活。

女儿的那本“死亡”日记

女儿的“死亡日记”的第二页,经过女儿同意之后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