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行子解密: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朋友一瞬间就会成为敌人!

​​这个问题,历史上答案都会很复杂,我个人日本最大的目的是南下!

因为日本当时在日俄战争和中国战争都取得很不顺利的进展!

征服中国的时间遥遥无期!

大东亚共荣圈的妄想更加遥不可及,国内出现意见分歧!所以试图改变策略!

行子解密: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二战初期,日本大部分废钢铁、铜、石油等资源都来自美国。比如,日本海军使用的大部分燃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如果没有美国,日本连最基本的石油需求都满足不了,更没能力偷袭美国。实际上,二战时日本野心勃勃,在亚洲发动了疯狂的侵略,美国不是不知道日本的狼子野心,但美国人依然我行我素,仍然乐此不疲的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

行子解密: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那么明明知道日本野心勃勃,为何美国还要向日本大量提供战略物资?

美国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第一,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进口额的四分之三来自美国。日本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物资,这对恢复受大萧条重创的美国经济非常有益。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美国人自然不会放弃和日本的贸易,有钱怎么能不赚。二战中,美国通过和日本的贸易大发战争财,狠狠的赚了一笔。直到日本财政困难、外汇枯竭,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榨,美国才逐渐停止了对日本的物资供应,并开始制裁日本。

第二,珍珠港事变前,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美国不愿意卷入任何军事冲突。而日本一直把美国当成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潜在敌人和竞争对手。美国向日本提供物资一方面是为了拉拢和安抚日本,防止日本过激向美国发起挑战,把美国拖入战争,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利用提供物资的契机怂恿日本进攻苏联,减轻美国的压力,并借日本之手干掉社会主义苏联。

第三,美国虽然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但并不是对日本没有防备。一方面美国不断增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密切监视日本的动向,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本出口物资主要限制在石油、废钢铁、机械设备等方面,多属于正常贸易范围。此外,美国不仅向日本提供物资,也向日本的对手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物资,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达到战略平衡的目的。当日本陷入战争泥潭的时候,美国又利用贸易制裁来要挟日本,逼迫日本恢复战前的状态,结果惹怒了日本。愤怒的日本人因此狗急跳墙的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

在日本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就包括了东南亚,尤其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而要想取得这个地方就必须经过美国的菲律宾。

行子解密: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事情的关键转折点:

日本偷袭珍珠港实属无奈之举,在日本内部分歧也很大,美国作为中立国,一直默许日本侵略中国,毕竟西方强盗思维,利益驱使。

在1940年的时候,欧洲战场处于战争中末期,来自世界的压力,美国必须要表明态度,美国只能暂停对日本的战略物质停止供应,日本失去了战略物质,气急败坏的日本高层,失去了推动战争的动力,让美国彻底失去战斗能力,给美国一个眼色看看,发动了偷袭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 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na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 na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

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 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 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