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大江将被截成两半,那些享誉区内外的美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革命遗址,或将沉入江底。为了能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料,10月19日,广西武宣县作家协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藤峡截流见证日”暨革命历史遗址采风活动。

第一站,在素有“小香港”之称的桂平市那无圩,74岁的街坊老人何秀莲回忆道:“1944年夏天,日本仔从桂林沿黔江下西江。那时村里人全部躲进山槽里了,桂柳会战盟军的飞机协助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低空轰炸。”

行走在人去楼空的街道上,大家感到战争的硝烟短暂的如过眼烟云。届时,大部分那无圩房基被淹没,那段繁华光景将与街圩一起,消逝于时光的洪流。

武宣作协副主席黄日康见景吟道:虽有千舸竞渡头,却无繁市当年秀。寒风扑面秋草黄,牛脚街头石径幽。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红石滩记录的瞬间。

第二站,在三里镇红石村。村前的河滩遍布大小不一的红色石块,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红石滩。1945年1月25日上午,红石滩伏击战在此打响。义勇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70多人重创武装整齐、训练有素的300日本正规军,杀敌150多人,创造了桂中抗战史上在“统一战线中依靠千百万劳动群众”的一大奇迹。此次战役,勇士韦世光、黎金生、兰砚田不幸牺牲。“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些浸着勇士鲜血的红石时刻提醒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负先人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时光。”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陈胜辉感慨道。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忆革命史。

下午2时,采风队伍到达上江最早的衍生地、处处有历史风貌的三里镇古楼村。村中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榕树为炎热的秋日带来丝丝清凉。浏览着汉代延续下来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徜徉在井然有序的真实古朴的土墙灰瓦客家民居,大家心境格外清爽。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下江烈士塔基和供销社原址都将被洪水浸淹。

据村中老人说,1945年日军攻下柳州城后,来到古楼村攻打了三天三夜,后来日军攻进古楼村烧毁民房280多间。

放眼望去,当年的宏大辉煌的村场已显沧桑。偶遇的两个村民介绍:“回来主要是看看家里的老房子。以前路不通赚钱少,不得已丢下家出去打工赚钱。现在政府已经帮我们修好了公路,我们申请了危房改造,房子做好后就回家住,外面再好还是不如家嘛!”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上江村花凡村民莫范初指着当年洪水淹到的地方。

随着红石路的通车,上江村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在外打拼的人看到家乡发展的希望,动了回村的念头。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让日趋沉寂的村庄重焕生机。

拜别古楼村,大家来到勒马村。史书记载,1944年日本兵开船来勒马,枪击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打劫家舍,把房舍毁坏殆尽。杀光、烧光、抢光的野蛮行径致使生灵涂炭,家人支离破碎。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在泗孤洲合影。

四孤洲位于扼守广西最大的峡谷大藤峡入口的勒马村。盛产的芭蕉、沙田柚曾经远销港澳,仅高出河面20米的孤岛被人称作“不沉的宝葫芦”。像一颗浮于水面的绿色明珠的四孤洲“一步一画,步步有景,画画有情”。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泗孤洲将沉入水底。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行驶在大藤峡的船队。

“远看如牛近似舟,潮升潮落自沉浮。排开碧水千层浪,伫立黄沙几羽鸥。城客南游观朗月,船家北往叹枯秋。骚人笔下风流岛,从此茫茫不见洲。”作协副主席黄日康见状立即赋诗《泗孤洲感言》。

武宣作协探访古迹,为大藤峡工程淹没遗址“留影”

作家协会成员及特邀代表在红石滩。

采风团作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前,即将被淹没的红石村红石之战红石滩、古楼、四孤洲等革命遗址的见证者,作家协会会员秦新学感慨万分:“武宣作家协会组织的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一方面大家忠实地用文字和照片挖掘抢救了革命史实,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另一方面这次采风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激励着每一个人为武宣繁荣发展不断努力奋斗!”(原载:武宣佰事通,陈德仁 李婕玉 蒙进煌 原题:武宣作协新探将沉水底的藤峡古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