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节气,人体本身也与自然顺应,是一年中“震动”很大的时候。很多身体虚弱的人到了惊蛰节气当天,身体都会有很大的反应,如头痛、失眠等不适。我们应顺应时节,在惊蛰阳气升发的阶段,把身体调理好,为一年充满活力打下基础!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养生注意事项:

01 生津润肺

惊蛰时节气温偏低、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春季节食用。但因其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

02 养肝先行

惊蛰节气过后,天气将逐渐变暖,易使肝旺。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03 保护关节

惊蛰时节早晚气温温差大,乍暖还寒时候很容易导致生病,所以锻炼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的保暖很重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受风寒。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04 不食冰冷

惊蛰节气还是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吃"热食", 才能保护胃气。

05 早睡早起

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办法。

06 清爽干燥

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开始,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可以防止室内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湿气重,导致出现风湿疼痛的现象。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07 适当春捂

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在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

08 培补阳气

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15至20分钟。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培补阳气,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09 预防雾气

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温度上升后再外出锻炼。

10 适度运动

由于冬季刚过,长时间不锻炼,开始锻炼的时候要适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运动量达到很高的程度,慢慢加强运动量。适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时节,你吃梨了吗?

“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这个时节,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已经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吃梨”的传说

传说闻名海内外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盈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成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走西口也效仿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梨的功效与作用

惊蛰作为中国节气中的一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要吃梨,很多人以为这是简单的习俗习惯,但是其实惊蛰吃梨可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呢!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吃梨可润燥

惊蛰是立春之后的另一个节气,天气开始转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苏醒,而农耕时期惊蛰一到农民就开始准备春耕了。这时人们要开始在饮食上进行调整,才能让身体适应接下来的劳作。所以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有惊蛰吃梨这一习俗,因为吃梨可以润肺健脾,滋阴清热,有益于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梨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食用时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生梨去核后蒸熟、切片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1、止咳化痰,清热降火

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却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

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春季季节病”。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3、促消化,补水分

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4、可解酒,保护肝脏

梨子清凉润胃还解酒。梨虽然甜,但热量却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个梨能清凉润胃,特别对于喝酒人士而言,因为梨含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5、润燥消风

梨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在春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

中医养生:惊蛰寒未消,养肝润肺尤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