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民国的上海滩,每个海上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

比起杜月笙的泥鳅跃龙门,报业巨头史量才的神秘发迹显得更富传奇色彩。

任何时代都有这样一类屌丝,只要老天给个机会,他就能撬动天地,成就一番霸业。史量才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前一天还在中学里苦哈哈地教书,辛亥革命一爆发,这哥们不知用了何种套路,瞬间就成了有钱人,一个转身,上海滩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申报》甚是不可思议地就成了他的囊中物。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草根教书匠驾驭报业巨舰,这哥们竟毫无力不从心之感,相反人玩出了天高任鸟飞的境界。在当时,史量才信手使出两招就让《申报》在上海滩牛逼更上了层楼,一招是开辟时局专栏,二招是开创副刊自由谈,大发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佳人小说,一个有逼格,一个风格——从此,借《申报》东风的史量才一发不可收拾,金融、造纸、纺织、医药、机器制造业这哥们是纷纷染指,俨然上海滩顶级巨头的架势。

很有些棋逢对手的味道!史量才发迹崛起的这档口恰恰也是青帮大亨杜月笙谋求洗白自己,进而真正晋身上海滩上流社会的关键阶段。杜老板也属于无师境界高的那一类枭楚人物,虽然常年在黑道浸泡,但到光鲜处,杜老板也是一鼻子就嗅到上流社会的喉舌要害处。

何为上流社会的喉舌要害处?自然是舆论。

在杜老板看来,如能操控上海滩舆论,以舆论鼓噪个人声望利益,那将是一件多么爽的事。

为此,杜老板是随时准备拿出他善纵横、会做人的手段,只为能觅得一个机会,一个一脚跨进上海滩报业的机会。

天意不负野心家。

机会果然就来了。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就在杜月笙静觅良机的时候,同为野心家的史量才也没闲着。此时的史量才比杜月笙胃口大多了,杜老板想的是能跨进门,史量才想的却是一统报业江湖。

1929年,上海滩时局动荡,上海滩另一大报《新闻报》的董事长、美籍大股东福开森想来一个见好就收,抛股走人。

对史量才而言,这就是他一统报业江湖的绝佳机会。

但鉴于《申报》与《新闻报》是常年对掐的死对头,史量才要想达成自己的野心,只能玩暗度陈仓,悄无声息地收购福开森抛出来的股份。

收购进展的很顺利,然而当收购完成,大局公开的时候,《新闻报》的二股东,实际操盘手汪伯奇不干了,这不等于《申报》干掉了《新闻报》,自家成了史量才的待宰羔羊了吗?

绝不能让史量才得逞!即便拼个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

很快,汪伯奇拉来了上海滩德高望重的阿德哥虞洽卿主持公道,一时间,史量才陷入了得势不得理的不利境地。

怎么破局?

黑帮什么时候最吃香,无疑就是这个时候。

为了摆平如此麻烦,史量才找到了杜月笙,上海滩没有杜先生摆不平的局,全仰仗了!

杜月笙微微一笑,好说好说!闲话一句,定当效劳。

话音刚落,史量才、汪伯奇被杜老板约到了莫干山。

三方交涉一开始,汪伯奇即开门见山,无法信任死对头史量才。

史量才只能诚恳解释,收购后《新闻报》保证如常,绝不会动刀子。

汪伯奇随即怼回去,信不过!

就在这时,杜月笙抛出了他老辣的“闲话一句”,既然汪先生信不过史先生,那信得过杜某人吗?

汪伯奇说,自然信得过!

杜月笙当即接道,既然信得过杜某人,那杜某人就入几股,如此一来,彼此信任不就有了。

此话一出,史、汪二人顿时傻了,不是调解的吗?怎么变成入局了?可再一想,两人又觉得杜老板的这闲话一句镶嵌的真叫一个恰到好处。在史量才看来,眼下这个局面如果杜老板进来必是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而在汪伯奇看来,杜老板入局那就有了三方制衡的效果——虽然两人本意上都不愿杜老板染指,但杜老板的闲话一句效果就是这么奇妙,不由你不愿意,相反你还得觉得不可或缺!

这就是杜月笙“闲话一句”的威力!

甚是高明的江湖打劫!

由此品一品杜月笙,这实在是位善于见缝插针、借机用机的高手。

借着这闲话一句撬开的机会,杜月笙如愿以偿一脚跨进了上海滩的新闻报业。有了《新闻报》这个踏板,杜老板随即用开了他撒钱笼人的手段,一时间,上海滩的各路大记者纷纷成了杜门食禄者。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此时再与史量才论江湖地位,旗鼓相当的味道就出来了。

江湖从来没有一座俩大哥!

接着旗鼓相当的往往就是鹿死谁手!

剧情再朝下发展,一切就显得黑暗而讳莫如深了。

或许跟知识分子出身有关,史量才虽然发达了,但却没有彻底失去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黄炎培加入《申报》后,其独立发声的立场更是变得越来越坚定,以至于最后得罪了老蒋也毫无畏惧。

1934年,史量才偕同杜月笙同赴南京,拜见老蒋。

未料到,沟通却变成了叫板。

面对不听话的史量才,老蒋提醒他:我手下有一百万的军队。

结果史量才毫不示弱:我有一百万的读者。

敢这么叫板,岂不是找死?

于是戴笠出场了。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然而,史量才也不是吃素的。意识到杀机四伏后,史量才随即加强了戒备等级,不仅增加了保镖,更特购了一辆当时最好的防弹轿车。

几回合较量下来,杀手硬是没找到下手机会。

怎么办?

戴笠会去找杜月笙商量对策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随后杀手们策划出的引蛇出洞却有着浓重的江湖气息!

他们找到了足以让史量才阵脚大乱并且势必心虚的软肋。

说到这软肋,那就要回到史量才的神秘发迹。

史量才的老婆沈秋水原是上海滩的风尘女子。跟史量才在风月场一见钟情时,这女人一直被一个叫陶骏葆的土豪军官包养着。都说婊子无情,但民国的婊子有起情来往往能有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沈秋水便是如此,总之一句话,陶骏葆的真金白银硬是换不来沈秋水的真心实意,这女人的情义全在史量才那里。

天有不测风云!

辛亥革命后,陶骏葆不幸被陈其美干掉了。身为陶妾的沈秋水干了件什么事呢?

这女人把陶骏葆的钱财连锅全端给了史量才。史量才是一夜之间人财两得,爽到了天边。他一掷千金买进《申报》的巨额资金就是沈秋水卷来的——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然而,成也是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亡也是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忽然有一天,一个传言开始在上海滩散布开来,陶家人已到了上海滩,他们誓要取史量才的狗头,以报夺财之恨!

正是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史量才最终心虚慌了神。

再顾不得安危周全,他随即带着沈秋水躲避到了杭州。

一个月后,当上海滩的传言渐渐平息后,史量才长舒一口气,在他看来,风波终于躲过了。

可让史量才没料到的是,风波过后是死局。

在返回上海滩的路上,六名杀手冷不丁地冒了出来。围住史量才的轿车后,杀手们是举枪就射。

最终,史量才当场毙命,终年54岁。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在整个事件中,杜月笙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但史量才一死,杜月笙随即在光亮处从容现身了。

他干的什么呢?顺势接过了史量才生前担任的“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一职。

透过这看似顺理成章的接任能嗅出什么味道来呢?

当然是对史家构成了无形的压迫。

这时候再让史家主持《申报》大局,势已如孤岛,谁能担,谁又敢担呢?

这局面,对史家是形势所逼,对杜月笙却是救人于水火。

这局面难道和当初的《新闻报》困局不是如出一辙吗?

你来求杜老板救局的时候,恰恰是杜老板等着入局的时候!

这回不光是冠冕堂皇的救史家于水火,接过这个局杜老板更是无形中向上海滩传达了这样一个说法,都别传了,杜某人要是幕后主使,史家能请自己出来维持局面!

你要问为何你是最终的受益人?

杜老板会回答你,因为杜某人是众望所归的仗义好人。

你要有异议,那你就是臆断的卑鄙小人。

就此,杜月笙完成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晋身大戏,他终于把上海滩的舆论操控在了自己手里——

巨头史量才被杀,杜月笙成了最大受益人!杜是捡漏还是借刀杀人?

由当年到当下,可否能这样的感慨,此等大戏,今日落幕否!

借一杀机添一杀机,此种只能臆断的玄机,今日失传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