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位于望平街与汉口路拐角的这幢申报大楼,今天,它已101岁了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民国时期上海申报运报汽车

记得上个世纪我从事媒体工作时,那个时候报纸是“传媒老大”,到90年代初,电视业崛起,报纸也只能甘拜下风,而且日子一直不太好过,而如今当网络新媒体挟着新技术呼啸而来时,电视传媒日子也不好过了,报纸更是江河日下,广告收入少,受众被分流,前些日子我与几个青年朋友谈起报纸,他们都认为报纸要消亡,笑我是不是“out”了。老实说,我不认为报纸会死得那么快,我做过广播,也做过报纸,在大学里教过传播学,传播学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受众效果的考量,如今,大家也许看到了传统媒体的没落,我看,风起云涌的新媒体能站稳脚跟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伴随互联网诞生的新媒体的命运也面临着生生死死的新陈代谢,可能速度更快。这就是无情的现实。

三十年、五十年后,作为新闻纸为载体的报纸,或许发行量会降低,但传统报媒完全可以浴火重生,谁规定传统报媒只能是一种方式存在呢?你变我也变,那个时候的报媒应该是包括印刷传媒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的集合与融合,报纸可以出纸质版,同样可以出网络版,甚至也不排斥与杂志书刊的融合,只要具有真正的公信力、传播力乃至把关人与社会的瞭望者的角色,不要说三五十年,就是一百年后,民众对此永远有需要,因为有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人文,需要公平正义,需要信息量,也许那个时候的报纸,网络是它主要的载体与传播方式。报媒同样可以成为国民普遍需要的媒体工具。转型当然是艰难的,沿袭以往“朝南坐”的传播姿态显然不行了,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为此,今天传统报媒曾经的业绩,曾经的经验就特别需要传承。上海望平街申报馆大楼今年应该是101岁了,生日之际,我想特别为报媒说几句话,希望它浴火重生,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而不能自怨自艾,妄自菲薄。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民国史量才先生经营时期的申报大楼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1945年8月16日上海《申报》头版

上海简称“沪”,也简称“申”,一般老上海至今还把报纸称为“申报纸”可见影响力之大,可以说申报是陪伴上海开埠之后直到1949年的整个进程,上海望平街申报馆这幢大楼到今年已经101岁了。于是,有人说《申报》创刊不是在1972年吗?是的。开启望平街报馆街的确实是来沪的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望平街自大马路(南京路)起,四马路(福州路)止。中间横穿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汉口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网。从1872年到1918年,《申报馆》是在山东路197号的小屋里作为《申报》馆址的,这个馆址早已不存,然而,这条不起眼的望平街,竟然成了万众瞩目的报纸、报商、报贩集散地。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旧上海报业巨子史量才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望平街上的老申报馆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有“报馆街”之称的上海望平街

只是到了在申报创刊四十多年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滩的报业大王史量才先生,我在1980年代曾经为这个报业先贤写过文章,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的集子中。史量才于1912年9月23日签下合约,与张謇、应德闳、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经营不善的《申报》。1912年10月20日正式接手《申报》移交事宜,自任总经理。他选聘了能人张竹平任经理、《时报》编辑陈景韩为总主笔。“三驾马车”合力向前,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报人生涯。到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马路上,一幢富有现代感的新式大楼的落成仪式吸引了众多名流和市民。大门门楣上“申报馆”三个字耀眼夺目,100年来,申报馆大楼宛如皇冠上的明珠照亮了望平街,也照亮了创造了中国报业鼎盛的首个黄金时代。申报大楼是由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报业大楼,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很是为中国人长了脸。1918年10月10日,申报馆举行隆重盛大的新大楼乔迁落成典礼。鞭炮响彻云霄,锣鼓齐鸣,大楼张灯结彩。

事在人为。在史量才的主持下,申报馆进行了大刀阔斧、除旧布新的改革,才出现一派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建造了一幢世界一流的中西式办报大楼。1916年,望平街汉口路拐角,申报大楼工地的第一根桩打下第一根桩,两年后,即1918年,一幢五层大楼拔地而起。一直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经营了77年的《申报》宣布停刊,申报馆转为解放日报社使用。5月28日,在上海解放第二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解放日报》的创刊号就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媒体人在这幢申报大楼继续书写新中国的新闻史,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市民提供民生信息和精神食粮。今年,诞生于此的《解放日报》也将迎来70周年生日。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日报》创刊号的第一版

我说《申报馆》的浴火重生,艰难缔造,就是要发扬这种史量才的艰苦奋斗精神,1921年美国总统哈定发来贺电,这个做了大半辈子新闻记者的美国总统说:“《申报》乃中国报纸之最新新闻学进行者”,“能发扬共和之光明于全国”。此后,史量才被推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发行量从7000份跃升到其主人遇难时的15万份,申报大楼将《申报》与它的主人推上了世界报业的耀眼地位。《申报》与其文化事业由此走上了巅峰。我觉得,这种精神对于当今报媒处于低谷,应该具有借鉴意义。

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所以,本次图典选发《申报》的几张老照片,就是希望报纸从业者,鼓足干劲,如何结合互联网传媒,打出报媒的一个新天地来。难,一定很难。但惟其难,所以才值得做。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图为申报馆大门

国风人文图典|回望申报馆

申报批发部

2019年1月7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